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8年2月上评刊

2018-04-17 14:32:43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1 本期前沿报告《优质内容的回归与重构》提得很是时候,很有拨乱反正的意味。尽管许多媒体和业界人士仍存在疑义和争鸣,但内容为王的重

  1.本期前沿报告《优质内容的回归与重构》提得很是时候,很有拨乱反正的意味。尽管许多媒体和业界人士仍存在疑义和争鸣,但“内容为王”的重提,彰显新闻业的内在生命逻辑,重塑我们职业肌体和职业精神,则是当下专业传播机构的必修课。炒菜的越来越多,以适应受众的不同口味,但种地产好粮食、好蔬菜的必不可少。谁都喜欢新鲜的、丰富多彩的、货真价实的、胜人一筹的优质内容。那些花里胡哨、故弄玄虚、拾人牙慧、充满垃圾气味的东西,看上去就是在起哄,滥竽充数,毫无价值可言,无法与品位优质挂钩,也愧对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的名声,更愧对新时代的价值观。这组报告文章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更为透彻的真知灼见出世。

  2.本期“茶座”的三位嘉宾都有着令人惊心动魄的非凡经历,这记者当得真是不容易,这稿子写出来怎能不使人争相传阅,泪流满面,感人至深。极限环境中的新闻采访,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成功的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对记者本人各种素质、本领、意志的考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谁都懂得的道理。有梦想、有志气、有机遇的记者,都应舍身投入地去探险、去实现,把人生的非凡体验留给自己,把与众不同的精彩新闻稿件奉献给读者,著名记者的产生很可能就在他们之中。

  3.《调查记者都到哪里去了》 一文所谈及的现象现在十分普遍,人们看不到以往那些深度报道,对那些有相当影响力的震撼效应的新闻稿件十分怀念,当然就会产生对深度报道的记者十分眷恋和关切追问。其实并不是所有报媒都缺少调查记者的,大众日报就十分注重调查记者的培养、保护,并充分提供调查素材和机会,舍得拿出大篇幅版面刊发深度报道稿件,形成党报新闻特色和优势,赢得目标读者群和广大受众的青睐,涌现出一批全国著名的资深调查记者和有相当影响力的优质内容稿件,大报的做法很有远见卓识。

  4.《新闻传媒如何助力个人隐私保护》一文值得业界认真研读思考,并注意做到“隐私保护”,不在此事上违法犯法。应该说,泄露隐私信息往往会引来众多受众的好奇和窥视,有时甚至能产生轰动效应,喧宾夺主,抢了主旋律稿件的“戏”。但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报道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被侵害人依法追诉的官司一告一个准,麻烦一个接一个,媒体的公信力和声誉,会因之受损或丧失,当然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赔偿。这是件令人不齿、得不偿失的事情。“新闻与法”的关系应该摆正,不能只凭一时冲动,只顾“新闻”而忘记了“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违法必纠,天天在讲,新闻传媒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本期文字差错看到一处:

  P33一栏:“重载车压坏了山路”,“压”应为“轧”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本刊特约评刊员 李惠东

  2018.2.28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