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理论视野 > 正文

新技术背景下全觉传收的融媒体逻辑

2019-04-15 10:40:17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4月中   作者:曾晓渊

摘要:  融媒体是由多种元素及其关系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一系统中,新媒介技术的虚拟性形成了人与媒介的新型关系。原来单一媒介的叙事艺术,在融

  融媒体是由多种元素及其关系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一系统中,新媒介技术的虚拟性形成了人与媒介的新型关系。原来单一媒介的叙事艺术,在融媒体语境中,演变为多介质、跨媒体、超文本叙事;原本单一感觉传收,已演变为全觉传收;受众被动性单一信道选择,演变为多信道、交互式选择。在新媒介生态中,传播产品的至尊地位被弱化,传播主体关系的交互性日益强化,这种媒介生态变迁带来了全面性的传播范式变化。

  单一叙事与多主体交互叙事

  传统媒体叙事主要是文字叙事;融媒体则是全要素搭配的信息形态多样化叙事,力图在全感觉上拓展,有助于受众对新闻事实作全面、具体、深度的把握。比如,2018年3月14日,英国物理学家霍金逝世,《纽约时报》官网当天就发表了《科学家霍金去世享年76岁,他的思绪在宇宙漫游》的报道①,讲述了霍金的传奇人生、学术贡献,刻画了一个独特的科学家形象;同时受众通过该报平台可以延展阅读:该报网站上拥有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作为纸媒“巨擘”的《纽约时报》,已然转型为融媒体“巨擘”。

  今天媒体生态中的“交互”一词,不再是事物间的双向关系,而是指以传播内容为中介的受众与媒体,或媒体与媒体之间的交互。在这里,互动功能已经替代传播产品,而成为媒体的核心功能:媒体设置了诸如评论、分享等板块链接,实现交互传播;受众可以在多层面交流与反馈。今天的“交互”能在人与媒介、人与他人、媒介与媒介之间自由穿行,受众可以选择多样化的交互体验,可谓“全觉体验”。

  传统媒体的核心是单一主体叙事,在融媒体中,演变为交互叙事。在互动叙事中,叙事的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多主体参与叙事,而且受众(或用户)与作者互动叙事。这种叙事主体的变化,带来了叙事视角的成倍扩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觉传收。

  叙事主体的这一革命性变化,让“叙事”本身的地位下降,而让“多主体性、交互性”的地位提升;同时也让事实本身的地位下降,让主体的叙事态度、观念的地位上升。受众(或用户)体验中,因多主体交互叙事,一个客观事件可能演变成多个因果故事。这种多维“交互性”叙事的魅力,以其异质化、多样化、饱和化,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叙事风景,比事实本身更为受众倾心;为受众带来全觉的、丰盛的阅读体验。

  这种交互叙事带动了比传统媒体叙事更多样化的故事、现实、历史的元素整合,不仅使新闻事实得到多维呈现,还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发挥参与、推动社会进程的动力效应。这种全觉体验才是令受众最为倾心的叙事魅力。

  产品逻辑与交互逻辑

  融媒体新闻叙事走向由“作者、媒体、读者、作品”等要素构成的开放性、系统性叙事,不仅带来了受众体验的巨大变化,更带来了传递内容的革命性变化。传统叙事中,情节、场景、细节及语言等素材至为重要;在融媒体中,受众最关心的是媒体提供了怎样的视听素材供他们参与叙事,他们参与叙事的动力,远高于被动接收的动力。或者说,融媒体的叙事功能,不仅是为了提供一则精彩的报道,而是为了开展一场互动叙事的精彩活动。

  《纽约时报》当天刊发的那篇霍金去世特稿,报道本身十分精彩,但它不只有这篇报道,还设置了图片、视音频等20多个交互链接,为受众参与叙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场域。《纽约时报》的交互式报道,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带来了深刻启示。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发的“触电新闻”客户端,是一个视频资讯聚合平台,力求通过交互式“智能化”叙事,满足受众全体验需求。它上线后传播效果很好:通过虚拟演播技术,发挥视频记者现场报道优势,同时配以背景板,叠加新闻标题、提示及视频等资料,使报道鲜活起来、丰富起来;同时开设话题互动,让受众对报道展开开放性多维解读。这一实践表明,融媒体交互传播不仅“可以把时政新闻做得好看易懂”②,还可以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引发、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技术虚拟与传收异化

  融媒体改变了新闻报道面相,给新闻业带来了震撼性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媒介技术越来越虚拟化,正是媒介技术的虚拟化,推动人们的感知思维乃至生活方式越来越虚拟化。人们从虚拟化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便利,但同时也面临严重的媒介化生存危机。

  在传统媒体时代,什么人、什么时间交流是具体的、对应的,构成实景交互情境。电子媒介则改变了这些时空和行为参数,变成了与传统语境相反的虚拟化“无语境”。传统语境通过语言对话可以确定并稳定社会关系;而这种虚拟化“无语境”的交流,却消解了社会关系的稳定性,演变成“化妆”游行、“假面”派对,让社会关系变幻莫测。融媒体的虚拟化营造出的匿名化交流情境,确实为受众创造了从社会规约中解放出来的崭新体验,但也放大了人性的种种负面因素。

  此外,虚拟交流极易催化感性沉溺、自我放纵,进一步使受众主体去中心化和自我异化。新媒介技术的感受性功能正不断增强,吸引着受众走向广阔无垠的感官愉悦场域,乃至引发图腾崇拜效应。人们越来越欣赏高清晰图像、视频;越来越倾心高保真和多声道合成音乐,“追逐那些经过传媒完美化、特色化和超级化包装的媒介形象(如明星、网红)”③,造成受众对感官愉悦的迷恋。

  媒介技术的感受性强化,实质是倡导一种商业主义的新伦理。传统媒体生态中那种全神贯注的线性思维,如今被虚拟媒介生态的碎片化、跳跃性、发散性思维模式取代。而所有这些新思维模式总是以简短而杂乱,“经常是爆炸性的方式收发信息,其遵循的原则是越快越好”④。

  媒介生态的变迁与逻辑

  以虚拟技术为特征的融媒体形态,是媒介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媒介生态中,传播产品失去核心地位也势所必然:当交互传播日益饱和,产品信息就会失去实际意义,“关系传播”的地位就会越发重要。这是越来越复杂的融媒体系统的动力机制、自组织肌理,也是我们把握媒介生态走向的唯一可确定的端倪。融媒体融合的究竟是什么?融媒体承载更多信息载体、更多社会关系、更多媒介符号、更全觉体验;跨行业、跨领域和跨终端的融合;承担更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发动、组织、协调责任。融媒体推动着全要素、全关系整合,其复杂性又反过来加剧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这一媒介生态将持续不断地重塑人们的感知思维行为,形成日益摆脱物理时空限制、突出分享互动的思维方式。

  融媒体是不断聚生的媒介生态链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主要以“叙事眼光”生存;媒介形态演进,意味着“人人都是媒介”。“受众”概念将失去指称意义;主体关系成为叙事的决定因素。媒介融合、主体关系融合与全觉体验等聚合带来的虚拟媒介生态,正是深度的、沉浸式的融媒体传播业态的发展机理。个体沉浸于全觉传收的媒介生态中,成为高度符号化、精神化、“眼光化”存在。

  虚拟场景生存伦理

  融媒体中,社会系统也以虚拟形式进入媒介系统,人与人、人与媒介、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而模糊。融媒体虚拟场景中的个体生存,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主体精神“维稳”危机:虚拟场景中,去中心的主体精神替换了传统媒介生态中理性自律的主体精神。如何重构新媒介生态中主体精神的稳定性?

  融媒体虚拟场景的改变,实质是交流话语属性归类的改变。“电子媒介使许多社会言论重新分类,这使得大多人发现自己以一种新的方式与别人接触。”⑤原属私人话语的意义与内涵,经由虚拟场景传播,其言语意义属性也发生了变迁,最后导致其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意义也发生改变。

  虚拟场景交流中,容易引发不被人回应的焦虑感,因此“引人注意”成为虚拟场景生存的核心法则。这导致虚拟交流的叙事逻辑、修辞风格发生异化,尤其是叙事“真实性”大打折扣,往往形成“伪狂欢”景观。虚拟场景生存必须以“交互”为核心建构,加速了人与自我、他人、媒介等关系的分裂、失衡和焦虑。

  今天,人们不得不按照“虚拟场景”规则,重新组织自我行为。任何场景都有“场景议程”规则、礼仪、义务要履行。这种“强迫性”的刚性在于,个人稳定的自我理念必须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能真正兑现。在虚拟“场景议程”中,绝对自由反而制约着自我,用户交流如果缺乏理性、丧失责任感,其与他人的媒介关系就会恶化,将难以在“场景议程”中继续生存。任何个体要避免人与自我、与他人的媒介关系的分裂、失衡,都需要及早发现并熟稔“场景议程”的规则。融媒体正形成一系列交互传播新范式。

  结  语

  媒体融合是媒体未来的竞争优势,任何媒体都需要不断创新融合方式,适应新媒体发展规律。媒介融合的本质是通过整合资源、平台、内容、流程等,实现交互传播,因此交互思维、全觉传收是融媒体发展的新模式、新核心。媒体发展只有突破传统媒体发展固有逻辑,才能适应互联网传播新语境、满足用户需求。融媒体并不单单是平台融合就行了,还必须是集聚虚拟技术、传播产品、全觉传收、虚拟场景生存伦理的四维逻辑的融合。

  注释:

  ①Dennis Overbye.Stephen Hawking Dies at 76;His Mind Roamed the Cosmos.https://www.nytimes.com/2018/03/14/obituaries/Stephen hawkingdead.html,2018.03.14

  ②高崴:《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路径》,《电视研究》[J],2018年第5期,第62页

  ③⑤李勇:《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第7页

  ④【美】尼古拉斯·卡尔著,刘纯毅译:《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M],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4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