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广电视听 > 正文

纯网综艺节目的消费主义倾向审视及反思

2017-05-31 19:16:28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5月中   作者:于艳美

摘要:——以《火星情报局》为例

  纯网综艺:资本狂欢造就的媒介奇观

  纯网综艺,是由视频网站平台制作并播出的一种综艺节目类型。随着媒介融合程度的不断升温,电视和互联网也尝试着“联姻”,共同推出既富有电视媒介的教化功能又兼具互联网元素的综艺节目,河南电视台和爱奇艺共同打造的节目《汉字英雄》就是电视和视频网站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汉字英雄》并不是一档纯粹的网络综艺节目,却是视频网站对综艺节目制作播出的一次成功试水。之后,爱奇艺又相继推出了诸如《奇葩说》《暴走法条君》《偶滴歌神啊》等颇受受众追捧的节目,并用独家网络播放版权吸引受众点击观看。2016年,优酷与银河酷娱联合推出了一档原创纯网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在第一季收官之作播出后,该节目以8亿的点击量震撼整个业界,堪称一道媒介奇观。

  资本的强势注入使得纯网综艺焕发生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居伊·德波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媒介奇观”的概念,媒介成为景观的制造者,在景观背后,商业资本的狂欢舞动加上利益的驱使,现象级的媒介景观不断产生,最终造就了媒介的奇观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介文化凸显出消费主义的倾向,而互联网场域的即时性、交互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倾向,享乐主义、拜金思潮和尚奢之风横行。纯网综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可以说,纯网综艺节目的血液里就流淌着消费主义的基因。商业资本的逐利性操纵着网络综艺节目的制作,恶搞、无厘头、黄段子、大尺度等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纯网综艺节目的消费主义倾向审视

  受到后现代文化的影响,消费主义投射到纯网综艺节目上,表现为商业资本的逐利特质,以及对于媒介主流意识形态下宏大叙事的解构。纯网综艺节目的受众以90后的 “网络原住民”为主,这类群体的思维方式往往与主流意识相悖,他们崇尚个性,排斥道德说教和规训。纯网综艺节目盲目地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节目内容逐渐偏离媒介文化的发展轨道,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消费主义倾向。

  1.视觉化:营造群体狂欢的假象

  在读图时代,电子媒介的便利性使得人们的视觉化感官需求被无限放大,视觉、图形和影像不断侵占着大众文化空间,人们不再满足于文字信息的接受,而是更加倾向于追求视觉化的效果,电子媒介冲击并威胁着印刷媒体的生存环境。图像成为这个时代最富裕的日常生活资源,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情境,成为我们文化的仪式。①综艺节目被这种视觉文化所裹挟,追求场面宏大、华丽和刺激的感官满足,纯网综艺更是受到视觉文化和弹幕文化的双重影响。作为一档现象级的网络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把对于视觉化效果的追求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角色的设定上,汪涵、应采儿和郭雪芙分别任局长和副局长,薛之谦等一众富于表现力的“网红”被任为高级特工,除了这些固定的角色设置外,节目组还煞费苦心地安排了几百名颜值颇高的初级特工,让节目在如今这个“看脸的时代”也充满了看点与槽点。同时,在情节的设置上,《火星情报局》还将电影元素融入其中,节目播放的一段短片中,一群外国美女身着黑色披风,手持枪械伺机暗杀特工,清一色的大长腿充满了好莱坞大片的风格,而短片中的美女杀手们突然穿越到节目现场更是带来了令人惊叹的视觉震撼。此外,节目组后期加上的各种“萌萌哒”的花式字幕与受众此起彼伏的弹幕交织在一起,让观者如同置身一个放肆戏谑、狂欢的广场中。

  2.娱乐化:纯粹追求“笑果”与“槽点”

  过度娱乐化是当今许多综艺节目的一个病症,媒体似乎摒弃了其教化功能,沦为一个逗笑的小丑,以满足受众对快感的追求。网络媒介的叙事策略解构了媒介宏大叙事,它在对充满各种规范、原则、束缚和限制的现实生活进行颠倒的同时,构成了对媒介宏大叙事的一种颠覆、对抗和解构。②《火星情报局》设置了特工提案的环节,旨在让特工们去发现地球人的一些不良习惯,并以此展开话题讨论。纵观已经收官的第一季《火星情报局》中所提到的54个提案,诸如“两个手使劲搓,搓个十几秒,会有鸡屎味”这样毫无意义可言的提案俯拾皆是。在一个个所谓的提案抛出之后,几名高级特工便开始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演播厅成了个人的秀场,偏离节目主题更是常有之事,所谓的提案没有实际意义,纯粹是为追求节目的“笑果”和吐槽点来刺激受众的注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论述了电视的泛娱乐化对人们思考能力的摧毁,他的观点同样适用于网络综艺节目。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③没有实际意义的节目内容已经不是在娱乐大众,而是在“愚”乐大众。

  3.低俗化:“污”力十足的嘉宾互动

  在被后现代思潮所席卷的社会,精英文化走下了高高的神坛,被民众戏说、解构甚至颠覆。综艺节目被商业利益所驱使,节目的文化价值逐渐偏向媚俗和趋众,尤其是在处于灰色地带的互联网上,纯网综艺节目的制作摆脱了许多政策的“紧箍咒”,用哗众取宠的炒作、肆无忌惮的性暗示,来勾起受众的深层欲望。整个纯网综艺生态圈已呈现出了明显的低俗化趋势。在第一季的《火星情报局》中,“段子手”薛之谦,“天天兄弟”钱枫以及有着“老司机”之称的张宇,在节目中的互动可谓“污”力十足,一些不雅字眼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节目中,并且充满了各种大尺度的肢体配合以及语言上的性暗示,不断地刺激着受众的视觉神经。而一向以儒雅博学著称的汪涵,经过了上一季“火星”的“淬炼”后,在第二季节目中的表现也让人大跌眼镜,与特工们一同开黄腔。种种大尺度的表演互动,赚足了受众的眼球,网民集体对“性”的消费在纯网综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4.商业化:花式广告与商业价值链的延伸

  消费主义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受到消费主义文化影响的纯网综艺,不可避免地带有商业化的特质。商业化逻辑的渗入使节目成为一种文化产品被生产、流通、消费。纯网综艺节目受利益原则的驱动,本能地选择取悦受众获得高点击率和高关注度,以此吸引广告。第一季的《火星情报局》广告招商额达到1.5亿元,第二季的节目在还未播出时就获得过亿元的赞助。如此“吸金”的节目在广告植入上也是颇费心思,节目现场除了各种硬性植入的品牌商标和主持人口播外,还包括了各种花式的软性广告植入。比如特工们在进行互动或个人“秀”时会把广告编入其中,节目中还播放各种广告创意短片,在为某洗发水做广告时,就将外星人元素运用其中,并且恶搞历史上“三顾茅庐”的故事。而为某面膜品牌拍摄的广告短片,因播出时间恰逢圣诞节,短片中便融入了圣诞元素,广告画面也是极尽唯美。相对于寡淡的提案内容,各种创意广告倒成了节目中的亮点,难怪被网友吐槽“用力过猛”。此外,第二季的《火星情报局》又将节目的商业链进一步延伸,开设了淘宝店铺,专门出售节目中出现过的各种特工同款,商业化氛围更加浓重。

  对纯网综艺节目消费主义倾向的反思

  对于纯网综艺节目的受众而言,应提高媒介素养,警惕被节目洗脑。“大众传媒通过生产欲望的符号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最终将导致人们陷入无止境的符号追求和符号崇拜中。”④纯网综艺节目颠覆了受众的明星崇拜,将明星“草根”化,营造一种群体狂欢的拟态环境,放肆消费“污”文化,节目充满了商业化气息,刺激受众产生深层的欲望需求。媒介与消费主义合谋,资本操纵着媒介文化产品的生产,受众成为上帝的同时也变成了被“愚乐”的对象,节目媚俗化、庸俗化、低俗化的趋势愈加明显,逐渐麻木着受众的感知神经,使他们丧失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

  另外,增加纯网综艺节目的人文内涵,提高审美品位,避免节目生命力的透支,也是对消费主义倾向进行反思的应有之义。网络综艺节目成为各种资本符号堆砌的商品,作为艺术品的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大打折扣,它虽然暂时满足了受众的消遣需求,却未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人文内涵的缺失终会透支节目的生命力。而众多综艺节目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内涵与情怀才是节目永葆生机的源泉,纯网综艺节目相比电视综艺节目而言,有着优质的播出平台与丰富的受众资源,加之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其发展前景本应更好,但是由于资本的过度介入和消费主义现象的泛滥,眼下,纯网综艺的未来着实让人担忧。为了避免成为只会绚烂一时的焰火,纯网综艺节目制作者应仔细考量节目的制作方向,做出真正经得起时间和受众考验的有着核心文化内涵与情怀的优质节目。

  注释:

  ①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②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版,第116页

  ③【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120页

  ④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版,第177页

  参考文献:

  ①【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版

  ②【法】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 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③蒋建国:《符号景观、传媒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向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4期

  ④杨静:《现象级网综“火星情报局”的传播学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年第16期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5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