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1-06-08 08:51:04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赵 伟

摘要:新型主流媒体的构建不仅能使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得到质的提升,同时也能提升其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面临许多问题,不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新型主流媒体便不会起到应有作用。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找出科学的解决策略,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才能成功。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技术和平台的构建,忽略对内容的打造。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媒体在技术应用、平台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种融媒产品相继问世,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目前,应用各种融媒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已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新常态[1]。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为代表的部分主流媒体也生产出了许多爆款产品,得到了受众的广泛欢迎。但从整体来看,主流媒体的内容构建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无论是在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中,要想实现传播效率的提升,首先就要重视内容的构建与传播,这不仅是媒体的主要职责所在,也是其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同时,高品质内容的打造也正是媒体提升影响力、传播力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在主流媒体的“新式化”转型中不仅要重视平台建设、重视技术应用,更要重视对内容品质的打造,以高品质内容占领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高地,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使内容传播达到入耳、动心的效果,成为感染受众的重要力量。

  2.重视信息发布,忽略价值传播。随着我国制度优势的凸显及国人道路自信的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方式也更加“透明化”,特别是在制定政策之前会征询社会意见,尊重民众看法。这也促使我国主流媒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信息发布工作做得越来越好,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有效满足了受众对真实信息的渴求,也极大遏制了谣言的产生和传播,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在外宣工作中,我国媒体也正以更加主动的态度阐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看法,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重新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虽然我国信息发布工作做得不错,但在一些突发事件或司法案件中,由于理解差异,经常会出现网络舆论与主流舆论摩擦的情况,这就凸显了我国媒体在价值传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这是因为,在具体事件的传播中,由于有客观真实的事件存在,社会各界在认识层面更容易达成一致;而对一些关涉价值观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认识时,则可能出现“千人千面”的情况,不易形成统一的看法。

  对此,媒体在做好信息发布的基础上,还要提升对“价值输出”的重视程度,只有达成情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鸣,媒体的价值传播才能更高效地进行,才能有效促使社会各界价值观统一,也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由此可见,我国主流媒体在“共识”的打造上还要下大功夫、大力气,努力促使社会各界在认识、理解等层面统一,从而提升自身的舆论引导力。

  3.内外传播未能协调统一,阻碍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由于内外有别,我国主流媒体的对内、对外传播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预期目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同。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愈加频繁和便捷,国内的新闻能从各种渠道传播至国外,国外的新闻也能“翻墙”进入国内。

  由此可见,在目前信息交互越加便捷的形势下,媒体将对内、对外传播割裂开来的做法已经过时。我国主流媒体要加速解决对内、对外传播不统一的问题,使对内、对外传播既各显其能,又交相辉映。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重塑我国的国际形象。

  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策略

  1.以多种方式提升内容品质,坚持价值传播。高品质的内容是媒体影响力、传播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打造高品质的内容放在首位。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以新技术打造高品质内容。新技术的使用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所以,媒体要大力利用新兴技术来丰富报道形式,以更加新潮、更加创新的形式吸引民众。现在许多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都融入了H5、AR、VR、短视频等新兴技术,这类技术在吸引受众注意的同时,也能将新闻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受众,易于受众理解。例如:在直播嫦娥五号发射盛况时,中央电视台除了使用电视直播、网络直播外,还创新应用了VR直播技术,嫦娥五号发射那一刻,VR直播间内聚集了几十万人,都在利用VR技术一睹发射盛况。

  其次,大力拓展内容深度。打造精品内容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具备社会意识,媒体要时刻关注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担负起“监督者”的责任。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矛盾也日渐凸显。所以,对新型主流媒体来说,要在平时工作中了解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的报道,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以此来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再次,要让内容更具价值。新型主流媒体构建是新闻媒体自身依托转型建设增强自身话语权力、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效力,以引导“主流”舆论的重要路径[2]。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其在新闻报道中能够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时要发扬这一优势,深入剖析事件的价值内涵,指引群众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思考问题。

  2.构建综合性平台,促进多方主体交流互动。建构结构合理、差异化发展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进路[3]。随着技术的进步,媒体角色也逐步多元,在社会治理中媒体除了“传播者”角色外,也能搭建起综合性平台供多方主体交流、互动,从而促使共识的形成。媒体所构建的综合平台,不仅能够成为各方交流、互动的场所,更能成为各类共识及解决方案的诞生地。

  媒体应全程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充分发挥自身报道优势和引导能力,为社会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指导性”素材,指引群众了解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同时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负面舆情及时进行疏导,及时发出理性的声音,引导事件讨论回到理性的道路上。另外,媒体还要尽可能为群众创造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真切地参与到治理活动中,同政府部门一起促使社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媒政融合还使媒体能够依靠政府资源丰富经营模式[4]。例如:江苏广播电视台旗下的“荔枝云”就努力探索“媒体+政务”的发展模式,除了为受众提供基本的政务服务之外,还搭建新平台构建起政府与群众交流的新方式,此举不仅提升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也能使群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3.打造真实、特质的内容,增强外宣能力。新型主流媒体除了要肩负起内宣的重任之外,还要承担起外宣的重担。我国媒体要通过对真实中国发展故事的讲述让世界了解到真实的中国,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对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但就目前国际局势来看,主流媒体的“外宣”工作注定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这是由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对原有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权力分配造成了挑战,这就导致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用尽一切手段、一切方式抹黑我国国际形象,曲解我国对世界的贡献,打压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所以,在此种形势下,我国主流媒体的外宣工作不仅面临着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也面临着意识形态的阻碍,可谓困难重重。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主流媒体在进行外宣工作时需要有超强的毅力和努力。为了做好外宣工作,要在充分提升新闻报道水准的基础上,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进行国际事务的报道,主动加入世界性议题的治理工作中并积极“发声”,担负起作为大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要达成以上目标,主流媒体要在新闻报道活动中秉承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从真实方面来看,客观、真实是所有媒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新闻报道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对于我国主流媒体而言,“真实性”是指不仅要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客观、真实,同时也要向世界展示我国真实的精神面貌、发展情况。只有秉承客观、真实的原则,新闻报道才能经受住推敲和质疑,从而构建起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其次,从特质方面来看,主流媒体要在外宣报道中展现出中国发展、中国体制、中国形象、中国成就、中国道路的特质与内涵。向世界阐明我国这几方面的特质,能使其他国家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加深对中国体制、中国道路内涵的理解,不受国际上的抹黑言论所影响。同时,对我国真实形象的展示也能使世界上其他体制国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降低交流成本,有效促进国际合作。另外,真实形象的展示对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号召力也大有裨益,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际事务的治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李华.拓广求深推进媒体融合 建设新型“本土”主流媒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4):30-33.

  [2]宋守山.融合语境中“新型主流媒体”的内涵,表征及实现路径[J].青年记者,2020(25):45-47.

  [3]欧勤扬,蒋晓丽.新时代主流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路探究[J].出版广角.2020(19):6-9.

  [4]蔡雯.媒体融合进程中的“连接”与“开放”——兼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难点突破[J].国际新闻界,2020(10):6-17.

  (作者为泉州晚报社东南早报新闻中心副主任、社会部主任,主任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0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