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8年10月上评刊

2019-01-07 11:24:38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1 本期前沿报告《数据为新闻赋能》,集中阐述了数据在新闻发展中的智能和作用,对新闻媒体向数据开发、服务和营销功能转变的展望,向读

  1.本期前沿报告《数据为新闻赋能》,集中阐述了数据在新闻发展中的智能和作用,对新闻媒体向数据开发、服务和营销功能转变的展望,向读者作了详尽和极具诱惑力的推介,很有前瞻意义。新闻用数据说话向来是非常有力度,有说服力的。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前景更为广阔,更加灿烂。这组报告文章,理论依据充分、实践经验丰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提高大有文章可做。现在政论部门已经设立了“大数据”领导管理机构,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新闻传媒的宣传和功能转型势在必行。

  2.“陈锡添”在新闻界大名鼎鼎,他写就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堪称,改革发展的传神之笔和经典之作。“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谁都会说,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陈锡添人人生起起落落,经历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煎熬。他甘当大龄“小记者”,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绝不放弃对新闻事业的追求和勤奋,终于抓住成功的契机,一举成名。陈锡添人事迹很感人,也很教育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人生坎坷历程,谁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便功成名就的。读了这期“传媒娇子”专栏文章,让人很服气,也增添了奋斗成功的信心。

  3.《““现场评论·我在长江”创作谈》很有现实针对性和创新意义。现场评论,既要深入新闻第一线,感受火热的社会生活,又要有高超的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准。人民日报评论为何写得生活、鲜活、尖锐、泼辣、出新的语言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场观察,“四力”使然。他们的感想和体会令人茅塞顿开,给人一种拨云见日的强烈感受,这是那些靠百度吃饭,足不出户的记者编辑所望尘莫及的。由此联系到本期“刊首快语”:“不到现场,不下基层,不食人间烟火,怎能洞察世情百态,不闯龙潭,不入虎穴,不遍尝百草,想开出济世良方,岂非天方夜谭?”说得太好了!

  4.陈国权先生《今天,谁来“供养”报业?》引人注止。纸质媒体收视阅读量骤减,印刷和发行量逐年降低,广告收入剧烈下滑,报业生存生死攸关。“事业单位,创业化管理”的困境如何解决,业界非常渴望能有一剂良方。几家媒体的改革探索和尝试很有可取之处:媒体成立企业供养事业,政府出资扶持事业,对媒体事业企业一起扶持,适时把握传媒转型的趋势和方向,都可圈可点。积极探讨和改革,定会找到出路所在。

  5.本期“9月传媒人物”都选得很让人提气,“郭靖宇:战斗”,胆识和气魄令人佩服,“刘健:履新”,同样让人肃然起敬。刘健先生是从山东脱颖而出闯京城,最终担任中青报的社长,让同仁刮目相看。不论当记者、当社长刘健的勤奋都表现在稿件上,新闻人的本色没有改变。

  本期看到的几处文字差错有:

  P40二栏:“最后全部走了”          (光)

  P80二栏:“任集团书记”应为“任集团党委书记”。

  P96一栏:"如今却逆而上"          (势)

  以上意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本刊评刊员 李惠东

  2018.9.26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