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图图是道”的条漫适配科普之道

2021-12-27 08:10:2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周项

摘要:本文通过对第31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图图是道”作品的实例分析,指出科普内容与条漫形式具有较高适配性,二者结合更容易做出传播效果好、内容经得住考验的优质作品,也能更好地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流媒体在媒体转型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开辟出多个新媒体栏目。这其中,《中国日报》旗下“图图是道”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同名专栏,是唯一一个以长条漫画形式呈现、以科学知识普及为主要报道领域的新媒体专栏。该专栏因作品创作设计有针对性、制作比较精良、风格诙谐生动,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

  2020年,“图图是道”共推送原创长条漫画作品102篇,其中85篇以自然科学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涵盖医学健康、航空航天、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剩余17篇则以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涵盖历史、地理等领域。本文将通过对“图图是道”多期作品的分析,探索其创作的主要规律及内在逻辑。

  条漫形式与科普内容的高适配度

  在品牌创立初期,“图图是道”曾经尝试过新闻图片拼图等多种形式,进入成熟期之后则基本定型为手绘风格,以手绘漫画作为主要设计元素。某种意义上,“图图是道”的条漫作品可以看做一张幅度比较长、从头到尾连续不间断的漫画,数年的实践证明科普内容与这种条漫形式有较高的适配度。

  (一)科普内容提供了更丰富的元素供呈现。从漫画形象的制作来看,科普领域中可供后期漫画制作的素材更丰富,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赋予其幽默的漫画形象。比如在环境保护的话题上,可以把地球、野生动植物、二氧化碳等都拟人化,在物理、化学等话题上,则可以把原子、电子等基本粒子拟人化,让其以有血有肉的形象登场,从而增加可读性与趣味性。

  2020年11月,为科普量子通信基本原理、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方面的贡献,“图图是道”推出作品《世界上有没有无法破解的密码?揭秘量子通信》(图1为作品截图),其中给分子、原子、电子都画上了眼睛、嘴巴、手臂并设计出表情,同时还回顾人类通信历史,把白鸽、电脑、手机等形象也拟人化。有趣的形象配合上生动的文案,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听讲解的现场感,有读者评论称自己好像看完了一部动画片。

 图1

 (二)科普内容给予整体设计更多选择。从条漫整体设计、各元素互动的角度来看,科普领域使得条漫设计师有更大的创作空间,可以开更大的“脑洞”。比如在医学健康领域中,在把病毒、细菌、人体免疫细胞拟人化的基础上,可以打破其大小比例限制,设计这些元素之间的互动,安排风趣幽默的台词。

  2019年7月,“图图是道”针对过敏发生率越来越高的现实,推出作品《“找您钢镚儿”“不用找了,我对钱过敏”》。在这篇作品里,免疫系统被设计成人体保镖的形象,手握一支红缨枪站在人身旁,为其打跑细菌、病毒等入侵病原体。为解释过敏的原理,作品设计了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无害的花生、导致人体受到连带伤害的场景。

  在2020年7月揭露西方捕鲸业的血腥、呼吁停止捕鲸的作品《鲸的归宿只有大海,请停止捕杀》(图2为作品截图)中,为介绍西方曾经用鲸油点路灯的历史,“图图是道”漫画师将路灯下的管道直接接到一头鲸身上,鲸露出痛苦不堪的表情。从鲸到西方早期路灯里用的鲸油,其实需要一系列过程,在这过程中其残忍性被消解掉,公众也没有任何渠道能看到;“图图是道”该篇作品则省略这一系列过程,将鲸油点灯给鲸带来的威胁赤裸裸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图2

  这种天马行空的“脑洞”式设计,不仅超越了单纯文字和单纯漫画的表达能力,甚至连同为新媒体呈现形式的视频都很难做到,只能依靠特效才能达到类似效果。而特效视频的成本、周期与长图相比,高了不少。

  (三)开发独特IP形象,增强读者记忆。通过数年实践,“图图是道”开发出了自己独特的IP形象“图图君”与“图图妹”,在多篇科普作品中作为主持人串场。一方面,有些调侃、揶揄的文案可以转换成台词,通过“图图君”之口说出来,给整篇作品增加可读性;另一方面,有了自己的IP形象,“图图是道”也给受众增加了记忆点,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与影响力。

  在上述呼吁停止捕鲸的作品中,这两名卡通主持人就联袂出场,并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日本捕鲸业的讽刺,从读者留言来看,效果很好。

  横向比较,有一定影响力的条漫微信公众号,比如“混知”“局部气候调查组”“好奇博士”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科普作为其主要内容。[1]这些微信公众号一方面互相存在一定的竞争;另一方面共同增强了科普领域的影响力,共同促进了条漫科普这个大市场的繁荣。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这些微信公众号都打造了自己独特的IP形象,作为卡通主持人串场,比如“混知”中有“混子哥”,“局部气候调查组”有“叔叔”,“好奇博士”以与微信公众号同名的“好奇博士”作为主持人,这些卡通主持人与微信公众号同步成长,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不忘初心,从科普角度做主旋律报道

  (一)通过科普宣讲国家政策。作为《中国日报》旗下新媒体品牌,“图图是道”始终牢记使命,致力于主旋律报道。通过科普向受众宣传国家建设成就、讲解国家政策是“图图是道”服务于主旋律报道的主要方式。

  这点在2020年体现得尤其明显。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第一个控制住疫情之后,依然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沉重压力。[2]“图图是道”在科普作品选题上紧跟时事热点,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以医学健康知识为主要科普领域,占到85篇自然知识科普作品的半数以上。

  特别是在疫情暴发初期,“图图是道”刊登了不下十篇关于防范新冠病毒的作品,内容涵盖戴口罩的必要性、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疫苗的研发过程、为什么有无症状感染者等,为中国基本控制疫情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努力,也为宣传中国抗疫成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比如2020年2月13日,在中国宣布进行新冠疫苗研发后,“图图是道”推出医学健康科普作品《疫苗研制,统共分几步?》(图3为作品截图),系统地介绍了疫苗的制备过程,在作品中还详细向受众科普了灭活疫苗、mRNA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等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专业词汇。2020年12月19日,中国官宣多支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开始为重点人群接种。“图图是道”预先对中国疫苗进展作了预判,当天更新信息后推出作品《中国疫苗,稳!》,从制备工艺、运输及储存条件、前期准备等方面对中国疫苗的安全性作了科普。




 

  图3

  普通民众在媒体上经常看到这些词,却往往不清楚其含义,通过这两期长图作品中形象生动的配图讲述,对中国疫苗的制备过程有了更多理解,也对国家自愿接种疫苗的政策有了更多支持。可以说,《图图是道》通过对疫苗的科普,提高了读者对疫苗的了解,为中国通过疫苗接种进一步控制疫情、防止反弹尽了一份力。

  2018年,全球首个5G标准冻结,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对应发布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5G成为国内通信行业的努力方向,也成为舆论报道热点。为了宣传国内5G网建设成就,“图图是道”推出作品《啊~~5G,你比4G多一G》,向受众科普了中国5G网络建设成就。特别是,针对公众中一度流传的“5G辐射高”的谣言,该作品从辐射的原理、辐射的强度、5G专用微基站等角度科普了5G辐射并不高的科学事实,为受众澄清了这一谣言。

  (二)与科研院所合作,宣传中国科技成就。为保证科普内容的严谨性,“图图是道”与科普领域内的一线研究人员合作,通过采访他们加深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同时请他们对文案表述、漫画呈现进行把关,防止出现错误。通过数年积累,“图图是道”已经拥有了一支不下千人的科学顾问队伍,其研究领域涵盖医学健康、航空航天、环境保护、通信、能源、材料等科技前沿,为“图图是道”关于这些领域的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

  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科学顾问还发挥了促进“图图是道”发展、共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其中一些科学顾问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有自己的账号,通过转载作品扩大了“图图是道”的品牌影响力。比如在前述“图图是道”关于中国5G技术发展的作品中,邀请的科学顾问自己在微博上拥有1000万关注者,作品推出后其通过个人微博进行转发,为“图图是道”赢得了更多关注。

  除此之外,“图图是道”还在一些事关中国科技成就的作品中,采访完成这些有成就的科研团队,并邀请其做该期作品科学顾问。这一方面保证了作品表述的严谨性,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团队完成的中国科技成就做了宣传。一个很好的例子是2019年9月,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图是道”推出H5作品《大国工程,为你自豪》,列举了中国在过去70年间取得的尖端科技成就,其中着重提到“彩虹鱼”万米深潜器。为获取到有关“彩虹鱼”的精准信息,“图图是道”邀请“彩虹鱼”科研团队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做科学顾问,对其进行采访,请对方进行了文字与画面双把关,并给出了“彩虹鱼”万米深潜器的高清晰度图片,使该期作品获得圆满成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做出了贡献。

  (三)培养“Z世代”受众,提高主旋律报道影响力。年轻的受众群体是舆论宣传的工作重点。1995年以后出生、在幼年时即接触网络的“Z世代”是中国将来舆论场的中坚力量,媒体必须对其需要进行提前预判,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3]

  在吸引年轻人方面,科普具有其他领域无可比拟的优势。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4]

  无论是大中小学,在校生都处在大量吸收知识的阶段,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渴求是中年以上的读者很难相比的。《十万个为什么》即是80后、90后在青少年时期传播最广的读物之一,今天对于“Z世代”,科普依然具有很高吸引力,只是形式从纯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平台从图书、报纸变成了手机与平板电脑屏幕。

  针对这一现实,“图图是道”在作品创作风格上也倾向于年轻化。在选题上,倾向于找热点、做年轻人喜欢的话题;在文风上,倾向于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语言和“梗”;在画风上,则倾向于简洁明快,让青年受众不费力就能看懂。

  比如2019年9月和10月分别推出的作品《这儿有一颗智齿要发言(炎)》(图4为作品截图)和《眼睛星球》,都是针对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科普,前者面向20岁出头的年轻人分享关于智齿的知识,后者则意在劝告未成年读者爱惜视力。这两篇作品都收到大量年轻读者的留言,特别是《这儿有一颗智齿要发言(炎)》的留言区,多位读者表示自己受智齿困扰已久,这篇作品让他们意识到了智齿的危害,也坚定了他们拔去智齿、防止其继续发炎的决心。

 

 

  图4

  依托优质科普内容、适合年轻读者的设计,“图图是道”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这些读者又反过来激励创作团队,形成良性循环。据微信公众号后台统计,“图图是道”的关注者中,34%的年龄在25岁以下,35%的年龄在26-35岁,年轻读者占比在同类微信公众号中遥遥领先。这样的关注者结构又增强了“图图是道”的读者黏性,每次作品推送后都有大量受众通过点赞、点“在看”、转发朋友圈提升了其二次传播率,达成了更好的科普效果。

  结  语

  作为《中国日报》旗下新媒体品牌,“图图是道”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通过条漫做科学知识普及报道。历经五年深耕,“图图是道”在实践中探索了科普内容与条漫形式的高适配性,也通过其影响力证明了进行条漫创作路径的可行性。

  但转型永远在路上。随着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适合滑动阅读的发布平台发展逐步走向饱和,条漫也需要考虑继续转型问题。“图图是道”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普内容及手绘漫画,如何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形式、适应更多新兴平台,是“图图是道”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转型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巧荣.科普自媒体的美术创意设计运用方式——以“局部气候调查组”微信公众号为例[J].传媒论坛,2020(23):155-157.

  [2]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发展的关系[N].人民日报,2020-07-27(9).

  [3]江坤.“Z世代”登场与传播的再审视[J].声屏世界,2021(13):1.

  [4]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N].人民日报,2020-09-12(1).

  (作者为中国日报社评论部主任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23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