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实践 > 正文

党报做暗访的作用与技巧

2017-03-21 14:43:02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3月中   作者:杨晓斌

摘要:  暗访这两个字,总会和揭露社会阴暗面联系起来,常和曝光、民生、不公正、暴力执法等词相连,多见于都市类报纸和网络等新媒体。因为暗访

  “暗访”这两个字,总会和揭露社会阴暗面联系起来,常和曝光、民生、不公正、暴力执法等词相连,多见于都市类报纸和网络等新媒体。因为暗访的事件和话题较敏感,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往往备受受众关注。如今,有许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会设立热线部门,关注社会民生问题,扩大媒体的影响力。但是,在党报这一传统媒体体系中,多年持续做热线新闻报道的报纸并不多见。党报的定位决定了其主要承担为党政机关及其相关部门提供舆论支持的功能,主要任务是做好舆论宣传服务,相较于其他都市报纸和新媒体,在热线暗访、曝光尖锐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方面的尺度不大,频率也相对较少。下面以笔者在党报热线新闻中做暗访的经历谈谈相关问题。

  党报热线新闻如何筛选

  作为一名党报群众工作部的记者,我主要负责报道群众来信、来电反映的身边难事、急事和愁事,百姓都希望通过党报这个平台将诉求反映到相关部门。一方面,希望能够引起有关负责人的注意;另一方面,希望能够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身边事。事实也证明,党报所反映的问题,很多都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有很大一部分得到了处理和解决。

  在做选题的时候,我发现来自读者的诉求五花八门,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有一部分问题,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矛盾不能采用;有一部分问题,涉及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名誉和金钱利益,不能采纳。我深知媒体不能被利用和绑架,成为各种利益纠纷的裁判员。所以,在做选题的时候,首先判断其是否代表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问题本身是否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假如均符合以上三个特征,基本就可以被列入备选题库中。在和读者的互动中建立起了信任,如今很多读者反映的问题既涵盖实际生活的多个方面,又是切实亟待解决的,很多问题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采访中曾经遇到一位读者打来电话,反映他所在的小区和物业公司之间的一些矛盾,我详细了解后发现,因为物业不作为,影响了小区内大多数人的利益,业主们把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已经开始走司法程序了。于是,我和该读者沟通,建议他按照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利益,读者刚开始以为我要推脱,经过反复沟通,最后明白了由于法院已经介入审判和裁决,媒体不宜再介入报道,读者非常理解,表示今后还会持续关注我们的报道,如果身边遇到其他相关问题,还会继续拨打热线电话。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百姓身边的事情其实就是我们所关注的事情。我们既要为百姓的难事发声,也不能跨越媒体人的底线;报道新闻事件反映问题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我们又能不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越权、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对自己岗位的尊重。

  热线新闻为什么要暗访

  定下选题之后,就着手开始采访了。热线新闻的独特之处在于突发事件,事件本身会牵扯各方面的人和利益关系,在记者了解事件的过程中,必然要采访事件的相关人,如果按照普通的新闻事件直接面对面采访当事人或者知情者,很多时候是被拒绝的,每当记者拿起照相机拍照的时候,就已经被被拍摄对象制止了。采访被迫中断,记者不能掌握一手信息,为了刨根问底,这时候就需要暗访。还有一些新闻事件,如果记者不伪装或者悄悄进入现场,是根本无法亲眼见到事实并获得第一手材料,稿件无法完成,整个采访就会停滞。

  举例说明。我获悉一家奶牛养殖场的粪便没有及时处理干净,臭味让周围居民寝食难安,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于是我联系养牛场想当面采访,得到的答复是该养牛场不接受任何新闻单位的采访。刊发时间临近,不能等待,我和同事只好到现场找机会。来到养牛场,大门看守严密,任何没有证件的人根本进不去。于是我们围着臭气熏天的养牛场走了好几圈,没有发现入口,更没有找到臭味的来源,托熟人多方找关系都无法进入养牛场。眼看天色渐暗,只能靠自己在短时间内得到第一手材料,完成采访任务。

  热线新闻的暗访技巧,在这个时候就尤其重要,需要记者绕开重重阻拦,乔装打扮进入现场,最后取得第一手材料。

  为了不让养牛场的工作人员发现,我们向周边村庄的老乡借了两件旧衣服,乔装成务工人员,翻过养牛场一处高三米的围墙进入了场里。幸运的是没有被工作人员发现,只在场内遇到两名清运粪便的工人,我们和他们套了套近乎,才打消了对方的疑虑,了解到造成臭味的根源是粪便填埋不及时,没有完整的清运体系。在聊天的空当我偷偷按下了快门,拍照取证,一切进展顺利,天黑前我们从大门走出了养牛场。虽然胳膊和腿上在翻墙的时候被划伤,但是获得了实实在在的采访内容。正是有了这样的采访经验,见报的稿件更充实更耐读。稿件见报后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养牛场开始彻夜清运粪便。

  如何进行暗访

  首先,现场采访安全第一,不要暴露身份

  热线新闻记者去任何一个事发现场采访,都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只有保障自己的安全,才能顺利采访。根据线索去暗访的事件,一般都会涉及当事人的一些切身利益,记者在事发现场亮明身份,对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采访时,肯定会受到阻拦,或许还会有言语和肢体上的冲突,甚至会遇到一些不理智的当事人的阻挠。所以在暗访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有必要,还要做一定的伪装,以掩饰自己的身份。

  我去暗访几家无照售卖有烟煤炭售卖点时,提前摸清了采访路线和售卖的时间,然后假装成要买煤的一名客户,摸到了高速公路边的一处露天制作蜂窝煤的售卖点。刚进蜂窝煤加工厂,门口的大狼狗狂吠不已,一名全身落满炭灰的男子走出来要赶我走,我赶紧说明来意后,该男子上下打量之后放松了警惕,问我要多少煤、什么时候要。在和该男子寒暄的时候,我已经将早已准备好的手机握在手里,趁其不注意的时候,按下了快门。

  为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几次要求去生产车间看看,该男子刚开始不同意,说蜂窝煤的质量很过关不用看,后来经不住我软磨硬泡,才答应带我去车间看。走进车间后,加工点的生产设备暴露在眼前,我尽量用聊天的语气和他攀谈,将自己想得到的信息掺合进去,短短几分钟,获得了厂子生产售卖的流程和去向。为保证拍摄照片的清晰度,当该男子转过身的时候,我马上拿起手机,拍下了生产车间的全景,最终见报的照片就用上了这张。

  当时,为了让对方消除警惕,我还特意递过去一根烟,并帮其点上,该男子放松警惕说了很多制作蜂窝煤的内情。临走前,他还递了一张沾满黑灰的名片,我以回去准备车辆为由抽身离开。在整个采访中,如果因为拍照被对方发现,那么肯定会引起对方的警惕,有可能会中断采访,所以,要安全第一。另外,要隐蔽自己的身份,毕竟这是一次曝光制售劣质煤黑窝点的暗访。

  其次,成为被采访人的顾客,采访成功一半

  暗访的时候,要成为某些被采访对象的顾客,采访将会异常顺利。在日常的街头暗访中,经常会采访一些小摊贩和一些食品制作的黑窝点,在遇到这类采访时,我都会装扮成一名食客,和摊主聊天,并食用他卖的食品,只有这样他才能信任你,你的采访和拍照也就比较顺利。

  比如一次采访一个深夜街头夜宵摊时,我就遇到了一个问题,不买小吃根本就进不了那个帐篷搭成的小屋子。于是我钻进帐篷,摊主打招呼问要点什么,我要了一盘饺子坐下,四处观察的时候用手机拍下了帐篷里的照片,狭小的空间里坐满了食客,垃圾遍地,小桌沾满油渍,卫生条件极差。等饺子上来以后,我还是佯装吃了几口。离开帐篷结账,趁摊主去找钱的时候,将门口的锅碗瓢盆都给拍了下来。我离开摊点几十米后翻看照片发现因为光线较暗,照片不是很清楚,又折回原地谎称丢了东西,在摊点周围停留了一会,趁摊主不注意的时候补拍了几张照片。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了,街头寒风瑟瑟,但是有照片在手,心里踏实了。

  最后,训练拍照技术,捕捉精确瞬间

  暗访中的照片非常重要,是事实无可替代的证明,无论被报道对象如何狡辩,对证照片,无需言语,让事实来说出真相。

  在暗访的时候,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携带照相机拍摄,手机就成为最佳的拍摄工具,有防抖处理和阴暗处也能拍清晰的手机就更好用。因为受报纸版面的影响,横版的照片在排版和阅读起来更好,竖版的照片尽量少用或不用。因此,在偷拍时将手机横过来,将被拍摄对象置于画面中间,按下快门就能拍出一张有内容的照片。

  但事实并没这么简单,往往在暗访时候,周边环境嘈杂,手机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来拍摄,所以,这就要求记者抓住瞬间,随时将手机握在手中,在不被发现的时候,适时按下快门。个人觉得,佯装打电话也是掩盖拍照的一个方法,将手机贴在耳边,摄像头对准目标,调整姿态按下快门,切记拍照时一定要关闭快门声音,也可用连拍,以拍到更多更好的照片。

  另外,在暗访之外,需要和相关部门核实一些信息的时候,我经常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去询问,相比用记者身份询问效果要好一些。因为,毕竟被采访者对记者还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对普通市民往往侃侃而谈。另外,要走正规的采访审批程序耗时耗力,效果不一定会好,还会延误稿件刊发。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党报做暗访记者,虽然有很多的困难,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可以通过各种事件来反映民生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报道出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也希望在今后能通过报纸这一平台,反映更多的民生问题,帮百姓解决更多的身边难事。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社)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3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