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6年11月上评刊

2016-12-09 14:39:28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1 本期传媒视点栏中刊发《媒体转型不是搞腐败的借口》,标题醒目,振聋发聩,引人瞩目。媒体中搞腐败的人并不是在改革转型中才有的,发

  1.本期“传媒视点”栏中刊发《媒体转型不是搞腐败的借口》,标题醒目,振聋发聩,引人瞩目。媒体中搞腐败的人并不是在改革转型中才有的,发稿权、删稿权、经营权由来已久。这个权用得好,可使文稿质量提高,给媒体增光添彩;这个权用得不当,或以权谋私,就会使稿件质量下降,媒体毫无特色。改革开放和媒体转型以来,媒体出现的腐败现象和贪官明显增多,“一些本该监督权力,揭批问题的社会瞭望者,蜕化成了自己当初要批评的人”。这样的揭示和提醒非常中肯,十分必要,一针见血的警钟应该使媒体人猛醒,守住自己的新闻理想和职业操守,不忘初心。

  2.《记者的素养》作为本期前沿报告的主题,既符合记者节的应景,也很有说道的必要。许多人一说起那些名记者的成就,总会说人家天生是当记者的材料,也有人会说自己的机遇不济,要是我遇上那些千载难逢的新闻事件和素材,也会写出惊天动地的佳作来。如果详细谈起记者的素养,记者的基本功及超群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人便不再类比,无话可说。本期报告作者们对记者的素养理解和认识都很深刻,从专业的角度和层面论述和解读,给我们上了生动翔实的教育课,记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优秀的出色的名记者其素养更应出类拔萃,“像埃德加·斯诺那样”当记者,去采访,“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不提高记者的综合素养是无法做到的。

  3.孔军强先生的文章记述了自己作为一名聋人记者的心路历程,令人感慨万千。当记者的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司空见惯的,聋人如何听闻,如何采访,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孔军强知难而进,坚忍不屈,克服重重困难,在基层采访写稿屡屡获奖,他的经验和心得让正常体魄的记者都十分钦佩之至。

  4.《美国记者使用无人机的新法规》一文,很及时、很时尚、特色鲜明,给当下媒体使用无人机法规空白提供了极好的借鉴和启示。媒体使用无人机采访,出入新闻现场空中作业,拍照如入无人之境。了解的新闻素材,拍摄的新闻照片,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画面,越来越多的被新闻媒体人所青睐。但是,使用无人机也不能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也不是谁也管不着的。我们还没有专门的相关的法规制约和管理,大家都在忙着投入争相使用,相关法律法规还考虑不上。吴万伟教授的译文让国内媒体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认识和规范无人机的使用,开了眼界,开了先河。译文根据使用无人机采访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逐一解释和回答,很具体、很实用,对号入座对我们的专业人士帮助很大,这样有的放矢的稿件非常解渴,凸显《青年记者》的敏锐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和风格。

  本刊特约评刊员 李惠东

  2016.11.26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