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理论视野 > 正文

社会系统视角下“部长通道”的政治传播

2016-08-22 03:18:28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8月中   作者:郝建国

摘要:  “部长通道”的出现绝不是简单的系统互动,而是政治系统的自身逻辑使然。它的开放性其实是建立在封闭性之上的。

  “部长通道”是全国两会期间媒体给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内一段百米通道起的名字。它不仅是部长们出入会场的必经之地,也是他们和媒体进行沟通的重要场所。据新华网报道,今年两会开幕后前几日有17位部长在此相继发声;3月13日,更有11位部长先后回答了23个热点问题,创下自2007年“部长通道”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3月16日,人大会议闭幕前,又有6位部长在“部长通道”回答问题,开放力度空前。这种变化从表面上看是为媒体获取两会信息提供了便利,实质上是国家层面政治传播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如果用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将这个变化及其背后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进行解读,会更清晰地体现出政治传播的系统结构及其演化规律。

  “部长通道”何以形成

  “部长通道”并不是部长们的专用通道,它之所以成了一个媒体热词,一是因为被采访者身份特殊,即媒体关注的主要是部长,他们是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最高负责人,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政府决策;二是内容特殊,他们不仅可以解读政策,还可以直接针对问题作出回答,是政府最高层级的解答。基于这两点,“部长通道”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政府信息发布渠道,媒体必然聚集于此,展开争夺。

  2008年之前,在这个通道,媒体记者主要是以“混战”的形式各自抢新闻。2008年开始,通道设置了隔离线,为媒体增设了拍照台、话筒架和音箱,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集体采访模式。不过,当时现场的组织采访工作由“推选加自荐”的媒体记者来完成,“拦部姐”还是出现了。直到2014年以后,组织采访工作由两会的工作人员来承担,转换成了官方行为,“部长通道”才真正制度化和规范化。

  “部长通道”政治传播的社会系统特征

  1.社会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对于“部长通道”的理论解读,可以是政治性的,即它代表了民主政治的信息公开;也可以是媒介性或信息性的,即信息由政府向民众传递,由于传播者和受众之间逐步消除了障碍,增加了渠道,使得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特别是以大众媒体的形式顺畅地传递到目的地,因此,信息传播的效果增强了。近些年来,学术界致力于将政治和传播打通来建构新的理论范式或方法论。政治传播研究越来越重视政治的目的性和传播的有效性。放在我国政治发展的语境下,就是突出传播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功能。这种研究确实体现了一种问题导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由于研究方法越来越向注重数据的实证研究方向发展,就造成了偏向微观研究而忽视宏观研究的结果。本文尝试借鉴德国社会学家鲁曼的社会系统理论来重新建构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即用社会系统理论来审视两会政治传播的特点。

  作为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鲁曼是在近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古希腊以来哲学、社会人文科学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该理论的。这一系统理论深受帕森斯系统理论的影响,但又与其有根本性的不同。我国学者高宣扬总结鲁曼社会系统理论有三个特点:

  其一,社会系统具有“组织起来的复杂性”或“组织化的复杂性”。任何组织的运作过程和任何系统的适应性,都依赖于其环境中各种偶然性因素的活动以及该系统对于这些偶然性因素的“简单化”程序。

  其二,社会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功能上的急速分化,这导致了上述复杂性的产生。各个系统渐行渐远,相互脱离,变成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其三,社会系统具有自我生产和自我参照的特性。自我生产是系统依靠自身而不断生产出组成其单元统一体的各个构成部分。自我参照是系统各个组件在相互关联中的自我区分和相互区分,并在此基础之上完成自我确认和新的相互关联。

  从鲁曼社会系统理论的这些特点可以发现,这一理论是宏大的、历史的和抽象的理论,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不好理解。但是,如果把这一理论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联系起来看,其实能非常准确地找到对应性。

  2.“部长通道”的社会系统结构

  首先,“部长通道”是政治系统“简单化”外部环境复杂性的政治活动。全国两会可以被看作一种微观形态的政治系统,历史地看,从其产生之日起,围绕在它周围的外部环境就越来越复杂。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媒体不仅实现了市场化,还实现了大众化、集团化和当前的多媒体化。每年的全国两会已经成了媒体大战的“战场”。报名参加全国两会的中外媒体越来越多,今年更是达到了3200多名,外国记者达到1000多名。在这种复杂的媒体环境之下,“部长通道”应运而生,正体现了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中的“简单化”叙述。

  其次,“部长通道”既是政治系统内部分化的结果,也是政治系统与媒体系统之间的边界。两者互为环境,在“部长通道”建立起一种基于新闻传播的沟通方式。1983年全国两会设立新闻发言人,经过数十年发展,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体系已经不只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一种,而是有多种方式。比如设立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形式、设立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的新闻发布方式,还有人民大会堂各代表团开放日的新闻发布形式,当然也有“部长通道”这样的非正式新闻发布形式,和场外的自由采访形成的新闻发布形式。这些新闻发布形式各有不同的功能,“部长通道”作为系统分化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很好地补充了制度性新闻发布形式的不足之处,并构成了两会与媒体间的弹性边界。

  最后,“部长通道”的自我生产与自我参照构成政治系统的封闭与开放结构。它使政治传播具有了政治与传播两种系统特征,需要考虑政治的行动逻辑和媒体的行动逻辑,以达成一种传播的共识与规范。“部长通道”的产生虽然可以说是外部环境刺激的结果,但根据鲁曼的理论,这种刺激最终还是要通过系统内部的自我生产和参照来完成应对,也就是政治有政治的逻辑,有一种行动上的封闭性。正如媒体所报道的,全国两会之前,既有习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有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现代政府’,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还有两会新闻中心在会前多次与相关部委的沟通。这些都表明,“部长通道”的出现绝不是简单的系统互动,而是政治系统的自身逻辑使然。它的开放性其实是建立在封闭性之上的。

  结  语

  站在社会系统理论的观察视角,全国两会的政治传播态势会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会导致政治和媒体两大系统做出更细致的调整,从而彼此简化互动程序,以达成新的平衡。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中已经凸显出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的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愈发成熟;二是技术推动媒体行业具备全面报道全国两会的能力。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和媒体两大社会系统的演化发展,都合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只要继续保持这样一种态势,不使系统的合理分化停滞,全国两会的政治传播效果就会越来越好,也就是政治层面的民主化程度会相应提高。从这个角度讲,“部长通道”的存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未来应该使其更规范,并且实现制度化。

  【本文为2016年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政治传播的系统分析与理论建构”(编号:2016221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高宣扬:《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8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