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官方账号不必努力卖萌释放讨好型人格

2022-09-07 08:37:44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灿灿

摘要:与其精心设计萌化的人格,打造卡通形象,倒不如把精力和时间花在自身的专业形象塑造上。

  最近看到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后续,有感于很多官方账号除了卖萌、搞笑外,似乎在正常的新闻报道、信息传播上已经技穷,只会机械地转发着官方通报,不多加一分感情色彩。而一旦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卖萌,就开启了创意无限、灵感不断的新状态,完全不输搞笑博主。官方账号为什么在众所期待的专业领域难创佳绩,反而更擅长在轻松领域突破呢?

  在社交媒体语境下,官方账号似乎很难独善其身。它们被流量裹挟着追求更多注意力,被倒逼着加入更多舆论场。一些严肃媒体、政府单位也争相入驻抖音、哔哩哔哩,纷纷推出卡通形象、玩偶图标,在表达上也努力向年轻人、潮流靠拢,对二次元、饭圈等小众文化也极力跟进,日常离不开卖萌玩梗,运用流行词汇越发炉火纯青,与过往严肃正经的发布模式和死板的政务账号形象渐行渐远。

  可以理解为,为了对抗“板起脸”说话的传统严肃官方风格,现在索性走向另一个极端——可萌尽萌。因为“萌”是老少皆宜、全球通用的社交“货币”,能赢得无国界的喜爱和追捧,自然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度和流量。但对于官方账号或者传统媒体来说,卖萌求关注真的有利于自身形象构建吗?从长远看,这是值得坚持的道路吗?有待考证。

  有人认为,把艰深晦涩的政治术语、法律术语编排成易消化的萌化传播文本,将抽象的事件转化成感性的故事,就是一种传播方式上的成功,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年轻人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件讨论。有人甚至误会,只有使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迎合,才能获得良性互动的资格。这些观点,其实就像对社交网络的认识是以为仅靠搞笑就可以赢得一切一样,都是最大的误解。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所有人群关注公共事件、跟踪社会热点,都不是单纯因为话题好玩、搞笑。公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也不是简单地被可爱萌物、搞笑言辞唤起,而是切身利益被触及,对同类的经历产生共鸣,以及对国家发展、国际局势发自内心的关心关注。即使在萌化、娱乐化的政治表达中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那也只是一时兴起。没有让大众获得足够的利益相关紧迫感,一味释放讨好型人格,根本无法形成持续的关注度和解决问题的推动力。

  卖萌有度,当然是共识,但把握起来并非易事。萌化的油腻,就是娱乐化、套路化,陷入另一种形式的不务正业。事实上,大众其实对这种讨好型输出并不买账。对严肃话题滥用萌化传播,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所以,曾经谨言慎行的官方账号到底从萌系传播中获得了什么?获得了更强的亲和力?有,但似乎也不多。一次两次、十次八次的萌系表达也无法完成形象重塑的重任,而且在全民追求“萌萌哒”的时代,大家都萌,谁又能脱颖而出?留下了更有记忆的形象?除了个别稍有影响力的卡通人物,大众记得几个精心制作的二次元人物形象?赢得了更大的流量?百无一用是流量,尤其是偶然、瞬时的流量激增,过客匆匆汇集又转身离开,只留下让人激动一时的数字,其他依旧回归本位。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时流量加身,过后片叶不留。想要靠萌化传播留住看客,很难。在评价官方卖萌、新闻萌化传播时,很多评论倾向于“五五”开——各有利弊,而实际上,没有谁只靠卖萌赢得好评。当针对重要新闻发声时,才发现专业远比卖萌难。

  最为分裂的是,一些官方账号日常竭尽全力地卖萌,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需要表明态度、阐明事实、表达观点时,就不约而同换回官腔,回归传统话语体系,再也不复萌系风格。

  坚持自己的特色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与其精心设计萌化的人格,打造卡通形象,倒不如把精力和时间花在自身的专业形象塑造上。一个靠谱、能干的官微印象,胜过扁平的二次元、三次元形象。始终如一保持专业调性的官方账号,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15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张灿灿.官方账号不必努力卖萌释放讨好型人格[J].青年记者,2022(15):11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