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中智库的功能

2021-12-31 08:21:16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全会 沙晓羽

摘要:智库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环节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际传播体系中有重要作用。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被西方话语笼罩的国际舆论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解决“失语”和“挨骂”问题,形成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共识。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充分激发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作为重要环节的智库(Think Tank),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智库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为政府提供智谋策略的群体古已有之,比如中国古代的谋士、智囊、军师等,在春秋、秦汉、三国时期尤盛,《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就曾记载“析公奔晋,晋人寘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生动讲述了谋士在战场上的作用。智库则是现代性的产物,又被称为政府“外脑”(External Brain)。美国以“实用主义”精神为指引,在20世纪初开始第一波智库建设热潮,经一战、二战和冷战而持续壮大,诞生了诸如胡佛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传统基金会、兰德公司等国际一流智库。智库作为美国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智库起步较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程度日益加深,各种国内国际问题为智库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土壤。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把智库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此后中国智库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截至2021年1月,美国有2203家智库,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遥遥领先;中国拥有1413家智库,位居全球第二。近年来中国智库在数量上有显著增加。但与国际顶级智库相比,中国智库仍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在思想传播和打造国际舆论影响力方面空间和潜力巨大。有研究者对40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占比高达65%的智库未在任何国际主流传播平台(Twitter、Facebook、YouTube、Linkedln等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开设新媒体账号的中国智库更新情况也不乐观,很少有涉及传播“中国故事”的内容。[1]

  2015年“两办”的意见即着重提出,“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智库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术机构和思想机构,将思想力和传播力相叠加,对内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疏导公众情绪,对外充分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理论,不仅能有效提升智库自身的影响力,更能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从而在国内国际舆论格局中争取更主动的地位。

  美国智库的舆论引导能力剖析

  在美国,智库也被称为“第五权力”,与被称为“第四权力”的媒体共同设置人们的思想议程。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智库广泛通过各类载体、综合使用新旧传播渠道,有效达成扩散思想成果的目的,打通了从思想生产到舆论制造,由公众舆论影响政策走向的各个环节。因此有研究者称,美国智库“虽然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力量,但是通过舆论对政策制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2]。

  美国智库融合思想力和传播力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搭建自有平台。在纸媒时代,智库主要通过书籍、期刊、研究报告等载体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等,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必读专著。此外,美国智库还创办了很多全球范围内影响力巨大的学术杂志,如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外交季刊》、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院的《外交政策》、布鲁金斯学会的《布鲁金斯评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华盛顿季刊》等,这些杂志不断影响着学界、政界等各界精英的认知体系。二是借力大众传播。美国智库为了充分扩大知名度,经常接受报纸、广播、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采访,智库人员在镜头前充当政策解读和观念讲述的权威人士,通过美国媒体在国内国际的传播力影响社会舆论。为了更好地达成合作共赢,很多美国知名智库与媒体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如传统基金会和《华盛顿邮报》的联盟等。詹姆斯·史密斯在其著作《思想的掮客》中称:“公共专家和记者、编辑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3]三是注重网络传播。互联网重构了信息传播方式,美国智库及时把握时代浪潮,通过智库官方网站、官方新媒体平台、智库专家个人传播账号等全媒体方式扩散思想,拓展舆论影响的广度。此外,智库还通过邮箱、网络群组等形式,定期定向发送电子版的周刊、季报、年度报告和评论等材料,形成立体化的舆论攻势,达到广泛营销观点的目的。四是举行线下活动。美国智库经常举办大型线下活动,如论坛、发布会、学术研讨会、主旨演讲等,制造“媒介事件”吸引舆论关注,再通过媒体报道实现其影响公众、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据统计,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每年举办活动2000多场,通过线下场域集聚观点、传播思想、吸引报道、形成舆论。

  综上所述,美国智库不仅注重思想的生产和加工,更重视思想产品的扩散与传播,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打通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诸渠道,充分扩大受众范围,形成线上线下联动,让思想插上影响力的翅膀,最终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智库助力国际传播体系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提出明确要求,“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充分发挥智库的思想优势,从具象中凝练理论、从现象中概括本质,从而提升对外传播的理论含量,这都是智库助力国际传播的题中之义。

  (一)以思想作为源头活水,发挥“智慧”之库功能

  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是主阵地,智库主要提供思想物料和理论武器。长久以来,非西方社会深陷于“现代性”“文明冲突”“集权主义”“历史终结”等话语陷阱中,难以在理论的层面建构属于自己的核心叙事,只能在国际舆论场中任由他人描摹打扮。比如西方学者渲染的“债务陷阱”理论,在国际上抹黑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导致沿线国家疑虑丛生,影响普通大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智库应该及时总结发明根植于本土实际的理论概念,借助大众媒体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在思想战役中起到激浊扬清、明辨是非的作用。

  (二)以人才作为核心资源,发挥“智士”之库功能

  专家是思想的载体,在国际传播中要充分发挥能人“智”士的“意见领袖”作用。一是调动国内智库人士的积极性,鼓励通过撰文、接受采访等多种形式在国际平台主动发声;二是加强与对华友好、立场客观的国际智库人员互动,围绕重大课题开展联合研究,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三是聘用立场亲华的外国顶尖专家成为中国智库的研究员,为中国发声建言,借助“外脑”“外嘴”扩大知华友华的“朋友圈”。比如人大重阳智库聘请埃及、吉尔吉斯斯坦、伊朗等国前政要为高级顾问,他们在国际舞台上不断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发声,在国际舆论场取得良好成效。[4]

  (三)以交流作为联通之桥,发挥“智场”之库功能

  智库作为联通中外的桥梁和纽带,不仅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挥“二轨外交”的功能,还能通过举办国际范围的论坛会议、研究项目、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建立紧密的知识“共同体”,建构人心相通的“场域”,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求同存异,影响国际认知。比如中国社科院西藏智库已经连续举办五届“西藏智库国际论坛”,有效揭穿了部分国家针对我国民族问题炮制的“谎言”和“谬论”,让世界见证了西藏的现代化发展成就。

  (四)以传播作为影响之道,发挥“智媒”之库功能

  酒香也怕巷子深,思想力横跨古今,传播力才能贯通中外,作为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智库要强化“媒介融合”意识,善于发声、敢于发声,发挥“上兵伐谋”的优势,推动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建设。一是鼓励有条件的主流媒体创办媒体智库。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阵地,媒体具备平台和渠道优势,有大量传播人才储备。尤其是中央级媒体在世界各地都有驻外记者,耳目通达,能及时提供国际社会的一手信息,有效服务工作大局。据统计,目前中国媒体智库共14家,其中中央级媒体智库6家,包括人民智库、瞭望智库、光明智库、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等,在数量和质量上仍有提升空间。二是强化中国智库的传播意识,尤其是加强新媒体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知媒用媒、知网用网水平。三是鼓励智库与媒体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延伸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庄雪娇.论中国智库的国际传播新媒体矩阵:现状与未来[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1(06).

  [2]王莉丽.论美国智库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J].国外社会科学,2014(03).

  [3]詹姆斯·艾伦·史密斯.思想的掮客:智库与新政策精英的崛起[M].李刚,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5.

  [4]王文,杨福鼎.运用“智库+外宣”模式,服务外宣大局[J].祖国,2017(22).

  (全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编辑;沙晓羽: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网络教育中心编辑)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22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