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目睹无数悲剧之后,尬暖新闻是野蛮的

2020-05-18 09:43:57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曹 林

摘要:未经专业精神去用脚采写、用笔还原的所谓“事迹”,最容易尬暖成寒。

  什么是尬暖新闻?这是我的一个发明,指的是那些生产者觉得很温暖,动机很善意,但传播过程中让读者觉得尴尬无比,在评论跟帖中翻车的新闻。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网民却集体带着嘲弄的眼神将温暖解构,尴尬的笑声在风中飘荡。以前在另一篇文章中,我点评过当年的尬暖新闻,如“哑巴说话”“盲人订报”“失明老人装电灯”“吃辣寻亲”“老人去银行取5100元后钱散落路边 好心人沿路捡回5600元”“虽然暖气暂时无法供应,但国家政策是温暖的”等等。此次疫情传播中,也出现了大量这种尬暖新闻,比如这些:

  有召必回,某地医务人员徒步70里返院战斗。报道意图很好,想表现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和奉献情怀,第一时间上“战场”,暖。但为什么要让他们徒步走70里?这是救命的工作,为什么没有基本的交通保障解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医务人员以饱满的精力投入抢救生命的工作?

  双胞胎孩子出生不到20天,她却主动申请投入抗疫一线。报道写道,丈夫含泪把妻子送到医院,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驾驶回到家后,刚起床的两个孩子稚气地问:“妈妈干吗去了?”本意想写医务人员的奉献,但不到20天的孩子怎么开口说话了?好尴尬。后来回应说是记者把两个事迹搞混了。另一条类似的尬暖新闻是,植物人笑了。

  更奇葩的是,这段时间“扔下一万元就跑”的新闻好像特别多。如江西遂川无名氏丢下一万元就跑,湖南长沙一小伙丢下一万元和一句“捐口罩”就跑,宁波黑衣女子在派出所扔下一万元就跑,乘客机场丢下一个小白箱就跑,工作人员打开后愣了,全是口罩和一次性手套。还有佛山、大理、亳州、六安、绍兴等地,有的扔在派出所,有的扔在政务中心。搜索一下,可以发现很多类似“扔下一万元就跑”的新闻。有人质疑这些新闻的真假,怎么凑巧有这么多“扔下一万元就跑”?

  我倒不怀疑真假,这就是人们的善良,一个地方报道了“扔下一万元就跑”的暖心事迹后,其他地方的人会受到触动和鼓励,从而效仿这种独特的捐赠方式,于是成为一种现象。“扔下一万元就跑”挺让人感动,也很温暖,但这样的报道多了,难道不感到尴尬吗?怎么县委大院随意就这么进来了?派出所安保形同虚设,机场扔个小白箱就跑,这不吓人吗?置公共安全于何地?应该多鼓励正规途径的捐赠,而不是增加很多中间环节的捐赠方式,朴素的善意需要专业的引导。还有,“扔下一万元就跑”的人,往往是一些本身就不宽裕的人,他们自己的生活也要考虑。收了他们的钱,公众会感觉很难受,于心不忍,于心不安。实际上,这传递的不是真正的正能量,而是报道者的自我感动。弱者的这种善意,应该婉拒。

  还有某地雪后地上写的“武汉加油”,被改头换面嫁接到其他地方,好像我们的新闻与报道想象力,已经枯竭到要通过复制这种“正能量照片”才能填充版面和频道的境地。

  这些都属于尬暖新闻,有些不仅尬,而且让人感觉是通讯员和记者刻奇的操作,有摆拍或造假之嫌。之所以尬,或者是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用文学笔法造新闻;或者是不合时宜,无视灾难中种种让人窒息的沉重,在悲情中硬造温暖硬凑感动,让公众感受到了冒犯,善心被消费;或者是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没有设身处地考虑他者的现实问题,比如是不是愿意剃去长发,是不是愿意面对镜头。无视新闻的真实性和灾难中的人性,闭上眼睛自我感动、自我抒情的人,最容易在尬暖中翻车。

  尬暖新闻之所以层出不穷,除了专业伦理和操守的缺失外,还从侧面折射出某些媒体疫情报道核心内容的缺失。没有基于真相的调查,没有对一线现实的呈现,缺乏深入挖掘核心事实的安排和勇气,核心报道不够,就拿自以为是的温暖和感动来凑。自己的记者不去深入报道,而是依靠通讯员“喂养”的种种“事迹”,这种未经专业精神去用脚采写、用笔还原的所谓“事迹”,最容易尬暖成寒。通讯员急于“凑事迹”发稿宣传本单位,专业媒体如果不好好把关,专业媒体人如果缺乏“四力”,脚不沾泥地,坐办公室来稿照登,报道翻车事件就会无穷无尽。

  媒体人需要爱惜羽毛,抗疫需要暖新闻,但不需要尬暖新闻。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编委)

  【文章摘自《青年记者》3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