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实践 > 正文

如何让青年记者与青年读者“同频共振”

2016-10-31 00:38:51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0月下   作者:邓雷

摘要:  当下的报社采编人员构成中,青年记者是主体也是主力,尤其是对采集缤纷天下事的都市类报纸来说,这种状况更为明显。但另一个毋庸置疑的

  当下的报社采编人员构成中,青年记者是主体也是主力,尤其是对“采集缤纷天下事”的都市类报纸来说,这种状况更为明显。但另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的勃兴,传统报纸的青年读者总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一面是报社的青年记者占据绝大多数,一面是越来越多的青年读者开始远离报纸,如何通过策划引导、主动出击,不断提升青年记者的素养和写作能力,推出更多的看点和卖点,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读者?河南许昌晨报通过内容、平台、渠道三大创新,以有用为主线,精准定位,打造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了青年记者与青年读者的“同频共振”。

  内容提供:从读者视角阐释新闻的独到价值

  数字化时代,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崛起、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方法、路径日趋分散化、多样化、个性化。面对严峻的形势,报纸如何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只有过时的思维,没有过时的报业。许昌晨报创新写作方式、话语方式,选择最吸引青年读者的新闻角度,报道他们欲知、未知而应知的新闻,从过去的“板着脸说话”到如今的“心贴心交流”,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新闻佳肴”。

  过去的人物典型,常常刻意营造“高大全”的形象,有时甚至不得不“人为拔高”,既难以让人信服,也离读者的生活很远。而许昌晨报的新闻呈现,追求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让报道真实具体、生动形象。

  90后女孩郭玉静,是许昌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学习之余,利用学校创业平台,创办了“校园哎哟嗨”微信水果营销店,靠着诚信经营,月收入达到10万元,还吸引了100万元的基金投资。许昌晨报编辑部认识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典型是鲜活的,这样的内容是可读的。他们通过深入挖掘,以整版篇幅刊发了《创客小郭和她的“哎哟嗨”》的长篇通讯,围绕“为什么要创业”“有什么样的体验”“风雨过后话得失”等方面,将小郭的酸甜苦辣呈现出来,并配发评论《创业创新 大有可为》,使郭玉静创业故事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得到阐释和提升。

  在网络媒体带来的信息汪洋大海中,报纸的信息量再大也成了沧海一粟。但是换一种思路,如果改变对报纸信息量的判断标准,放弃对“量”的片面追求,在特色上下功夫,以公信力为基础做好本地新闻,以贴近性和细腻的观察角度来弥补网络的不足,即可形成网络无法替代的优势。许昌晨报坚持“平民视角、读者视角”,活跃的青年记者借鉴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呈现方式,从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政务”中,从街巷间“平常人的不平凡事”中,获取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最新鲜的信息,用形象传神的标题、引人入胜的导语、真切感人的细节,用青年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信息、报道新闻。

  针对青年读者“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需求,编辑将以往篇幅较长、内容冗繁的新闻逐一压缩,开辟出《新闻速览》版面,集束刊发好看、有趣、实用的短消息,呈现有价值的新闻“快餐”。

  平台搭建:营造编读互动的阵地

  在网络时代,受众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他们正在从“受者”向“传受一体”转化,传统的单向度传播逐渐被解构,受众“表达的权利、言说的欲望得到尊重与体现”。

  许昌晨报在编采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多种途径,着意探索编读互动的新模式,让青年读者充分参与办报的各个环节,营造编读互动的平台。

  2010年6月,面对摄影力量明显不足的局面,许昌晨报编辑部提出这样的设想:能不能让读者参与晨报的视觉表达?“许昌晨报摄友会”由此应运而生。如今,这个以年轻摄友为主的“摄友之家”已经发展会员近600人,成为许昌摄影界一支活跃的力量。通过摄友会,许昌晨报延伸了新闻触角,提升了视觉报道水平,摄友也在与许昌晨报的互动中,参与稿件的采写,拉近了与报纸的距离。此外,许昌晨报每周还辟出专版,刊发摄友们创作的精彩图片。这些图片,拍摄的多是身边的人和事,记录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创建的成果。轻松悦目的版面,成为报纸的亮点之一。

  “人们并不总是关注那些宏大叙事,更关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的人和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的就是美好的。”①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细胞”。许昌晨报把目光投向社区,聚焦在普通市民身上,设立专门的社区记者,开辟《社区·热线》《社区·提醒》《社区·人物》等多个版面,及时报道市民身边发生或与市民生活相关的事件或信息,让读者每天都会在报纸或报纸网站上寻找到他们亲眼所见或者听人谈论的事件。

  对于都市类媒体来说,社区新闻由于其民生视角的特点,更贴近百姓,然而仅仅贴近还是不够的,社区新闻更需要读者的直接参与,有效实现与读者的互动。许昌晨报不仅举办了“记者进社区”活动,还通过组织“社区大舞台”活动,主动搭建平台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我们每月两次与社区联手,举办“社区大舞台”歌舞晚会,年轻的编辑、记者从幕后走向前台担任主持人,社区文艺爱好者当演员,与社区居民共同联欢,让一颗年轻的心贴近另一颗年轻的心,拉近了报纸与社区居民的情感距离。

  渠道选择:建立协同推进的融媒集群

  媒体竞争的核心是“新闻话语权”。新媒体是青年读者聚集的地方,也理应是一家责任媒体传播力所及之处。报纸以精品内容为前提,以读者需求和注重用户体验为依据,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平台,整合文字、图片、图像等内容,可以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和更具个性化的内容。

  许昌晨报通过技术创新,以增强服务性、互动性为主旨,在新媒体平台上树立了融合发展的地方品牌。早在2010年,许昌晨报就在新浪网和腾讯网开通了官方微博,在新媒体与地方传统媒体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许昌晨报2014年4月创办微信公众号,打造许昌新闻第一早班车,每天清晨向市民推送许昌的重大新闻和便民利民信息,该微信公众号如今已聚拢了10余万粉丝。

  一般情况下,新媒体大多数内容只是报纸的延伸。反观报纸,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充当网络信息的展示平台。许昌晨报开设有“诚信许昌·善孝莲城”栏目,几乎每天都会关注当地的一个平民英雄,宣传好人好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同时,许昌晨报每周都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平民英雄投票评选活动,每周评出周英雄,每月再评出月英雄。这是地市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的一次成功尝试。

  将新媒体上有用、有趣的内容和市民关注的热点等置于报纸版面,借助二维码等呈现方式,不仅节约版面,承载更多内容,也能满足读者多种信息需求。许昌晨报进行了大胆尝试,2016年初开辟了“微信朋友圈”版面。该版面每天一期,把新媒体上市民津津乐道、有意思、有价值的内容汇聚到一起,给读者提供实用愉悦的阅读服务,增加了纸媒的时尚性和朝气。

  许昌晨报还注重让青年记者利用新媒体树立个人品牌,培养名记者、名编辑。事实证明,新媒体对于塑造媒体主体的形象特别是青年记者的形象具有巨大作用。青年记者利用新媒体,不仅可以树立自己的形象,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且无形中也是对所在纸媒的宣传,且这种宣传比任何广告都深入人心。

  结  语

  总之,青年记者和青年读者同属青年群体,两者有着先天的接近性。地方都市报唯有充分发挥青年记者自身优势和作用,敏锐捕捉青年人关注的热点,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才能找到快节奏办报与精耕细作之间的平衡,也才能蹚出一条传统纸媒的发展新路。

  注释:

  ①陈凯:《走进美国社区报——小的是美好的》,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为许昌晨报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0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