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疫情报道助推防疫管理走向良性轨道

2020-06-03 14:57:2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石爱华 等

摘要:疫情期间,全面、客观、平衡的新闻报道,对公众认知、基层管理、政府决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些与疫情相关的新名词、新概念,在媒体集中式报道下迅速诞生。“硬核管理”的概念也是此次某些疫情报道的产物之一,特指基层干部利用严苛甚至“非常手段”进行防疫管理的工作方式。本文梳理资料发现,在疫情发生初期,无论媒体报道还是公众反应,多对“硬核管理”表现出“支持”“赞扬”的态度,其背后存在的人权、法律问题一度被忽略。在公众情绪“一边倒”的背景下,“北青深一度”观察到“硬核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并形成了与“硬核管理”相关的三篇系列报道。随着媒体对“硬核管理”全方位的报道,公众对这种管理方法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基层部门对防疫管理有所反思,政府政策上也发生了改变。疫情期间,全面、客观、平衡的新闻报道,对公众认知、基层管理、政府决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集中式的疫情报道催生了防疫期间的“硬核管理”模式

  1.一条村广播引发“硬核管理”,集中报道中产生效仿效应

  “硬核管理”,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管理风格,也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强硬”的管理方法。此次疫情中,“硬核管理”多指基层干部利用严苛甚至“非常手段”进行防疫管理的工作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中,“硬核”概念的出现,始于河南辉县大占城村的一条村广播。广播中,村支书“暴躁喊话”劝诫村民在家隔离。

  1月26日这条广播视频发布后走红网络,原始视频的阅读量达500万次。这条村广播被网友誉为“硬核广播”,村干部也被称为“硬核村支书”。

  视频走红后,媒体纷纷报道,在搜索平台检索“大占城村”“村广播”关键词,可搜到4200余条相关资讯。在媒体最初的报道里,多用“给力”“接地气”“霸气”评论这个村支书的做法,可以解读出对“硬核广播”的赞扬之意。

  在这种舆论下,“硬核广播”开始在农村管理中形成一股“潮流”,这个村支书的“硬核广播”甚至成为其他地区效仿的样本。湖北、河北、广州、四川等地媒体相继报道当地有关硬核村广播的内容。

  媒体集中式的报道,催化了基层防疫措施的升级,“堵路”“封村”、防疫人员“持刀站岗”等“硬核”措施在农村地区开始出现,一系列“硬核管理”应运而生。

  事实上,此时已暴露出一些管理流程不科学、“侵犯村民权利”的问题。不得不承认,媒体最初对“硬核管理”的报道并不够克制、客观。基层单位在实施管理时,村民反对的声音一度被“防疫大于一切,保命比什么都重要”的声音覆盖。

  疫情期间,媒体的立场、观点直接影响政府、社会单位、普通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判断,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事件的发展,甚至可以对一位基层管理者的决定和行动产生作用力。此类报道也“催化”了“硬核管理”现象的形成。

  2.全面报道,呈现“硬核管理”产生的原因和问题

  “硬核管理”概念诞生之初,“北青深一度”就观察到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并着手操作此类选题。

  1月27日,我们确定了“硬核管理”系列报道第一个选题,决定以一个小村庄为样本,呈现基层防疫的具体手段。从一个村官视角出发,去观察农村基层“硬核管理”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平衡矛盾的方法。于是有了《东召庄村的“封村令”》一文。

  实际操作中,我们直接从返乡记者提供的线索里把河北邯郸东召庄村选作案例,在疫情期间,返乡记者直接在村内采访效率最高。

  这篇稿件以不断升级的“村广播”为线索,展示了东召庄村的防疫措施从“劝说村民抛开春节习俗在家隔离”到“土方堵路”“彩钢板封路”,最后下达“封村令”的变化。

  记者用两周时间跟随采访,全程参与村干部防疫工作,也体会到东召村的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被防疫措施不断“挤压”。

  从村干部角度看,村民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疫情形势、病毒危害了解不到位,使得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加之上级部门的施压,“硬核管理”也是无奈之举。

  从村民角度来说,防疫措施打破了村中的风俗习惯,村民的日常出行受到限制,甚至一些村民的个人信息也被泄露,对于村干部强硬的防疫手段,村民很难一下子接受。

  媒体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传递信息,这篇疫情报道的初衷也是全面展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真实想法,让隐藏在“硬核管理”之下的各方信息、问题显露出来,在基层干部和村民之间搭建桥梁,为基层疫情管理提供参考、指导和反思。

  平衡客观的疫情报道可以稳定公众情绪,平息网络暴力

  1.信息的单一使得“晋江毒王”事件发酵,当事人遭遇网络暴力

  此次疫情中,从武汉返回晋江老家的张某,参加了宗族活动,后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致使近4000人居家隔离。此事曝光后,网上出现各种传闻,张某被称为“晋江毒王”。该事件也是我们“硬核报道”系列事件之一,事情发酵的过程如下。

  1月22日,张某受邀参加在晋江市英林镇嘉排村举办的宗族活动,约3500人到场。

  2月1日,张某确诊感染新冠肺炎。2月2日,英林镇在《致村民的一封信》中称,张某一家人明知自己来自武汉,却对群众谎称来自菲律宾,未按规定居家隔离。随后,嘉排村村委会采取一系列“硬核宣传”,挂出“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的横幅,并公布了张某家人的照片。

  2月4日,“谎称从菲律宾回乡”“在几千人的宴会上敬酒划拳”“4000人被隔离”等传言从晋江人的朋友圈传至微博,网友认为张某明知感染而故意传播病毒,将其称为“晋江毒王”,网络出现“晋江毒王”话题。

  2月5日,新京报记者采访英林镇干部,发布题为《晋江男子赴宴致4千余人居家观察 武汉返乡谎称菲律宾归来》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亿次。

  2月5日,泉州公安和晋江市检察院官方公号发布消息称:公安机关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张某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检察院提前介入该案。经查,张某从武汉回晋江后,当地镇政府和卫健部门对其提出居家隔离、不得外出的明确要求,但张某仍私自外出和走亲访友、参与聚会,造成不良后果。

  上述消息的发布直接将张某的行为定性为违法犯罪,在警方从严从重处理的态度下,网友再次“一边倒”地谴责张某,出现要求严惩重判的声音,“晋江毒王”标签被强化。

  2月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相继发布官方通报。

  2月5日,央视新闻在英林镇嘉排村发起微博直播,对副镇长进行采访,对方证实,张某隐瞒行程参加当地民俗活动及宴会聚餐。此后,微博话题“晋江村民瞒报致3000多人被监测”登上热搜,阅读量达2.5亿次。

  纵观“晋江毒王”事件的发酵,政府掌握着全面的信息和话语权,作为有公信力的部门,英林镇政府下发告知书、村委会悬挂情绪化的标语,为各种传言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在没有详细信息披露的情况下,警方和检察机关从严从快从重的处理方式,使网络舆情进一步升温。而新闻当事人张某全程没有发声。

  在防控疫情的环境下,媒体报道对政府信息披露的依赖性较强,官方通报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声音通过媒体得到更广泛传播。但在信息渠道单一、有限的情况下,张某的行为被网友曲解,“晋江毒王”的标签被强化,网络舆论一边倒地对他进行谴责,甚至将晋江市防疫的压力归责于他。

  2.媒体应坚持平衡原则,给各方以平等的表达机会,遏止谣言

  从张某确诊、3000余村民居家隔离,到村委会挂条幅“硬核宣传”、警方从严处理,再到晋江加强疫情防控,公众除对张某进行“讨伐”外,也对疫情产生恐惧情绪。可以说,张某遭到了网络暴力,成为公众情绪发泄的对象。此事的发酵,与村委会挂横幅、曝光张某照片等“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其背后的本质问题也是基层管理的问题。

  在网络传言混杂、公众情绪激动的情况下,采访更多客观真实的信息,作出理性平衡的报道是媒体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北青深一度”开始关注“晋江毒王”一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归纳了平衡原则的重要内涵:“给涉入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以平等的表达机会;摒弃中庸的不分主次的表达;对于相互对立的观点要进行客观的陈述,不能故意作任何主观的掩饰和忽略。”①

  在“晋江毒王”的前期报道中,平衡原则几乎被忽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新闻采写信源渠道单一,媒体报道内容多来自有关部门的官方通报,独立采访的内容较少。采访对象集中于村镇干部和晋江防控指挥部宣传人员,仅少数媒体记者采访到村民,没有给核心当事人发声的机会。

  在这种现状下,“北青深一度”编辑和记者在讨论时,就把“找到当事人”作为采访的第一突破口。在多方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张某的妻子和父亲。事实上,张某照片和姓名被村委会当街曝光,按照这个线索耐心摸索,花些时间就能找到。

  在稿件处理上,我们也作了慎重考虑。在核心当事人失声的情况下,作为独家找到当事人的媒体,如果在标题上冠以“晋江毒王独家回应”的标签,做个简单的对话也可以博得眼球。

  但“北青深一度”更看重报道的客观、真实、平衡,考虑到网络舆情,为了回答网友疑问,不给谣言继续传播的空间,引导网友理性客观思考,在报道中完整展现网友、村民、家属、政府的多方声音,做到平衡报道。2月8日,“北青深一度”发布《被声讨的“晋江毒王”:感到很抱歉,可我没撒谎》一文。报道中,针对网络传闻,张某妻子一一回应,既给失声的当事人发声的机会,也使新闻事件更清晰、全面地展示出来。

  报道发布后,关于张某的一些谣言被澄清,张某妻子表示,警方已经做了详尽的调查,她也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了情况,希望得到公正对待。报道发出后12小时,该文点击量达70万,不少读者在留言中表达了在事实不清前传播谣言的歉意。

  多个媒体同行也找我们的记者询问张某家属的电话,希望进一步追踪此事。2月19日,中国新闻网发表《不要让“晋江毒王”成为“伤寒玛丽”和艾滋“0号病人”》一文,评论称“所谓‘晋江毒王’究竟是故意传播病毒的‘恶魔’,还是众多在无意中遭受感染的‘病人’,一切需由法律裁定,而非舆论审判。”

  给新闻当事人公平发声的机会是新闻媒体职责所在,这也是深一度坚持的原则。

  对疫情的监督报道可及时纠正防疫管理的过激行为

  1.对“硬核管理”的过度赞誉,可能导致管理中出现过激事件

  2月中旬,以村级管理为代表的基层防疫措施依然呈现出层层“加码”的趋势。除了语言警告,“硬核管理”发展出一系列矫枉过正的行为,“砸机器”“扇耳光”“游街教育”这类事件频出。

  2月12日,澎湃新闻在《硬核警告》的视频报道中提到,湖北孝感应城警方用挖掘机将收缴的30台麻将机碾压粉碎,以此告诫群众疫情期间不聚集,不打牌。在短视频平台搜索“硬核管理”“砸”“打”等关键词可以发现,类似事件不止一起。

  真正把“硬核管理”推上风口浪尖的是发生在孝感市孝昌县陡山乡临河村的一段视频。2月13日,该村三人在家敞门打麻将,一名带着“防疫执勤”红袖章的男子冲进门,直接摔了麻将桌上的茶杯。一个打麻将的年轻人抓起麻将砸向一个“红袖章”,双方就此发生冲突。之后。多名防疫执勤人员冲进门,将该村民拖出门连扇耳光,随后把麻将桌砸烂。

  这段视频发布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从拍摄角度可以判断,该视频由防疫人员自行拍摄发布。不难分析,防疫人员选择主动公开视频,初衷一定是希望其“硬核管理”得到舆论支持。

  防疫人员主动发布视频的“自信”,正是源于舆论环境对“硬核管理”的过度赞誉。媒体报道和网友反馈都暗示对这种工作方法的“支持”态度,这会使得防疫人员对激进的管理方法失去理智判断,事情发展至此与媒体前期的宣扬不无关系。

  2.及时的舆论监督纠正“硬核管理”的过激行为

  在孝感市临河村这件事上,舆情出现拐点,媒体报道发生转向,过于偏激的管理手段开始被曝光、被纠偏。我们第一时间观察到其中的问题,操作了一篇题为《需要纠偏的“过激”防控 》的报道。

  记者联系了实施管理的防疫人员、孝感被砸麻将桌的新闻当事人,以及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除了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外,也试图探讨“硬核管理”的边界和尺度,强调“硬核管理”的适度性原则。

  梳理同期报道发现,其他媒体也开始发声,对“硬核管理”进行理性引导。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疫情防控 别走极端》。文中强调,对待疫情宁肯十防九空也要加强防控,但是在具体措施的执行上要依法办事。那些简单粗暴、矫枉过正、用力过猛的行为,看似坚决有力,实则脱离疫情防控的实际,有的还涉嫌违法违规,副作用不容忽视。

  2月21日,北京日报发表题为《“硬核”不能硬来,战“疫”再紧迫也得讲法治》的评论。

  在“硬核管理”变味儿、媒体纠偏报道出现后,公众对于“硬核管理”的认识也趋于理智。在孝感市孝昌县的防疫事件,防疫人员没有得到舆论的支持。

  监督报道发布后,孝昌县政府发表《关于“劝阻一家三口打麻将发生冲突”事件的情况说明》,其中提到,“此事反映出部分工作人员在防控工作中存在方法简单、行为失当”的问题。同时,乡长两次登门向涉事人员道歉,孝昌县在下一步计划中也提到,“将诚恳接受舆论监督,做到依法防控”。媒体报道影响了基层政府对工作方式的调整,使管理中存在的偏激行为及时得到了纠正。

  公正、客观的疫情报道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SARS之后影响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公共事件,在这个巨大的新闻事件中,将疫情进展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公众是媒体的责任所在,是全民防疫工作有序进行的保障。

  除了发布疫情进展、增强公众防范意识、消除社会恐惧外,发现疫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和改进意见,做好监督报道,也是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此次疫情中,官方第一时间组织了新闻发布通道,为媒体发布疫情信息提供支持。媒体的报道和反馈也为政府防疫管理的工作调整提供了参考。

  针对此次疫情中出现的“硬核管理”,媒体爆出其存在“粗暴执法”“信息单一情况下处理从严”等问题,政府部门作出了调整和改变。

  2月18日,针对个别地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简单粗暴等问题,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对公安民警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执法人员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禁过度执法、粗暴执法。

  以“晋江毒王”事件为代表,全国各地均出现隐瞒行程和病情的案例,在严抓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部分地区的公安机关出现处罚畸重、过度执法等情形。这也引起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四部委的重视。2月10日,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的通知,指出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的两种情况,为基层执法提供参考。

  结  语

  综上可见,公共情绪、媒体报道、政府决策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作为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媒体既不能被公共情绪裹挟,也不能回避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公正、客观的疫情报道是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的价值体现,也是促进公众合理防疫、完善政府疫情管理的助推器。

  注释:

  ①李良荣 赵智敏:《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新闻爱好者》,2009年2月上

  (作者石爱华、李佳楠、李东为“北青深一度”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