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着眼“四力”建设的马新观实践教学

2021-06-11 08:26:46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 明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闻界提出“四力”的新要求和新期盼,正是对马新观的创新、发展与继承,也为高校新闻业务实践教学指明了培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1]面对新时代的课题任务,在高校新闻教育中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简称“马新观”)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确保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走向。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闻界提出“四力”的新要求和新期盼,正是对马新观的创新、发展与继承,也为高校新闻业务实践教学指明了培养方向。

  凸显“四力”建设的马新观新闻业务课程教学

  1.马新观与业务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高级新闻业务、新闻编辑与评论等课程是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新闻系本科生的业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们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时常利用新闻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比如,“两会”热议提案、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地摊经济、大学生就业择业等话题。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和政策方向。既从宏观层面引导学生认清新形势、新问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报道原则;也从微观层面,通过课堂作业练习,具体引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进行新闻价值判断,以及根据新闻主题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和搜寻背景资料等,将马新观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

  以2020年12月新闻采写课的校园“街采”实践课为例。两位任课教师提前两周策划、确定选题,课后安排学生分组(3到4人一组)提前准备采写设备、采写计划。然后两个班学生利用两节课约90分钟的时间,限时在东、西两个校园进行街采。主题围绕“向黄文秀学习,大学毕业下基层当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等展开问题设计。街采实践任务完成后,后续再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要求学生分组进行PPT展示,各自小结采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改进之处。而新闻编辑、评论课,期末总评成绩必须按照一定比例,计算进学生给专业媒体写稿投稿的实践部分成绩。总之,新闻业务各门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马新观素养,强化新闻人才后备军“四力”建设。

  2.丰富课外实践形式,促进新闻学子的“四力”提升

  近几年,学院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展马新观教学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学院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定期组织学生前往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2019年7月,在“延安红色新闻溯源”暑期实践中,郑保卫院长亲自带队,54名师生先后参观了王家坪、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旧址,多角度、深层次了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同年同月,在“重走文秀扶贫路”暑期实践活动中,学院师生一行26人追随“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步伐,学习她“扎根泥土”的精神。

  2020年11月,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的第二届横县世界茉莉花大会在南宁举行。学院安排8名学生前往横县融媒体中心参与实践。学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分两队前往横县的经济产业示范区、特色风景区进行采访拍摄,最终制作成微信公众号推文、抖音短视频等内容产品。另外,近五年来,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学院都会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合作,安排30多名学生和4名教师参与4天会期的新闻采写和编辑工作。师生每年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级重大涉外展会活动的新闻宣传工作,大大地提升了新闻业务实践能力。

  除了大量的校外实践,学院还自办了《新传媒》报纸(半月刊)并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做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媒体”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新闻业务方向的4个老师每月轮流值班审稿,报纸和微信团队成员多达30人。《新传媒》选题范围广,不仅聚焦校园新闻,也关注社会万象,体裁涵盖消息、深度报道、评论、人物专访、摄影作品等。

  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采写实践活动,不断激发新闻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导向意识。新时代的使命推动学院师生坚持马新观,不断在课外实践中践行党的宣传路线,努力提升“四力”水平。

  锻造核心课程,开展读书活动,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1.“全覆盖”的马新观教学

  2017年12月27日,广西大学聘请知名学者郑保卫教授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上任后,郑保卫教授多次专门组织新闻系老师开会,发放有关马新观的书籍,组织集体学习和研讨,进一步提升教师们的理论素养。他还强调,要把马新观作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与中心环节,要做到全覆盖。[2]

  近三年来,在郑保卫教授的指导下,学院开展了一系列马新观学术讲座和读书交流会等活动。每年新生入学时,郑保卫教授都会为新生做一场马新观的专题讲座,系统梳理马新观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贡献。

  2.打造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从2014年开始“马列新闻原著选读”课程,2018年将课程更名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以郑保卫、刘洪、李庆林三位教授为核心组成5人教学团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依次轮流指导学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习近平的新闻理论著述。此课先后在2016年和2018年分别以“开放式读书教学活动”“创设优秀实验育人环境,培养全媒化新闻传播人”为题获得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奖。

  2017年,该课程还以“部校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教学项目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该课程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通过“开放式读书教学活动”,强化马新观学习

  为激发大学生的读书热情,以及为提升“四力”奠定理论基础,学院每学期都会开展“开放式读书教学活动”,实现马新观教育全程化、全员化、学分化。学院将该读书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自2014年9月至今,开放式读书教学活动已开展了14个学期。该活动形成学生自主读、老师指导读、业界协同读、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教育模式,通过寝室读书会、班级读书会、年级读书会、主题演讲、学习心得展示、读书报告评比、专业技能展示竞赛等形式,提高广大师生马新观的理论水平。

  对新闻业务实践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马新观的实践教学应当贯穿新闻教育过程的始终,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负责、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高校作为培养未来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场所,在教学方法上要紧紧围绕“四力”建设要求和媒介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针对广西大学新闻业务课的现状,还有以下四点值得反思与改进:

  1.新闻采写编评业务课程的建设力度依然不足

  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融入马新观教学的过程动态管理,考核指标应该细化到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每周表现。只有认真督促与落实马新观核心内容贯穿到新闻采、写、编、评的课堂与课后作业,以及课外实践当中,新闻学子的“四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2.与主流党媒的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近七年以来,通过“部校共建”政策的实施,与自治区内主要党媒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仅体现在实习工作环节,还包括从2020年开始学院5位业务教师阅评《广西日报》,写出阅评报告提交给自治区宣传部。学院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校园”系列讲座,每年也能定期邀请中国新闻奖获得者讲述将马新观融入新闻作品的心得体会。目前主讲者大都是区内主流媒体的记者编辑,今后或可邀请更多中央级党媒或者其他外省优质党媒的优秀记者和编辑来学院进行实践指导和交流。未来几年,还要继续与自治区宣传部、各新闻媒体单位深入合作,开展马新观现场公开课教学等活动。

  3.新闻采写编评等核心业务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还需提升

  实事求是地说,依然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平时校园媒体实践与毕业实习中新闻业务能力一般,尤其是采写的基本功不扎实,媒体和学院的指导老师在审看学生实践作品时都有类似的感受。因此,后续新闻业务教学,尤其是实践指导方面,一方面,必须引导广大新闻学子强化马新观理论素养,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学院的教学管理督导要更加贴心务实,既要给师生创造严谨的学习氛围,也要尊重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对党的新闻事业乐于奉献的内驱力。

  4.新闻业务教学团队建设还要加强

  教师队伍是高校新闻教育的关键一环,骨干教师团队对马新观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直接关系着新闻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首先要对马新观有科学的认知和独到、深刻的理解,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学院还需组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参加马新观培训。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把握马新观教学的重点,避免教条主义、照本宣科,同时也可用讲故事、分析案例的方式将马新观融入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尹明华.立足全局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2016-04-13.http://www.cssn.cn/bk/bkpd_qkyw/bkpd_bjtj/201604/t20160413_2964538.shtml.

  [2]郑保卫.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舆论观[J].华夏文化论坛,2020(2):3-8.

  (作者为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副教授)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0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