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个案 > 正文

传统法治新闻在新媒体的转型突破

2017-02-28 17:13:07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2月下   作者:赵忻 蔡开元

摘要:——以微信公众号“海峡法治在线”为例

  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新媒体领域的主流产品。有别于微博“自媒体”式的快传播,微信的“公众订阅号”更具有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属性,实属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延伸。法治类报道属于严肃新闻,在贴近性、可读性和娱乐性方面先天不足,法治类媒体怎么运营微信公众平台,进而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价值?福建法治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海峡法治在线”做出了探索。

  定位:锁定法治热点,直击阅读痛点

  福建法治报在2015年7月更名后,进一步精准报纸定位,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增强全民法治信仰与法律意识,继续做福建法治进程忠实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记录者。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官微“海峡法治在线”定位为“您身边的法治好朋友,带您用法治视角看世界”,致力于把福建省政法系统权威的声音传递到移动终端,占领新媒体的传播阵地,发挥更大影响力。精准的定位使该号快速成长为福建省最具影响力的法律新媒体之一,半年内吸引粉丝超过20万人,并连续六十几期占据由检察日报和新榜联合发布的“中国法律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的“法律媒体”类全国前三名。

  实践:新媒体环境中的法治报道“四度”

  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受众自身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媒体使用的控制权。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有学者认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播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UGC(用户生产内容)对传播产生极大影响,媒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魔弹”,而更多地是根据受众的兴趣来提供信息。基于卡茨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阐释以及麦奎尔等提出的受众使用与满足的四种类型(消遣娱乐、人际关系、个人认同或自我确认和环境监测),“海峡法治在线”作为新媒体项目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等方面比传统的法治报道有较大程度的创新。

  (一)角度:重新包装法治新闻产品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曾这样解释过网络时代传播的“内爆”:“内爆瓦解了各种社会界限……媒体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去权威化,最终在普通大众中发散开。”依法治国时代,法治是每一位公民的刚需。而传统法治媒体善于做新闻,不擅长传播新闻,法治新闻常常生硬高冷,如何去中心化,改变“俯视感”,找到“小而美”的角度切入,让其在新媒体领域成为叩响人们心门的新闻产品,是摆在每一个法治宣传工作者面前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的关键是传而不仅仅是播。传播,不仅在于我们播了什么,而是粉丝能不能把我们播的东西传出去。这就要求新媒体运营者创新报道角度,提升驾驭公众话题的能力,只有角度新颖才能驾驭好公众话题,进而驾驭民意。微信上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价值观,最重要的是粉丝对文章的价值观产生认同,愿意去转发一篇文章。因此,需要我们提高重新包装新闻产品的业务能力:找准用户的阅读痛点,给出解决方案,引爆传播,弘扬正能量。

  2015年4月,福州市公安局开展夜查行动,整治滥用远光灯的行为。4月1日当晚,福州仓山公安分局查处了7名滥用远光灯的司机。“海峡法治在线”对这一题材进行了重新包装——运营者站在“过来人”的角度,以对未婚女青年的择偶观进行婚前辅导的方式,把滥用远光灯这一行为上升到可以一票否决一个男人的“可嫁度”的高度切入行文,然后分析为什么这一行为性质这么严重,导出福州公安对“滥用远光灯”行为严重危害性的分析。相较于传统法治新闻报道5W式的“硬”切入,这样的报道方式抓住了“婚恋”这个大部分人的痛点,用段子开头,用段子结尾,在中间又清晰地宣传了法治安全信息和部门的执法动态,抓住了粉丝眼球,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温度:与用户建立联结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范东升先生这样看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报业改革:“中国报业改革和转型不是简单地在平面的基础上增加视频等多媒体传播,而是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转变,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新模式。”

  因此,法治报道新媒体转型的根基也应是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转变。法治媒体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是否与有法治需求的用户建立了“联结”。法治新媒体需要通过创新的法治新闻产品、法治活动与用户建立一种关系,创建一种联结度,英文为engagement。这个联结度不是“注意力”,不是“点击率”。“注意力”最多是一种access(接触到),而不是engagement。其实,engagement在英文里原意就是“结婚”,是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与“注意力”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①由此,采集和分析主流用户的阅读习惯,精准了解法治需求是关键。

  2016年元宵节,“海峡法治在线”需要报道公安民警对元宵节花灯展的保障工作。对于这样一个“四季歌”式的老题材,我们采用“建立联结”的思路,策划了一篇《福州这个元宵节,是拼出来的!有你认识的吗?》。文章通篇用“拼”字来贯穿,“拼”在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拼搏的“拼”,二是拼图的“拼”。一方面展现公安民警辛苦执勤保障,另一方面体现民警为了市民的安全与家人分离,团圆饭、团圆照要靠“拼图”才能实现。最后,用民警和市民的一张张笑脸,拼出一幅元宵夜的笑脸墙,烘托在公安民警的付出下福州万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建立联结”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要用全新思维和设计整合,挖掘新闻事件的更多潜在价值,实现人文关怀和生态平衡的设计目标,让受众在新闻产品找到更多的阅读快感。

  “拼”出来的元宵节选在了元宵节当晚21点推送,这个时间点是市民们看完灯会回家的时间,他们在返家途中就收到了我们的这篇推送,了解民警执勤的辛苦,也找到自己的笑脸,这种即视感不仅使他们与公众号有了“联结”,也让“民警执勤”与自己生活的“平安祥和”、元宵“万家灯火”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文章的时刻,他们与政法部门、与当下正在发生的法治工作紧密相联。

  (三)信度:保持品牌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信赖的内在力量。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新媒体的组织、纪律、章法、阵势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使其公信力受到质疑。网络新闻学和公民新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硅谷科技新闻记者丹·吉尔默的《主动媒体论》就着重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网上的信息需要筛选,网民很难判断信息的可信度,所以媒体的品牌和公信力就显得很重要。

  面对法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种种舆论声音层出不穷,即时做出正确、迅速的反应,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是法治新媒体建设的重要原则。2015年9月16日11时27分,宁德蕉城区八一五中路菊池商厦楼下一花店发生火灾,商厦内一幼儿园被困。11时40分,福建法治报收到线索决定在官微上推送这一新闻,马上创建了一个8人的临时微信采编群。在协调采访的过程中,已有一家新媒体推送了火灾的新闻。突发新闻,抢的就是一个“快”字。别家已经推送,我们是否还有继续推送的必要?仔细阅读这篇报道后发现,内容主要是网友爆料和网友拍的现场图片,缺乏权威声音,被困孩子的人数说法各一,火灾的原因特别是权威部门的信息没有提及。

  为此,福建法治报记者分成三组,一组向当地教育、消防等部门了解商厦和该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一组赶赴现场采访;还有一组到医院了解孩子的伤情;而福建法治报宁德籍的工作人员向当地亲朋好友收集一手的视频、照片和群众的声音。下午2点20分,《突发!宁德商厦大火,楼内幼儿园300多名孩子被困,火灾原因是……》一文推送,重点报道公安消防队员如何救人的细节,6个小时内,阅读量突破了10万+。全文服务政法系统,为政法部门发声,传播公安消防工作的正面声音,消除了舆论不明的负面影响。

  媒体官微因为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背书”,较其他新媒体具备了更多公信力,而法治报道的新媒体尝试更离不开坚持专业主义、维护其媒体品牌及公信力,所以保护自身品牌和媒体公信力是第一要务,在传统媒体转型的复杂时刻更要爱护好品牌这个宝贵的优质资产。

  (四)态度:输送有价值的观点

  如今,内容生产的门槛很低,泛资讯类信息的同质化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有态度的观点性内容,成为在新媒体平台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海峡法治在线”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在各个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发生之时,推送了大量有法治评论性观点的文章,如《怎样看待“母亲偷鸡腿给女儿过儿童节”?》《吸毒的人生可怕成什么样》《学霸自杀,父母到底该怎样爱孩子?》等。

  2016年6月27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民法总则草案出炉,其中,“胎儿也有继承权”成为各大自媒体的标题。法治类新媒体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消息类报道,做出更具法理意义的有思想性的文章?“海峡法治在线”的报道把继承权回归到权利中的一种,把其分为期待权和既得权两部分,把一个消息类的法律信息制作成了一条有态度有思想的深度报道。

  在信息爆炸时代,谁争取到用户的注意力,谁就能胜出。而源于信息却高于信息的有态度的新媒体法治新闻产品,才能担当起发出理性、坚毅有温度更有态度的声音之责任,为事件回到法律轨道提供路径,为舆论回归理性和秩序提供逻辑支持。

  结  语

  “海峡法治在线”对于传统法治报道向新媒体转型的实践和研究已经逐步展开,并在国内省级法治专业媒体中占得先机。在接下来的探索中,“海峡法治在线”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对新媒体工作的指示要求,努力做到创新理念方法,推动融合发展,创新话语体系,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强化服务意识、传递服务信息,为法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张桂萍:《转型与升级传统媒体的互联网+》[M],南方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文献:

  ①李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日报》,2016年9月6日,第14版

  ②王松苗:《法治评论道与技》,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单位:福建法治报)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2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