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抗战时期邹韬奋报刊实践中的情感动员策略与成效

2022-09-08 08:53:00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陈媛媛

摘要:抗战时期,爱国报人邹韬奋面向整体文化素质有限的普通民众积极开展情感动员。事实证明,其情感动员确实对民众的认知、行动与心态产生了实际的功效,助力了中国抗战事业的发展。

  “九一八”后,国难日重,大众传媒日渐肩负起抗战宣传与教育的义务,各大报刊纷纷开展舆论动员,宣传抗日救亡。作为标榜民众立场的邹韬奋,其主持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刊物曾一度拥有十多万读者,在普通市民心中享有巨大声望。邹韬奋强烈感受到救亡图存的紧迫性,严厉批评了社会上流行的 “准备主义”和“等待主义”幻想, [1]在主持《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等刊物期间,积极致力于“宣传国策,教育民众,反映民意”。[2]面对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普通民众,诉诸情感,实施情感动员是抗战宣传的重要策略。在其职业生涯中,邹韬奋摸索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情感动员的具体策略。

  激发大众感情:邹韬奋情感动员的策略

  “情感动员”指的是“个体或群体通过情感表达,在持续的互动中唤起、激发或者改变对方个体或群体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的过程”。[3]良好的情感动员策略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民族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

  (一)以“惨”唤情:日军暴行的视觉直观

  为了表现日军侵华带来的损失与创伤,运用视觉图像直观展示日军暴行下的社会惨状是极为有效的方法。1931年,《生活》周刊第6卷第43-48期开辟 “生活国难惨像画报”栏目,将日军侵略奉天、长春的场景以摄影报道的形式公之于众。浩浩荡荡的日本装甲铁车、双手被捆的东北军俘虏、被打死的中国士兵尸首、向中国军队射击的日兵大炮以及被替换后的日本国旗等无不在视觉上刺激读者脆弱敏感的神经,振奋读者的抗敌斗志。如果说“生活国难惨像画报”仅是生活周刊社偶然为之的一时创举,那么抗战三日刊社1937年8月编辑发行的新闻摄影刊物——《抗战画报》则旨在以纯视觉报道的方式激发读者抗日情绪。该刊自第五期国庆改版后于原有照片之外,加入漫画、图表、地图等元素,一方面揭露侵略者罪恶,激励抗战精神,一方面普及军事知识,推进抗战教育。在《抗战画报》中,尸横遍野的惨状屡屡皆是,如《日机轰炸松江车站,屠杀数百平民妇孺》《凶暴的侵略者,是人类的公敌!》《敌骑蹂躏下的天津》等作品通过赤裸裸地呈现故园狼藉,哀鸿遍野的惨状,控诉日军罪行,也给抱有侥幸心理的国人当头棒喝。除牺牲的军士和被屠杀的平民外,照片中也有无家可归的九旬妇人、担儿挑女逃亡的农民、饥寒交迫的收容所难民、人满为患的伤兵医院……一幕幕具有强烈现实感的悲惨画面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创伤感知,激发民众的仇日情绪。

  (二)以“恨”聚情:汉奸批判

  为调动大众仇日心理,揭露日军暴行之余,鞭挞汉奸同样重要。“九一八”后,邹韬奋尤为关注对汉奸的批判,涉及对象有炮制“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殷汝耕,投日反共的叛将,“冀北边区保安司令”石友三以及其他投日、降日或被日本人利用的当事人。对待汉奸,邹韬奋态度明确,“对于任何内奸必须加以更严厉的制裁,以绝后患”。[4]

  邹韬奋对汉奸的立场在汪精卫叛变事件中十分鲜明。1938年12月底,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发表“艳电”公然投敌,一时间举国舆论哗然,掀起讨伐汪氏怒潮。邹韬奋怒斥汪氏卖国叛党,自掘坟墓,1939年元旦后先后发表《汪精卫的自掘坟墓》《汪精卫通敌卖国》《全国舆论对汪逆的愤慨》《国府下令通缉汪逆精卫》等文予以批判,称其“寡廉鲜耻”“倒行逆施”。文章尖锐指出汪逆言论“已在巧妙的假面具下含有失败主义、投降心理、投入法西斯侵略者的怀抱的种种毒素”,因此“关于汪逆一群汉奸的叛国,我们不但希望严厉制裁就算完事,同时还须继续打击汪逆一派的汉奸理论”。[5]

  邹韬奋对汉奸的鞭挞引发共鸣,不少读者主动为惩治汉奸出谋划策,读者余济民来信尤为过火:“可恶已至极点的汉奸,捉到了就枪毙,不但耗费了子弹,而让它无痛苦地死去,太便宜它了;最好先割它的耳、鼻、舌头,然后挖它的两眼,使它受些活罪,深悔不该帮助敌人,最后再砍它的头颅,将头挂在各地的热闹地方,以儆一戒十。” [6]仇视汉奸已成为集体心态,社会上误认汉奸、错打汉奸之事时有发生。由此,在鞭挞汉奸之余,邹韬奋致力于肃奸工作的民众教育方面,主张除“法律制裁”之外,要发动“民众运动”,使大众彻底了解汉奸阴谋、肃奸意义及个人应负之责任。[7]

  (三)以“史”诉情:纪念日的情感动员

  除展示民生疾苦、鞭挞反面汉奸人物以引起读者共情之外,纪念日作为“象征符号”成为邹韬奋通过讲述过去来情感动员的另类场域。纪念辞是刊物进行历史回溯和记忆的重要方式之一,表面看来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回顾,实际往往与当下时政相勾连。综观三四十年代邹韬奋发表的纪念辞,政治性纪念文章篇目远高于社会性类别,国耻日和政治人物诞辰日纪念占据主体。

  1931年的《生活》周刊有感于东北同胞惨遭杀戮凌辱的现实,高声哀叹“国哀而已,何庆之有”,矛头直指政府官僚对内热衷“私斗”、对外 “不抵抗”的局势。[8]这种稍显悲观论调在1940年《全民抗战》的“双十”纪念文中则一扫而光,代之以对“全国精诚团结”走向进步的乐观展望。与寥寥几篇的国庆纪念辞相比,“九一八”式国耻日的宣传言辞则与当前抗日现实联系更为紧密。邹韬奋自1938年至1940年连续三年发表“九一八”纪念言论,总结历史教训,明确“巩固党派团结”“加强抗战力量”与“运用自主外交”的任务,坚定国人抗战心志,鼓舞国人斗争士气。国耻纪念日意在通过反复叙述某个事件来调动读者的耻辱感,进而催生“知耻而后勇”的勇气,激励国人一雪前耻。与“九一八”调动读者“知耻而后勇”的叙述逻辑不同的是,“八一三”“一二九”式纪念文章,则以正面渲染的方式回顾中国军人的英勇表现,使读者获得经历历史的“现场感”和“仪式感”,以昂扬之姿强调“反对妥协”的立场,倡导“救国精神”。同样,政治人物的诞辰日和逝世周年纪念日也为邹韬奋的抗战宣传提供了契机,汲取伟人品格特质开展群众教育是主要策略。孙中山是在“生活”刊物中出场最多的政治人物。围绕中山纪念,邹韬奋宣传核心有二:一是以历史类比的方式呈现孙中山艰苦奋斗至死不渝的精神在当下的价值,二是在抗战建国的时代背景下重申总理遗教的重要性。1940年后,邹韬奋在阐述中山精神时因时势所需重点号召学习中山“进步精神”,主张“民主政治”,探索建国方略。[9]借古讽今基本是邹韬奋后期利用孙中心逝世周年契机加以阐释和发挥的逻辑所在。

  “我以我血荐轩辕”:邹韬奋情感动员的功效

  无论是以惨像唤起悲悯与愤恨、以汉奸批判确立道德正义,引发读者仇恨,还是以历史询唤往日的耻辱与荣光,其目的均为唤起读者反抗意识,激发民族主义情感。情感动员的关键还在于确认是否直接改变了受众认知、行为以及社会心态的功效。

  自《生活》周刊时代起,重视编读互动的传统为邹韬奋带来极为广泛的读者群体,邹韬奋成为公认的“青年导师”,其一言一行对读者的心态、认知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塑造潜力。这一影响力在抗战期间始终存续,无数青年在其抗战宣传下走上抗日革命道路。1938年,河北广武县青年学生“石斧”来信表明献身国家的决心。他坦言道:“我每一次接到它(《抗战》)都是紧张的愉快的一口气把它读完,得到了这些精神上的滋养,我慢慢的感觉到自己的身心于无形中健壮起来,对于国内国际的形势和各种重要的问题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于抗战前途有了胜利的信心,同时我就逐渐觉悟到在这争取民族解放的大时代里,我也应该拿出自己所可能尽力的力量来。” [10]受到感化的读者比比皆是,湖南马仲英表示“要寻机会赴前线杀敌”,各处难民来信寻求参加救亡工作的机会,职业青年反思避免一心抗战忽视学问研究的重要性……

  在邹韬奋的持续动员下,读者开始自主关注自身命运与国家前途、个体心灵与集体价值间的关系,主动表达参与抗敌运动的意愿。依靠读者信箱平台,他们借由不断地自我言说使世界各处的抵抗之音汇聚交织,在高度情感化的表达、传播、共享中共同推进抗战事业的发展。

  【本文为202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研究” (编号:20&ZD3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邹韬奋.评两个主义.韬奋全集(增补本)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60.

  [2] 邹韬奋.新闻记者当前的任务. 韬奋全集(增补本)8[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4.

  [3] 白淑英,肖本立.新浪微博中网民的情感动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5):60-68.

  [4] 韬奋. 汪精卫通敌卖国. 韬奋全集(增补本)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88

  [5] 韬奋. 全国舆论对汪逆的愤慨. 韬奋全集(增补本)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35.

  [6] 韬奋. 答余济民[N].抗战三日刊,1937-09-06.

  [7] 韬奋. 民运与肃奸[N].全民抗战(汉口),1938-08-23.

  [8] 韬奋. 国庆与国哀. 韬奋全集(增补本)5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65

  [9] 韬奋全集(增补本)10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764.

  [10] 韬奋全集(增补本)8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584.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3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陈媛媛.抗战时期邹韬奋报刊实践中的情感动员策略与成效[J].青年记者,2022(03):105-106.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