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最美人物”美在哪里

2022-01-12 08:33:0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时统宇

摘要:“最美人物”的美,归根结底是理想的美,精神的美,信仰的美。

  最近,我到沈阳参加“辽宁最美人物2021”的年度盛典,担任点评嘉宾。这个节目原名叫《辽宁好人》,这些年在“星光奖”的评选中曾多次相遇。

  最让我感动的是彰武的治沙团队。彰武这个地方我早就听说过,好多年前沙化特别严重,是辽宁最大的风沙区,最糟糕的时候沙化面积高达96%。说到彰武的治沙,让我想到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这样的奇迹西北有,东北也有。今天的彰武,林地面积从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提升到34.5%,风速也由每秒3.4米降低到每秒1.9米,绿色已经成为彰武的底色。旧貌换新颜,这种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彰武几代人70年的坚持不懈,接力治沙。

  节目现场,当彰武治沙团队走到舞台中央的时候,我首先回顾了一个毛主席曾讲过的辽宁故事: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是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从不拿老百姓一个苹果到几十年如一日向风沙要绿色,靠的都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坚持和坚守,是不抛弃也不放弃,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的家国情怀。择一业,成一事,终一生,这样的人生不光属于学富五车的教授,也属于治了一辈子沙的普通人。这样的一辈子,值啦!种下一片绿,美了一座城,彰武治沙团队最可贵的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今天的彰武,是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共和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辽宁“傻大黑粗”的帽子早就成为历史。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辽宁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并昂首未来。更重要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再过70年,彰武更美,辽宁更美,中国更美!历史将铭记治沙团队的不朽功绩。“最美人物”的美,归根结底是理想的美,精神的美,信仰的美。

  在“辽宁最美人物2021”中,共有四位医生入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奉献者群体。在辽宁医生的战“疫”事迹中,有一组数字让人过目不忘:在“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中,辽宁先后派出11批共2054名医务人员驰援战“疫”前线,人数位列全国第三。

  为什么辽宁能位列前三?是因为辽宁的医生多?是因为辽宁的医疗资源丰厚?显然没这么简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据此推论,白衣执甲,义无反顾和技术、设备、资金等物质条件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关乎理想,关乎精神,关乎信仰。辽宁医生表现出了动人的辽宁力量和辽宁担当,说到底,这种力量是精神的力量,这种担当是信仰的担当。而就中国医生在战“疫”中的表现而言,也正是这个群体从精神的崇高到人格的伟大的转变过程。正如毛主席的那句名言:“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医生没有给我们看过病,但他们在给我们每一个人上课。这是一堂人生的大课,“三观”的大课,理想与信念的大课。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堂大课中受益无穷。

  放眼过去的2021年,虽然日常生活经常受到疫情的干扰,但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风清气正了许多。特别是对文娱领域的综合治理、网络“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强有力的政府行为,使曾经乌烟瘴气的视听领域和网络空间安静了很多,也干净了很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良好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1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