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有趣”背后的杀伤力

2016-06-16 20:50:25

来源:综合   作者:唐铮

摘要:“任性”广告之所以受关注,正因为纸媒一直以来具有很高可信度,但忽然登出了“不正经”的内容,便引得人们争相看新奇。

  不知从哪天起,广告主们突然发现,原来平媒还可以有“带来话题、引起热议”这个功能。

  伴随这一发现,一个个匪夷所思的广告争相问世。报纸上广告类型越来越多,样貌也越来越奇怪。

  诚如广告商所愿,多数“另类广告”刚刚登出就引爆了微博和朋友圈。有人认为,这是一件多赢的好事——纸媒赚了广告费、广告商赚了眼球、消费者赚了乐儿。没有输家,皆大欢喜。

  果真是这样吗?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虽有人民日报“苍白体”、方太悬念广告这样有创意、有设计的广告,但更多的搞怪广告却是挑战道德观与伦理观的荤段子、擦边球。往往先爆出一些有歧义的句子,揭晓时再洗白,利用人们的歪曲联想来吸引眼球。搞怪广告看重的并不是传统纸媒的广告效果,而只是将其作为传播导火索,先花点钱在纸媒上打出大幅广告,再安排社交媒体跟进转发,让话题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最终实现病毒式营销。

  一言以蔽之,“任性”广告之所以受关注,正因为纸媒一直以来具有很高可信度,但忽然登出了“不正经”的内容,便引得人们争相看新奇。在这个传播链条里,纸媒拿到了广告费,搭上的却是自己的形象。媒体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建立在受众对媒体的信用体验和认定基础上。

  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各种搞怪的文案见怪不怪,这时的报纸再发现自己被“任性”广告蚕食了最后的公信力,那便悔之晚矣。所以,这种砸锅卖铁、剜肉补疮的事情,确定还要再做吗?

  (来源:《北京日报》)


来源:综合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