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数字错用现象剖析

2021-08-17 08:51:0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陈效卫

摘要:在国际新闻中,一些报道违反国家相关数字规定,出现了表述失当、多算以及少算、漏算等三大类错误。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其他中央六部门先后于1987年、1995年和2011年颁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但媒体并未严格执行,从而导致了“数不清”的错误,主要包括表述失当、多算以及少算、漏算等三大类。

  特朗普态度突然“360度大转弯”,实际上等于原地不动

  数字错误最多的当数与“几”连用的表述,如2020年某网站《美国多地沦为火狱,10几万人无家可归,加州州长向全世界紧急求援》。

  上述三部相关规定都强调,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修饰,统一为“十几”或“二十几”,否则就犯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杂糅的错误。2011年某出版社出版的《20几岁跟对人,30几岁做对事全集》一书,一个标题即犯了两个错误。

  对于含有月日简称的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指出: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而涉及其他月份时,则无需用间隔号。以此衡量,某网站2004年《世界各国昨天举行活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2015年《“六·一”儿童节》中的两个节日,都写错了。中间的隔字号“·”纯属多余,略去之后也绝不会引起误解,因为任何国家的日历上都不会有“五一”(51)个月或“六一”(61)个月的可能。对于写成阿拉伯数字的时间“9·11”,中间的隔字号也是蛇足,如2018年某网站《研究称“9·11”消防员患骨髓瘤风险高》。遗憾的是,这一错误写法已大有积非成是之势。

  对于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相关规定强调必须使用汉字。某网站2009年《俄罗斯第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9.5%》和2020年《美国第1季度经济下滑4.8%创金融危机以来最高降幅》中的“第1季度”,都应改为“第一季度”。

  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一位数的序数词是不是必须使用汉字数字。2016年某网站《里约残奥会开幕 盘点相关热词带你深入了解》一文称:“在1988年至2000年间举行的4届残奥会上,中国在金牌榜上的名次由第14位上升到第12位、第九位、第六位。”其中的“第九位、第六位”似有不妥。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序数词是一位数时该使用何种数字。但被传媒界奉为圭臬的《现代汉语词典》,其各个修订版都是用了阿拉伯数字,如“1978年第1版”和“2016年第7版”等,印在封面上非常醒目。有鉴于此,同一篇文章尤其是同一段落应统一协调,不应分别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事实上,与本段落开头完全相同的内容,央视网2016年9月19日的《里约残奥会闭幕中国代表团取得新突破》就全部采用了阿拉伯数字,给人留下了整齐划一的深刻印象。

  数字与摄氏度相连时,也容易出错,如2007年某网站《视频疗法:摄氏零下120度的美容新招》和2019年某网站《俄罗斯的冬天有多冷?零下71度!连熊都抗不过》。

  物理量“摄氏度”是一个固定单位和整体,不可随意简化或拆分,表达“多少摄氏度”时不能拆分为“摄氏多少度”。《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在“物理量”部分所举的例子是“34℃~39℃(34摄氏度~39摄氏度)”。据此,上文的“摄氏零下120度”当改为“零下120摄氏度”。该文的正文也正确使用了这一表述。

  “摄氏度”也不能简化为“度”,否则容易与美国等少数国家使用的华氏温度相混淆。摄氏度与华氏度差距较大,二者的换算公式为:华氏度=摄氏度×1.8+32。这样,水的冰点分别是0摄氏度(0℃)和32华氏度(32),一个人发烧37.8摄氏度时就达到了100华氏度。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微型小说《一天的等待》,讲的就是一个小男孩因不懂两种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高烧”死去而备受精神折磨的故事,借此说明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暗含数字的表述中,类似“日本是个后起列强”的错误说法,近年来在报道中屡见不鲜。此处的“列强”,当用“强国”替换。“列强”是指过去世界上同一时期内的各个资本主义强国。“列”是“众”的意思。中国历史上的“东周列国”指的是多个国家,单独的秦国或齐国都不能说是“列国”。同样,今天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也不能称为“列强”。

  有时媒体力图用数字表述达成修辞目的,没有“出彩”反而出丑。2020年某网站《史诗级减产背后:特朗普态度为何突然360度大转弯?石油专家这样说》中的“360度大转弯”,就犯了夸张失度的错误。

  众所周知,圆的一周是360度。如果绕着原点转了180度,就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也是最大的转弯;但若转了360度,就刚好转了一周又回到了原点。如此只有距离没有位移,实际上也就等于没有转弯。上文想表达的意思是:特朗普对待石油减产的态度在几周内突然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故“360度”应当改为“180度”。网上类似错误很多,借用一句著名的歌词,都是“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我才发觉”!人民日报海外网2019年1月7日《突然180度大转弯,特朗普悄悄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其中的“180度”才是真正的大转弯。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数字问题最多的是国际组织中与“集团”有关的表述,可以说是“一个机构,多块牌子”,非常混乱。其中,既有中国数字,如“二十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又有阿拉伯数字,如“20国集团”“77国集团”,还有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如“G20”“G77”等。相关例子更是俯拾即是。以“七十七国集团”为例,三种面孔在媒体中时常交叉出现,令人莫衷一是:2020年某网站《“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呼吁支持世卫组织》、2020年某网站《“77国集团和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和2018年某网站《国际社会支持巴勒斯坦担任2019年“G77+中国”轮值主席国》等。尤其是前两个例子,讲的完全是一回事,却出现了迥然不同的表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从格式统一和标题“短”的标准来看,在三类表述中,“字母+数字”型当数最佳选项。“77国集团”和“七十七国集团”分别占用4个和6个字的空间,而“G77”只占用1.5字的空间。目前,英语的“集团”(Group)对于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读者,都不存在阅读障碍。在报道这类新闻时,正文可先使用中文全称,并在括号中附上英文简称,如“二十国集团(G20)”,此后可径直使用“G20”。随着读者的不断熟悉,将来的全称可自然脱落,并让“G20”最终在标题中彻底“单飞”,就像目前直接使用“GDP”“WTO”等英文缩略语一样。事实上,这样的用法早已存在,但多是记者或编辑个体的积极尝试,缺乏统一协调。

  法国总统携第一夫人访华,其中的“第一”纯属多余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数字,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它涉及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就容易犯不合常理的逻辑错误,甚至可能引发外交风波。

  2016年某网站《中国周围的15个邻国》中“15个邻国”,就因忽视历史而多算了。这里的“中国周围”应该指的是陆地邻国,涵盖了曾经存在的锡金。锡金原本是一个独立国家,面积7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60万,在生活习惯、民族服饰、宗教信仰上与中国的西藏很像,早在1975年即被印度占领吞并。中国官方2003-2004版《世界年鉴》,首次承认锡金是印度的“锡金邦”。自此,中国的陆地邻国便由15个降为14个。

  与陆地邻国相比,中国还有6个隔海相望的邻国。这样,共计20个,是世界上邻国数量较多的国家。这一点,小学生地理课本上都说得很清楚。新闻报道涉及国际事务,不可不察。

  与上述错误相比,新闻报道有时会不自觉地增加大数字单位,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016年某报《里约方便面馆解馋解相思》,提到了面馆的就餐情况:“面馆从8月4日开张,预计营业至奥运结束……每天的消耗量大概在400多盒……我们从国内空运来1.5万吨方便面。”这里的“1.5万吨”显然是“1.5吨”之误。

  稍微分析一下,即可看出其中的漏洞。这个面馆只为夏奥会而开,不是长期经营;所提供的并非常见的主食,而是供人解馋的方便面。这样,即便延续到9月19日残奥会结束,面馆最多持续1个半月时间。按文中所说的每天消耗400盒、每盒102克计算,共计消耗1.8万盒约1.8吨,与“1.5万吨”相距甚远,否则每盒方便面将重达833千克。

  与大数相比,国际新闻报道中最常出现的错误是“一”的赘述,且通常与量词连用。在2020年某报《俄罗斯组建新一届政府》、2020年某网站《新西兰新一届政府宣誓就职》中,数量词“一届”都属多余。这里的“一”,如同英语的不定冠词“a”,更多是定性而不是定量。“新政府”就是“新一届政府”,不存在“新两届”或“新三届”之说。无论政府更换多么频繁,数量词“一届”都没有必要,在长标题中更应删略。如2020年某网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回到合作共赢模式中来》,标题长达28字,“新一届美国政府”当压缩并调整为“美(国)新政府”。《环球时报》2020年7月8日《蒙古国组建新政府》,这一标题堪称言简意赅。

  与“一届”相似,武器试射中的“一枚”也属蛇足。2021年某报《美军向太平洋试射一枚洲际导弹》中的“一枚”,当略去。这里的“一”,表示数量的意义很淡。在删略“一枚”的同时,新闻的关键点“试射成功与否”也应在标题中体现出来。文章开篇提到:“美国空军表示,于2月23日在加州空军基地成功试射一枚未装配战斗部的洲际导弹”。因此,通过如此“减加”,标题当改为《美军向太平洋成功试射洲际导弹》。类似的赘述标题网上比比皆是,都应按此模式进行修改。

  如同基数词一样,序数词也存在着赘述问题。2020年某网站《特朗普偕第一夫人出席全国祈祷日纪念活动:我们正与可怕疾病进行激烈战斗》,其中的序数词“第一”纯属蛇足,在34个字的冗长标题中更当略去。

  “第一夫人”(The First Lady)是国家元首的夫人,国家元首出访、参加活动多偕其参加。此时,在有元首做“后台”的情况下只用“夫人”二字即可,如环球网2018年4月17日《安倍偕夫人启程访美 牵手上飞机破离婚传闻》等。即使像南非总统祖马那样拥有6位妻子,同样也无需使用“第一”。南非宪法中没有关于“第一夫人”的具体规定,因此祖马既可选择其中一位作为“第一夫人”,也可实行“轮换制”,如腾讯网2013年3月29日《南非总统一天内携不同夫人会见习近平》。

  当然,“第一夫人”单独参加活动时,没有国家元首衬映,又缺乏知名度和辨识度,可使用序数词,如央广网2017年10月9日《墨西哥前第一夫人退党 分析称其或角逐2018年大选》。此处省略“第一”,则于理不通。

  俄罗斯贝加尔湖蓄水量2.36万立方米,还不足10个游泳池!

  国际新闻报道存在“多收了三五斗”的纰缪,自然也会有少算或漏算的错误。2004年某报《美丽神秘的贝加尔湖》一文称,该湖“总蓄水量23600立方米……够50亿人用半个世纪”。这两个数字前后对比,判若霄壤,令人惊愕。“够50亿人用半个世纪”,全世界淡水湖中只有贝加尔湖拥有这样的傲人资本。贝加尔湖面积3.1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的近10倍;深度在所有湖泊中遥遥领先,达1600多米,蓄水量占全球淡水的20%,故有“世界之井”美誉。但“23600立方米的蓄水量”,算下来只相当于8-10个游泳池,如何“够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此处的“立方米”显然系“立方千米”之误,相差了10亿倍之巨!正确表述当为“2.36万立方千米”。

  有些数字错误,则很难弄清作者是如何“偷工减料”的。2012年某卫视《华闻大直播》栏目的一个宣传片称:“世界人口70亿,全球华人手拉手可绕地球8圈”云云。这里把华人的手臂算得太短了!作为常识,人的臂展基本上等同于自己的身高,即使将成人与儿童身高平均按1米保守地计算,乘以文中所说的14亿(人),结果也是140万千米。以此除以地球赤道长度4万千米,最终应绕地球35圈。若以人均1.5米计算,则接近53圈。反过来,若以上文所说的8圈计算,全球华人身高平均只有约23厘米,尚不及婴儿平均身高50厘米的一半。

  千虑一失,个别名记者也会犯少算的错误。2017年某网站《白岩松看巴西:万事尽头,终将如意》开篇提到:“距离中国1.2万千米,需要近30小时的飞行,中间至少要转机一次,巴西常被当地华人称为‘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

  看看地图即知,距中国最遥远的国家肯定是南美最南端的阿根廷和智利。作者所到的巴西里约,比阿根廷和智利两国的首都要近2000千米。北京与里约,既不同在北半球也不同在东半球,实际飞行距离达1.7万多千米。

  顺带说一下,夹在阿根廷与巴西之间的南美小国乌拉圭,虽不是地球最南部的国家,但从实际飞行时间来看,应该是中国距离最远的国家。乌拉圭国小力弱,没有从中东或欧洲国家的直航,需要从巴西、智利或阿根廷再转机一次才能抵达其首都。而转机时间,动辄需要数个小时。

  总的来看,遗漏关键数据最频繁也是最“隐晦”的是关于天灾人祸的报道。2019年某网站《孟加拉国发生两列火车相撞事故》一题,即是典型例子。此处的“发生”“事故”都属于过程中的信息。既然正文已有“导致至少16人死亡”这样的结果,本着关爱生命的人本思想,标题也应改为《孟加拉国两火车相撞致至少16人死亡》。同理,2021年某网站《拉脱维亚里加一居民楼发生爆炸》中的“事故已造成六人受伤,一人死亡”,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也应改成更加醒目的阿拉伯数字,并将标题修订为《拉脱维亚里加居民楼爆炸致7人伤亡》。

  类似灾难新闻,诸如飞机坠毁、火车脱轨、船只倾覆(沉船)、楼房(大桥)坍塌、军火库(军工厂、天然气)爆炸、核泄漏、踩踏事故等人祸和飓风、地震、海啸、旱灾、水灾、火灾、冰雪、酷暑、陨石等天灾,都应将实际死伤人数置于标题中。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数字,有时是数错并犯。如2013年某报《坦承侵略历史,方能赢得尊重》开篇提到:“72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开始了对中国长达十五年的侵略”。短短的一句话,即犯了3处错误:一是“72年前”应为“82年前”。2013年的72年前是1941年,而抗战应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二是“十五年”算多了。抗战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历时14年。三是“十五”应书写成“15”,以与上文的“72”统一。即便孤立存在,表达年份的两位数也应写成阿拉伯数字。

  (作者为人民日报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高级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5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