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大疫之下,媒体不能仅限于鼓劲加油

2022-05-19 09:53:3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李云芳

摘要:应对重大公共危机,需要政府的全力以赴,也需要全社会每一分子的努力和志愿,媒体亦不应例外。

  上海正在紧张、艰难地对抗着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一座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平素繁复、精密的连通、运行,至此基本只剩一件事:抗击疫情。媒体也不例外,报道内容基本上都围绕着战“疫”。其间,上海广播电视台有两个事受到了高度关注。

  4月12日,因为一场“众志成城 同心守沪——东方卫视抗疫特别节目”的预告,东方卫视在网上遭遇不少批评。看节目单,是邀请了很多明星来围绕战“疫”进行讲述、歌唱、祝福等,网友称该节目是“晚会”。注意到批评声后,东方卫视及时改弦,暂缓播出这场特别节目。

  4月17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播发了一则视频新闻《深夜对话:在桥洞下打地铺的“小哥”们》,介绍满城飞奔的外卖小哥封控中回不了所居住的小区,有一些只能在外边将就过夜。这则视频刷屏,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给记者点赞,让大家看到外卖小哥们的真实情况。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这些为市民生活奔波的小哥们更多支持和帮助。”

  这两件事提醒我们思考:在重特大公共突发事件中,媒体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以这次暂缓播出的抗疫特别节目来说,东方卫视的初衷是为正在奋力进行的战“疫”加油鼓劲。预告节目单显示,无论是讲述、歌唱、祝福还是魔术、情景剧,内容都围绕着讴歌医护、志愿者、援沪人员、基层一线人员等,或者是给上海这座城市加油,呼吁“同心守沪”。初衷是好的,但从效果来说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时效问题。如果这场抗疫特别节目是在疫情结束后进行,不仅不会被批评,还会受到大家的点赞。以往惯例,抗疫胜利时的特别节目,会邀请一线的战“疫”典型上台,接受大家的致意、赞扬以及表彰,公众认可这是应该给予英雄们的光环。

  二是主体问题。如果这场活动不是媒体机构,而只是演艺界人士自发组织的加油打气的演唱、演奏,也不会受到批评。过去多次疫情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明星、演员以己所长为“战斗”鼓劲加油或义演募款,并不鲜见。

  三是形式问题。媒体举办的这台节目,邀请了许多明星来讲述、演唱或者祝福。如果这场特别节目全部是战“疫”一线人员或者患者、封控在家者的讲述、故事,应该也不会受到批评。

  一句话,媒体进行鼓劲加油,必须注意时与效的问题,考虑到公众情绪和需求的基本面。

  公众对媒体的期望,自然是能够直面疫情期间公众遇到的问题,并通过报道的手段推动予以解决。换句话说,公众希望的是媒体与公众建立共鸣,对具体问题有直接帮助,而不是只在旁呐喊加油。鼓劲加油可以是媒体的一部分作用,但不应该是全部。

  在大疫之下,媒体除了发挥日常功能如消息传递、政策解读、民情反映外,还应该发挥更多的帮助作用。

  一是关注弱势群体。除了外卖小哥,还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高龄老人、有特殊疾病需要定期就医的人、街头的流浪汉拾荒者……此外,还有因疫情、因封控而临时变为弱势群体的人,如临时来沪就医、打工却因封控滞留上海的人,媒体对这些人予以关注、呼吁帮助都是责任和使命所在。

  虽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网络的发展,很多人可以在各种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能够赢得关注的仍然还是极少部分,而且往往是事情极端化演变后才容易被注意到。因此,更宽面上的求助声音,还需要媒体进行聚类打捞。

  二是直接参与帮助。在上海这轮疫情中,自澎湃新闻率先开设“战疫服务平台”后,上海几乎所有媒体包括区县融媒体也都设立了求助服务通道。这些媒体机构,或者通过自己协调资源帮扶,或者通过联系涉事机构解决,或者转递给政府部门处理,都是在超越新闻报道之外为疫情中的困厄者提供更直接的帮助。

  一座超大城市突然暂停,2000多万人封控后需要保供,每天隔离几万人需要设法居留。在巨大的挑战下,政府有责但势难周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需要政府的全力以赴,也需要全社会每一分子的努力和志愿,媒体亦不应例外。

  (作者为澎湃新闻编委)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9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李云芳.大疫之下,媒体不能仅限于鼓劲加油[J].青年记者,2022(09):110.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