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融媒时代纸媒记者的“技能转型”路径

2023-04-10 08:20:5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刘文思

摘要:  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要在能力架构、工作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上进行优化和革新,运用新思想、新思路适应新发展趋势。  2020年至2022年,

  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要在能力架构、工作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上进行优化和革新,运用新思想、新思路适应新发展趋势。

  2020年至2022年,鲁中晨报连续推出尘肺病工伤预防宣传策划,打造了两件“全国首个”尘肺病工伤预防融媒体产品:全国首支尘肺病工伤预防公益歌曲《大爱无尘》、全国首部穿越题材尘肺病工伤预防动画《悟空的“无尘”之旅》。笔者作为全程策划者,在《大爱无尘》中担任了作词、作曲、演唱以及MV的编剧、主演,在2022年推出的6集系列动画片《悟空的“无尘”之旅》中担任了导演、编剧以及后期的部分音效剪辑工作。围绕推出的作品,笔者还采写了大量的稿件,策划报道了相关主题活动。

  针对选题推出好策划,需要拿起报纸记者的策划本领;围绕策划写好各类新闻题材,需要用好报纸记者的“看家本领”;根据不同策划题材的需要,掌握导演、编剧等专业知识,让宣传效果“更上一层楼”……这些都是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需要强化的转型技能。

  一个创作灵感引发的“连锁反应”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聚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在保持各自原有的传播语态和理念的前提下,选题、采访方式、报道手段上均有不同,各有侧重,表现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大媒介”形态。[1]在具体策划的推进过程中,记者要打破单一媒体的传播思维,建立跨媒体思维。

  以笔者参与的尘肺病工伤预防宣传为例。最初在进行2020年工伤预防宣传方案的制定时,如果仅以“纸媒思维”去思考,就是写好尘肺病工伤预防知识稿件、挖掘尘肺病背后的人物故事,尽管会加入其他的融媒体产品形态,也多是常规的视频类产品,缺乏创意和亮点。

  “闪光点”诞生在一次采访后。2020年9月至10月,为了挖掘更鲜活的通讯题材,笔者按照原采访计划深入走访企业,走近尘肺病患者。

  在一篇通讯完成后,笔者心里倍感沉重,脑海中回想着白天采访时的故事,在一种想呼吁、展现和表达的情境下,打开钢琴完成了一首简单的歌曲创作。当晚,笔者又趁热打铁进行了填词,完成了《大爱无尘》的创作小样。

  次日,笔者重新对该组策划进行了思考:原定的视频拍摄内容涉及有关知识的普及,如果将这首歌曲制作成公益MV,会不会具有更好的传播效应?在向部门领导汇报后,笔者提出了重新布局该组策划的想法。大家都觉得这个创意好,但也提出了执行方面的具体难点:拍摄、剪辑等技术层面没有问题,但是演唱者的选择、MV的整体策划、后续推广的细节都需要一一敲定。

  当时是融媒体转型探索的2020年,对于第一次接触此类策划的笔者来说很有挑战性。在进行了简单的任务分解后,笔者开始将原策划拆解为歌曲创作、视频拍摄、后续报道三个方向,并对各自的难度和难点进行了分析。

  在随后半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大量查阅MV的相关知识,并向视频中心的同事请教视频拍摄制作的具体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尽管这些属于“跨界”,但背后离不开传播的基本规律、受众意识,这与采访写作、新闻策划是一脉相承的。

  好点子不断实现,策划也在学习中不断推进。考虑到该策划原创性的统一,最终,笔者又担任该歌曲的演唱与MV的主演。在MV的剧情设计上,策划了几版方案,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笔者认为真实发生的采访事实是最朴素、最真实情感的表达。因此,MV剧情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改编,通过患病、治疗、新生三个主题串连了MV的主体内容。而作为该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笔者也设计并参演了MV中的记者一角。在跟随视频中心同事拍摄的过程中,笔者学习了各个环节的工作,如导演、灯光、剧务等有关知识。

  在报社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MV顺利拍摄完成并于2020年11月进行了首发。后续报道陆续推出,整组策划一气呵成。《大爱无尘》通过报纸、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App、视频平台等融媒体矩阵进行了发布,配合视频、海报、报道等多种产品形式,一系列融媒体组合拳顺利打出。

  用跨媒体思维模式策划出的融媒体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该MV推出后,相关行业刊物及公众号进行了报道,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予以推送,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该MV还在淄博市电视台、市内公交车循环播出,取得了广泛的舆论传播效果,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尘肺病患者的关注。

  做好“多面手”的动力

  作为一个持续的系列策划,有了第一年的经验,在次年尘肺病工伤预防宣传中,笔者又进行了大胆的策划以及角色尝试:创作了一部以尘肺病工伤预防为题材的系列动画片,尝试导演与编剧的角色。

  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与传统的视频制作相比,动画对于前期剧本与分镜脚本的要求很高,不同于实景拍摄,由于没有任何的素材资料可以运用,镜头设计全部要精确到秒,很考验编剧的水平。在应对这个新挑战时,笔者还是坚持一贯的看法:在融媒体时代,各媒体的呈现方式与分发渠道有所不同,但优质内容的生产是核心竞争力。只要从整体性着眼进行布局策划,做出好内容,就能打破“跨界”的壁垒,生产出优质的融媒体产品。

  在撰写完剧本和分镜脚本后,视频中心的同事开始了动画制作。从想法落地到具体实践的几个月中,笔者再次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后期交流中,视频中心的同事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好建议,通过他们发现问题的视角,笔者不断反向思考剧本的布局、分镜脚本的设置,并针对他们反馈的问题一一修正。

  虽然是现学现用,但有着多年新闻策划与写作积累的经验,有着对尘肺病工伤预防业务知识的深入了解,笔者对整个策划的推进很有信心。大到一个场景的剧情走向,小到一个人物眨眼动作抖出的“包袱”,整个动画的创作也像写稿一样层层铺开,穿插着尘肺病工伤预防的知识,围绕服务传播这个终极目的,六集前后呼应的动画短片相继制作完成。

  2022年1月,全国首部穿越题材的尘肺病工伤预防动画《悟空的“无尘”之旅》正式上线,该动画在剧情设计上主打“穿越”这个流行的元素,通过孙悟空这一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的古今探险奇遇,让专业的工伤预防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各平台反馈的数据来看,取得了良好的融媒体宣传效果,也在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有了这两次的实践经历,在后来的采编过程中,笔者更加喜欢学习各种“技能转型”的知识,尝试各种融媒体报道形态:可以是情景剧的编剧,可以是直播的主持人,还可以是镜头前侃侃而谈的评论员……与过去从事该职位的专职人员相比,记者还具有特别的优势:淬炼挖掘新闻价值的慧眼、总结提炼的“妙笔”、深入报道的厚度。这些积累都赋予了策划报道新亮点、新活力。

  关于“技能转型”的思考

  近年来,众多纸媒纷纷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形成了报网端微屏齐上阵的新格局。作为变革时代的新闻从业者,应做好哪些转型呢?基于日常实践,笔者对融媒体时代纸媒记者的“技能转型”有以下思考。

  (一)实现“技能转型”,要有适应融媒体传播规律的思维方式。在实际操作阶段,纸媒记者要在采访的第一现场、策划的初始阶段提前启动适应融媒体传播规律的思维方式。在重大选题以及与同城媒体的竞争中,更要提前谋划,充分发挥所在媒体拥有的融媒体资源优势,用融合思维提前谋划,而不是做现场信息简单叠加、产品形态粗暴呈现的搬运工。

  (二)实现“技能转型”,要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技能。纸媒记者除了要继续强化深入采访、策划能力之外,还要提升信息素养,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要求。在实际操作方面,纸媒记者除了继续掌握新闻写作与报道技巧、图片拍摄技能外,还应继续提升各类融媒体产品的创作、制作技能。例如,为实现视频新闻的传播,需要掌握摄像、视频剪辑技能。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还应具有基本的出镜报道能力,以应对突发新闻报道声、画、影的不同需求。同时,对于美术设计、视频策划、导演编剧等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提升新媒体产品的策划质量。复合型人才是具备政治素养、新闻传播理念、复合型知识结构、全能型业务能力的综合型人才。[2]

  (三)实现“技能转型”,还要取长补短,强化纸媒记者原有的优势。首先,做好新闻记者的职业坚守,继续发挥纸媒记者严谨、客观的优良报道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把好关”,又要“把好度”。[3]践行“四力”,创作更多真实、接地气的好新闻。其次,继续发挥纸媒记者的策划优势,生产优质内容,用权威声音引发更多转发效应。纸媒记者要摒弃“报纸出版才是新闻报道”的旧理念,多环节发力。对于报纸新闻记者来说,只有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充实技能,才能在这场媒体格局调整中迅速融入、积极转型。

  参考文献:

  [1]崔雪茜.融媒体时代的记者融合转型[J].网络传播,2017(9):90-91.

  [2]刘晓岚,李艳平.协同融合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J].青年记者,2022(9):111-113.

  [3]王志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开放的思想体系[J].青年记者,2018(3):26.

  (作者为鲁中晨报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3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刘文思.融媒时代纸媒记者的“技能转型”路径--以两件全国首个尘肺病工伤预防融媒体产品的策划为例[J].青年记者,2023(03):33-34.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