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危机来临时,资本露出了控制舆论的獠牙

2020-06-08 09:41:24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灿灿

摘要:资本来袭已经势不可挡,也不得不承认它有不少好处,但现在是时候思考一下如何让它们不那么恣意的问题了。

  有什么丑闻是事件本身和讨论始终无法进入话题热榜,也鲜有官方账号发布消息,但是当事人的道歉反而直接登上热搜位,官方账号的转评赞超百万?前后舆论热度悬殊,到底哪个才是真?如果综合多个社交媒体的讨论情况,前阶段明显存在被操控的迹象。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阿里旗下天猫总裁近期沸沸扬扬的家丑——原配喊话阿里入股的某网红电商公司创始人不要介入其家庭。“正妻手撕小三”的戏码在社交媒体时代早就不新鲜,但次次都能争吵得热火朝天。这次事件起初也不例外,瞬间攻占了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论坛。但很快就流露出不同寻常的走向——在长期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微博上竟然上不了热搜,而且出现被删帖、禁言等现象。不涉及对个体的侮辱诽谤,不涉及敏感话题,微博如此积极开工究竟为何?一语道破天机:阿里是微博的大股东。“金主”家着火了,小弟帮忙灭火理所应当。

  问题在于,此前多少人能注意到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背后早就盘根错节,社交媒体、网络论坛、新闻App等日常信息来源早就与资本绑定在一起?事发第二天,阿里股价应声下跌,网红公司市值也一夜蒸发1亿多元,再次证明丑闻的威力和资本操控舆论的必要性。吃瓜群众聚焦的都是桃色新闻,开足马力进行道德审判,但资本眼里只有股价曲线。

  也许这件事突然让一些人警觉,我们置身的网络世界已经是被操纵和粉饰过的,只不过商业公司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的公关手段过于粗暴,以致露出了资本的獠牙。从商业逻辑分析,哪个大公司不重视公关呢?特别是阿里“互联网公关第一天团”早就名声在外,善于利用新闻热点和引导,甚至有将负面事件做成正面典型的成功经验。

  但是,谁又能保证这种公关最终不会蚕食公共利益?当海量资本流入自媒体、网络媒体甚至传统媒体中,正当合理的公关与新闻客观真实性都可能产生对抗,更不要说各种暗黑操作。吃瓜群众兴奋地寻找八卦素材时,有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注意力早就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人们只有对为什么不增加热度让渣男渣女继续接受道德审判的质问,而鲜少思考这一行之有效的舆论处置方式对自身生活以及社会运行的深远影响。

  新闻行业对“真实、客观、理性”的倡导终归是原则性的,无法直接、无差别地套用在现实世界复杂且琐碎的新闻生产流水线上。更何况,更加推崇新闻专业精神的传统媒体正以无法控制的速度失去对舆论场的控制,甚至还陷入价值观引导者地位不稳的危机。那些生存困难而有幸被资本赞助的传统媒体,以及逐利性本就较高的自媒体,一旦被控制了经济命脉,是否会在真实性上有所妥协?对此,并不缺少事例佐证。

  英国作家赫克托·麦克唐纳的著作《后真相时代》,搜罗了全世界的案例来揭示真相的运作机制。装扮真相,有一百种看似客观全面但仍闪着自私意图的方式。通过对竞争性事实(Competing Truth)熟稔有效地运用,高度娴熟地技巧性操纵,塑造一个完全真实却又背离正论的舆论世界不是难事:一些事实可以被战术性忽略,一些事实可以被概念性误传,一些事实可以被容错性误读。总之,在可接受范围内进行选择性新闻制造,开展方向相左的舆论引导,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事件是立体的,却也是有悖真相的另一副模样。

  面对突发危机,封锁舆论是最有效的。但沉默也应视为一种对公众知情权的犯罪,如果是在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时刻意失声,在本该履行职责时回避主要责任。勾画出隐藏于网络世界中的舆论操纵版图,失声是注定的结果,只能在非其控制的地方火热着。若是商业竞争对手的丑闻呢?恐怕会喜笑颜开地添砖加瓦吧。资本无情起来,也是瞬间翻脸。

  外在的八卦喧嚣奔腾,对信息控制的强大力量却如同潜水暗流,无声无息,或围追堵截对自己不利的言论,或将人群一把推入织好的套子,困在设定好的话题中,让他们在可控的空间内肆意发起道德口水扫荡,浑然不觉面前的世界已经被装扮过。资本来袭已经势不可挡,也不得不承认它有不少好处,但现在是时候思考一下如何让它不那么恣意的问题了。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5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