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理论视野 > 正文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角色转型

2016-07-20 10:55:00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7月中   作者:戴宇菲

摘要:  中国媒体的职业角色在从倡导者向中立者的逐渐转型过程中,呈现出中立与倡导并存的趋势。

  新媒体时代,利用方便快捷的移动网络,人人都可以选取、编辑和发布新闻,参与新闻生产过程,公民新闻由此出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方部分新闻媒体积极做出回应,一改以往中间人的态度,做起了倡导式新闻,以此维持所谓“把关人”地位,我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学者认为,未来新闻媒体的角色将处于中立与倡导“相互缠绕、难解难分的混沌状态”。而笔者通过对当下一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分析探究发现,媒体有意识地将倡导式报道与中立报道区分开来,同时扮演双重角色,以此在新闻专业主义得以维护的前提下,实现媒体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同时也获得更多关注。

  “角色”的认知

  所谓“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综合。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学者对新闻媒体人的角色分类始终没有脱离中立者与倡导者这两大基本模式。

  中立者模式强调专业技术,要求新闻报道客观分离事实与意见,认为媒体的职责在于反映现实。客观中立是一套价值观,因而造就了一套例行做法,如倒金字塔写作、第三人称报道、不采取立场、事实与意见分离等。

  倡导者模式则希望媒体能够积极参与实际政治的程序,宣传一种理想或意识形态,以担负起社会责任,而非满足于纯粹的旁观。该模式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达到客观,因此媒体的职责在于呈现不同方面的意见,尤其应该为弱势群体发声,体现权利分配不均的后果,并凸显社会、政治变革的阻碍。

  西方媒体的“反动”式倡导

  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新闻界传统主流观点认为,客观中立是媒体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媒体的角色在新闻实践、组织文化和社会情境的互动中不断发生着变化。21世纪以来,新闻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发展驱动了公民新闻的出现,这意味着非职业媒体人可利用便携数码设备及个人电脑采拍、录制并编辑新闻,再通过网络将自己编辑的新闻发送到社交平台,独立完成新闻生产过程。主流媒体传统的“把关人”地位和作用在新媒体时代日渐式微,逼迫他们在新环境中摸索重新确立地位的途径,倡导式新闻在这时重新崭露头角,并以另一种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合法性。

  美国学者莫里斯·詹诺维茨(Morris Janowitz)认为,倡导式新闻赋予记者以积极的解释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代表特定群体发声,尤其是被大众媒体“拒绝”的社会特殊利益群体。记者由此成为特殊利益群体的代表,为矫正社会权利失衡的渴望所驱动。倡导式新闻的代表报刊有:以《华盛顿时报》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日报、《华尔街日报》中的大量“评论性报道”常在报道中注入个性化视角和编者意见的小报。《纽约时报》的尼格拉斯·克里斯多夫(Nicholas Kristof)被公认为倡导性记者,他在把达尔富尔的人权侵犯事件推向世界舞台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电视报道领域,倡导性报道势头更强劲,福克斯新闻频道关于一场茶党集会的报道通常会选择倾向性明显的人们讨论反政府立场的话题。

  澳大利亚学者李奥·鲍曼(Leo Bowman)解释了记者进行倡导式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质问式访谈。这种质问式访谈的方法类似于法庭庭审中的辩护手段。辩护律师在质疑证词时,经常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例如重新组合原本无关的事实,以制造敏感点或者疑点,目的就是让审判者或陪审团对原本确凿不移的证词重新产生质疑。尽管辩护律师陈述的是事实,但对事实的选择和表述方式使其具有了破坏力。记者借用辩护律师的质问手段,选择陈述不利信息构建疑点问题,看似“保持中立”地给被访者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实际上使受众产生了质疑,预留了对被访者的回答接受与否的选择余地。这种疑点问题并不仅仅是一种深入洞察,甚至成为新闻从业者显示其乐于为“另一方”发声的立场。这种“把关”行为符合詹诺维茨提出的强调受众自我判断能力的“把关人”概念:“记者的工作就是处理和评价信息,以此使信息符合某种文化价值观,并且帮助受众理解他们与社会政治过程的关系。”

  在客观中立已成为新闻业主流范式的英美新闻界,倡导者模式是其在面临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对主流范式的“反动”。即便客观性乃主流价值,仍有不少媒体从业者挣脱“枷锁”宣扬“参与倡导”的价值观。传统新闻所谓的“把关”活动通过倡导式新闻体现出来,这包括在采访中运用意见导向型的质问式访谈手法。的确有必要将这一传统的新闻实践应用于帮助弱势群体克服社会及政治壁垒,但如果要倡导者角色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并承担责任,则需要更加专业化的规范过程。

  近代中国媒体的“纠偏”式倡导

  中国媒体角色体现出较为强烈的倡导者色彩,这与“文人论政”和“党报的喉舌”的传统密切相关,奠定了媒体的职责在于参与社会变革、推动国家进步、传递党的声音和上情下达。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媒介环境的逐步放开,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理念进入到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知之中。《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以多年从业经验,体悟出一种“大尺度观察”的采写原则,即从制度、社会的“大尺度”去分析解释新闻人物、事件,尽力寻找新闻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减弱锋芒。但有学者指出,傅剑锋的专业主义是一种行动策略,是规避风险的重要保障,而民粹主义才是其最终的道德基础。可以说,中国媒体之所以选择新闻专业主义,是迫于中国特色的新闻生产环境,媒体人试图以外在挪借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方式去实现内在的“文人论政”的新闻理想。

  相较于西方新闻媒体挣脱“客观性”枷锁而追求“参与倡导”来说,中国新闻媒体的中立则是对倡导传统的一种“纠偏”,可以看出,中国媒体在实践中已经认同报道需要客观、全面和公正。至于最终对于中立和倡导的抉择,学者白红义认为“一个可能的趋势是,二者相互缠绕,难分难解,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局面”。

  新旧媒体实际扮演双重角色

  新媒体时代,过去固有的版面、数量、时长等篇幅局限已经无关紧要,数字技术为无限量信息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然而,海量信息虽然已不再是神话,但受众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且在信息爆炸时代这种局限愈发凸显。“眼球经济”现象便充分证明受众关注已经成为稀有资源,拥有关注度就拥有了一切。

  在无限量信息与有限精力的矛盾作用下,导读式新闻栏目逐渐占据了制高点。腾讯新闻团队开创了包括“新闻哥”“懂小姐”“腾讯大家”等等一系列新闻导读栏目,其中“新闻哥”最具影响力。“新闻哥”是一档新闻简评栏目,搜集近期发生的各类新闻,以倡导“社会正能量”为报道基调,主要针对网民进行传播,内容表达以网络语言、图片语言和表情语言等新媒体时代网民们所熟悉的方式为主,风趣新颖。

  仔细对比每期“新闻哥”和腾讯新闻发布的报道,不难发现,出现在“新闻哥”中的新闻事件均为腾讯新闻所报道或转载。在报道2015年10月14日发生在长春的“老太为孙子刷公交卡遭拒”事件时,腾讯新闻发布了一个图片新闻,全文146字描述了事件过程,语气客观中立,并未评价涉事各方。10月16日的“新闻哥”内容也涉及了这一事件,用155字描述事件经过,语意倾向明显。随后的103字评论及带有“冷漠”等词句的表情图片对该事件中的“老太”提出批评,语气较为激烈。

  对比“新闻哥”的报道和腾讯新闻的单篇报道可以发现,腾讯新闻有意将中立式报道与倡导式报道划清界线,在单篇报道中以客观中立角色对新闻事实进行描述,在“新闻哥”这类新闻导读式栏目中以意见倡导者角色进行报道与评价,两种报道形式界限分明,互不干涉。

  传统媒体在这场博弈中同样选择了双重角色策略,以此应对来自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以江苏广播电视集团为例,江苏卫视除每天固定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外,同时拥有两档30分钟以上自创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以近期国内及本地的重点、热点新闻信息为主,客观陈述事实,中立地传递新闻信息。《新闻眼》每天在《江苏新时空》之前播出,这档新闻栏目号称“一个全新概念的新闻杂志”,选取其认为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故事、调查等内容,在报道的同时发表见解,凸显节目价值。另有江苏城市频道的《零距离》系列新闻资讯节目,包括新闻组合报道、新闻人物、新闻评论、新闻调查和新闻故事五个板块,内部相对独立,将中立式的新闻报道与倡导式新闻评论区分开来,互不交叉。再有常州电视台的《常州新闻》和《都市新闻坊》两档自创栏目,虽属不同频道,却一个以详尽、全面、中立的新闻报道著称,另一个以见解独到的评论立身。

  对比这些地方电视台的自创新闻栏目发现,在设置倡导式新闻栏目的同时,可以设置一档中立式的新闻栏目齐头并进,两种栏目界限分明,互不干涉。

  将选择的权利给予受众

  中国媒体角色变化至今,不再单一偏向倡导。通过对腾讯新闻和地方电视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所呈现的媒体角色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媒体的职业角色在从倡导者向中立者的逐渐转型过程中,呈现出中立与倡导并存的趋势。这些媒体有意识地将这两种角色区分开来,通过中立报道将新闻事实真实全面地呈现给受众,通过创新型新闻栏目的倡导报道吸引受众和引导舆论。在保证新闻客观性的前提之下,努力实践着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媒体人自身的职业价值。而这种泾渭分明的做法的好处在于改变了媒体以往的强势地位,将媒体角色定位的决定权给予受众,这种主动弱化传播强制性的策略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①刘自雄:《论西方倡导性新闻的发展进程及其合法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

  ②Janowitz, Morris. Professional Models in Journalism: the Gatekeeper and the Advocate[J]. Journalism Quarterly,1975,52(4):618-662

  ③Leo, Bowman. RE-EXAMING "GATEKEEPING" How journalists communicate the truth about power to the public[J]. Journalism Practice, 2008, 2(1): 99-112.

  ④【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⑤白红义:《从倡导到中立: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角色变迁》[J],《新闻记者》,2012年第2期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7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