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巴巴多斯“走向共和”报道的事实性差错剖析

2022-01-17 08:33:22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陈效卫

摘要:媒体对巴巴多斯“走向共和”的大面积报道,在政治、地理、历史和自然等领域分别出现了混淆属种、不分畛域、穿越误算以及臆造硬译等事实性差错。

  2021年11月30日,地处东加勒比的岛国巴巴多斯在独立55周年之际宣布把政治制度从君主制改为共和制,此前担任巴总督的桑德拉·梅森宣誓就任该国首任总统,取代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成为新的国家元首。这一事件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但面积只有431平方公里的巴巴多斯,在很多大比例尺地图上用放大镜都不易找到,只能以数字备注代替。对于这样一个遥远的袖珍国,媒体人对其知之甚少,未做足功课的密集报道难免出现诸多事实性差错。本文拟从政治、地理、历史、自然等四个领域对这些差错进行剖析。

  转为共和制≠退出英联邦,英联邦≠英联邦王国

  2021年某网站文章《巴巴多斯脱离英联邦成为共和国》,强调该国“脱离”英联邦。与此类似,有的报道使用了“退出”,如某网站2021年文章《巴多斯退出英联邦,英国会因此衰落吗?》等。无论是“脱离”还是“退出”,这些报道都犯了属种混淆的错误:巴巴多斯“摆脱”的不是英联邦,而是英联邦王国!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常缩略为Commonwealth)是一个以英国为核心成员的国际组织。包括核心成员国英国在内,英联邦共有54个成员国。而英联邦王国(Commonwealth Realm),目前只有15个成员国。英联邦与英联邦王国的区别有二:一是后者与前者是种与属的关系,即所有英联邦王国国家都是英联邦国家。二是英联邦王国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是英国君主,而英联邦其他国家则有自己的国家元首。这些“其他国家”的国家元首大多是总统,如新加坡、尼日利亚、多米尼克、斐济等,但少数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是君主,如马来西亚的最高元首、文莱的苏丹、斯威士兰和汤加的国王等。而英联邦王国成员国的国家元首目前都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澳大利亚奉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以总督(Governor-General of Australia)作为女王在该国的全权代表。同样,作为澳大利亚一级行政区划的州如新州、维州等,也都有自己的州督(Governor of New  South  Wales),是女王在该州的代表。但无论是总督还是州督,都只具象征性意义,不拥有实权。

  退出英联邦王国的新闻,实际上并不“新鲜”。之前最近的一次是1992年毛里求斯改为共和国。而同在加勒比地区,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克,也分别于1970年、1976年、1978年转为共和制。各国退出英联邦王国的原因各有不同,巴巴多斯的退出旨在向类似欧盟的加勒比共同体靠拢。

  巴巴多斯“走向共和”后,英联邦王国的数量从16个降为15个,但英联邦54国的数量并未发生变化。2021年11月30日某网站文章《英女王遭“最古老殖民地”抛弃!背后是世界大势之变?》,提到目前英联邦“由53个独立主权国家所组成”,显然是错误地将巴巴多斯排除在外了。这个统计数字若涵盖了巴巴多斯,则必定遗漏了另外一个成员国。

  当然,英联邦自1931年成立以来成员国数量也并非一成不变。最新的例子是2016年马尔代夫共和国退出英联邦,2020年2月1日又重新加入,从而使得英联邦国家总数恢复至54个。在报道这个总数时,若不熟悉历史,则很容易多算或少算。如2021年某期刊文章《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诞生了》,提到截至“2019年,英联邦有54个成员国”。此处的“54”当改为“53”。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英联邦成员国还是英联邦王国成员国,都是主权国家,相互独立,互不隶属,也不受英国实际统治。即使是英联邦王国的成员国,也只是名义共主,即所谓“统而不治”。北美洲而不是南美洲,

  巴巴多斯属北美洲而不是南美洲,位于小安地列斯群岛东部而不是西部

  2020年某网站文章《近30年首例,巴巴多斯计划“炒了”英国女王,走向共和》提到,该国“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293美元,是南美洲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这里的“南美洲”当改为“北美洲”。

  上述错误的原因与南、北美洲分界线的简单化有关。国人通常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但若沿着运河东南—西北走向延伸,一些加勒比国家就被排除在外。实际上,分界线还包括知名度相对较低的德拉贡海峡(Dragon's Mouths,意译“龙口海峡”)。该海峡位于委内瑞拉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查卡查卡雷岛(Chacachacare)之间。如此沿着巴拿马运河到德拉贡海峡划线,不仅离南美大陆数百公里之遥的巴巴多斯属北美洲,连紧贴南美大陆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也是不折不扣的北美洲国家。

  实际上,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将巴拿马与哥伦比亚的边界划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如此划分更为简洁明了:分界线以南即为南美洲,以北即为北美洲。包括巴巴多斯在内的加勒比13岛国与南美大陆都不相连,自然就归为北美洲。

  围绕巴巴多斯的地理错误还不止如此。2020年某网站文章《近30年首例,巴巴多斯计划“炒了”英国女王,走向共和》提到,该国“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南端”。这里的“最南端”定位有误。小安的列斯群岛大致呈弧形,主权国家有8个,位于群岛最南端的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而不是巴巴多斯。

  还有的报道犯了“方向性错误”。2013年某网站《去巴巴多斯旅游 感受加勒比的小英格兰》一文提到:“巴巴多斯岛和东边最近的岛屿有100多英里之遥,所以当西班牙、丹麦、法国和其他国家忙于争夺加勒比其他地区领土时,巴巴多斯岛却能够置身事外,安然无恙。”上文的“东边”,明显系“西边”之误。

  小安的列斯群岛总体上呈弧状,各岛国中唯有巴巴多斯偏离较远。可以形象地说,若将该群岛比喻成汉字的“卜”字,那么巴巴多斯就是“卜”字右下角的那一点。因此,加勒比的其他岛屿都位于巴巴多斯的“西边”。事实上,正因占据如此地利优势,巴巴多斯才成就了“欧洲商船前往新世界第一站”的美名,但也因此长期沦为加勒比海盗的老巢。报道若是拿不准具体方位,回避则不失为明智之举,如网上文章《巴巴多斯:闪烁在加勒比边缘》。

  巴巴多斯不是英国海外“最古老的殖民地”,更没有“400多年历史”

  关于巴巴多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时间,媒体报道更是错出了花样。

  2021年某网站文章《刚刚,“英国最古老的殖民地”取消英女王国家元首地位!查尔斯王子出席了过渡仪式》说:“伦敦国王学院的帝国与全球历史教授理查德说,巴巴多斯可谓英国最古老的殖民地,从1627年设立总督管辖,直到1966年一直由英王统治。”这位英国教授如此数典忘祖,颇有些匪夷所思。早在1607年英国就在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建立了永久殖民地詹姆斯敦,这是公认的历史事实。如此对比,巴巴多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时间整整晚了20年!

  其他报道的算法也存在问题。2021年某网站文章《英女王遭“最古老殖民地”抛弃!背后是世界大势之变?》称,巴巴多斯2021年11月30日“结束了英国君主担任其国家元首长达396年的历史”。按照这一时间回溯,英国从1625年即已统治巴巴多斯。但1625年只是英国“初识”巴巴多斯的时间。当年,一艘靠岸的英国船只声称该岛属于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但并未进行实际统治,英国国王尚称不上是其国家元首。

  巴巴多斯飞鱼只滑翔而不“飞”翔,国徽左侧是鲯鳅而不是海豚

  在自然领域,飞鱼是巴巴多斯的一大闪光点,相关报道存在着夸大、臆造、误译等诸多不当。

  网上很多文章都提到巴巴多斯飞鱼“可在空中一口气飞3000多米”,一句话即犯了两大错误。首先,飞鱼虽名中有“飞”,但并不能真正飞翔,而只是滑翔。飞鱼是利用其尾鳍猛拨海水产生推动力短暂滑翔,而不是靠振动其长而宽大的胸鳍来飞翔。其次,“飞3000米”太过夸张。飞鱼“飞”的目的是临时躲避鲨鱼、金枪鱼、剑鱼等天敌的追杀,可以说是其偶尔为之的“副业”。飞鱼“飞行”纪录只有6米高和400米远,且系极端情况所致,并非常态。更何况,飞鱼在空中滑翔时间长了更加危险,毕竟空中还有军舰鸟、信天翁等天敌在“守株待兔”。

  两错并犯的并非只有上述报道。2018年某网站文章《“原版”巴巴多斯只在加勒比海最东》提到:“作为‘国鱼’,飞鱼在当地极受欢迎,渔民们每天出海主要是为了捕捉飞鱼,甚至连国徽上都有飞鱼的身影。”

  巴巴多斯没有官方钦定的“国鱼”,正如其迄今未有“国兽”一样。巴巴多斯国徽上的“身影”也不是飞鱼,而是象征该国渔业的鲯鳅。

  涉及国徽上的这种鱼,又衍生出其他错误。2019年某报文章《巴巴多斯国旗:大海、沙滩、还有一把三叉戟》,提到国徽“盾徽的左边是一只红鳍银鳞海豚”。网上的文章,几乎都沿袭“海豚”说法。这里的海豚,明显是对英语“dolphin”(或dolphinfish)望文生义。权威工具书《英汉大词典》在第二个义项中就正确无误地译成“鲯鳅”。

  鲯鳅也被称之为“mahi mahi”。这一名称源自夏威夷语,寓意“非常强壮”,后被英语国家所借用。鲯鳅因体形扁平、头部特宽、脸部陡如鬼头而得名为“鬼头刀”,国徽中的鱼在形状上更像鬼头刀而不是海豚。

  新闻报道的“新”“深”固然重要,但必须建立在“真”“准”的基础上。媒体不仅肩负传播资讯、引导舆论等使命,也应自带纠偏职能。对于类似巴巴多斯这样的遥远国度,在没有高访或其他重大双边活动的情况下,应以聚焦其“走向共和”这一重要时间为切入点,一劳永逸地解决报道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作者为人民日报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高级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1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