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短视频剪辑:法律夹缝中难抑的强劲需求

2021-05-18 08:28:4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灿灿

摘要:短视频剪辑作品有市场,一味地堵效果未必佳,音乐作品版权的处理模式也许可以借鉴。

  4月23日,17家影视行业协会,与正午阳光、华策、柠萌、慈文、耀客、新丽等54家影视公司,以及爱奇艺、优酷、腾讯等5家视频网站,联合500余位知名艺人发布倡议书,呼吁短视频平台推进版权内容合规管理,清理未经授权的内容。

  平日里竞争激烈、厮杀不讲情谊的影视企业和视频平台,如今竟然为了这件事携手发文,可见同仇敌忾的决心之深,也可见短视频侵权对行业的冲击或许已经动摇影视业发展的根基。这是权威对抗草根的战争,也是赤裸裸的利益之争。所有的这一切都指向技术手段简单但客源捕获力强悍的运营模式——短视频剪辑。

  虽然指向明确,但是短视频剪辑很难称为一个专业或行业,因为它的表现形式太五花八门,有的仅是简单的搬运、切条,有的可能加上混剪和配音配乐,有的则形式丰富内容充实,都可以称作“影视作品二次创作”。

  但倡议书提及的版权合规,具体针对哪种视频剪辑形式,反对对原影视作品使用到何种程度,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这与著作权法适用难度有着直接关系。侵犯著作权需要有专业严谨的认定程序,单纯观看视频很难给出准确判断,个案之间差异很大。这也是权威们焦灼之处:明明已经到了火烧眉毛侵害利益的程度,却无法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打击办法。倡议,眼下也仅仅是一阵喧嚣的呼吁,短视频平台上仍然充斥着大量影视作品剪辑。

  不过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影视企业最为忌惮的反而是技术最初级、最粗暴的视频剪辑,比如对原影视作品直接裁剪出精华片段,或者简单拼接,可作“搬运”情形;比如对原影视作品进行剪辑浓缩,再配合解读的,可视为“剪辑”“切条”等。这些剪辑手段从技术角度看并无难度,也没有蕴含多少剪辑者的再创作理念,基本上靠影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独特性吸引观众。

  但从受欢迎程度上看,就很难说原作品和衍生品谁更有竞争力了。大多短视频剪辑账号发出的广告语都是“三分钟看完这部经典电影”“一分钟了解××大结局”,可见节约时间是它们的杀手锏。相较动辄一个半、两个小时的电影,四五十集的电视剧,两三分钟概括一个影视作品简直太划算了。欣赏影视作品艺术性的高标准,如画面艺术、细节构造等,都是小众人群的品位,大众更愿意享受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爱恨情仇,剪辑后的视频无疑更符合大众需求:节奏加快,冲突频起,短时纵览故事精华。而这时,孕育原创作品最为艰难的部分——统筹故事框架,设置人物冲突,逻辑严谨直至制造合理结局——精华很轻易被剪辑后的短视频悉数吸收。

  这深刻印证了一个文艺作品创作的真理:从有到优,方法无穷;但从无到有,难于上青天。所以,并不难理解制作公司的愤怒,同样也很好理解短视频剪辑者冒着侵权犯罪的危险仍然在视频平台试探的勇气。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仅2019年至2020年10月间,就累计监测疑似侵权链接1602.69万条,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高达92.9%。而且越是热度高的作品,越容易成为剪辑者的目标。

  著作权维权成本高,耗时长,但收效甚微,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难题。话又说回来,尽管倡议书声势浩浩荡荡,但这些参与的各方根本不是铁板一块。影视公司感受到的是切肤之痛,明星演员们或许形式上支持但实际并未损害他们的实质利益,长视频平台目前极不满意的是自己花大价钱购买或自制的剧目被短视频平台得了好处,或许逼急了,长视频平台也要引入短视频剪辑项目。

  而对短视频平台而言,似乎还成了好事一桩。越是内容剪辑得好,获取的流量越大,平台的收益就越高。如此,他们抵制短视频剪辑的动力能有多大?与其将压力传到给剪辑的散客们,倒不如将短视频平台的管控责任压实——既然这么多用户都爱剪辑热门作品,为何不购买版权呢?也许音乐作品版权的处理模式可以借鉴。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5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