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
首页>专题 > 正文

中青报实习感言

2005-12-15 16:07:03

来源:   作者:单小亮

摘要:

  在中国青年报实习四个多月了,这里给予我的感受与教诲一言难尽,聊借此文以作小结。
  昨天(11月18日)晚上来到报社,听我们经济部副主任王尧老师说,他要转调了,一时不知该如何说好,除了恭喜感谢之辞外,心里还有很多复杂的感受。
  想起四个月前的暑假,自己还在别的报社实习,当时十分犹豫,是继续做下去,还是选择其他?后来就决定来自己最崇敬的报纸——中青报实习,没想到这一做就是近半年了。
  当时决定来中青报的唯一理由,就是要给自己最大的压力,也给自己最大的机会和选择。特别是当自己已经立志做新闻这一行时,我觉得自己不应给自己后退的余地,也不要给自己不继续努力前行的借口。
  还记得那一天,当手里拿着中青报那张淡红色出入证时,满心都是激动:我终于进中青报了,我终于进来了,来到自己十分敬重的非常优秀的记者编辑当中了!记得那天回到在北师大的宿舍时,我竟把自己的出入证向要好的朋友们“炫耀”了一番,自己也逐渐开始以“准中青报人”自居了。
  接下来就开始做新闻了。
  开始的第一个月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准确地说,是不好。自己拼命地跑了几个会议,见到了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专家学者,也绞尽脑汁写了十几篇稿子,兴致勃勃地给王尧老师发过来。结果呢?全部“枪毙”,理由是还没有熟悉中青报的风格,特别是经济版的更为严格的要求。
  失望产生了,疑惑产生了。失望 的是自己的不争气,疑惑的是自己做新闻的能力,甚至对自己能不能做新闻产生了怀疑。
  和我有一样感受的实习生还不在少数,很多一起来的实习生陆续都走得差不多了,我是不是也该就此结束呢?自己想了很多,思想也斗争了好久,最后决定还是留下来,把自己逼上“绝路”,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出好新闻。
  8月16日,终于看到自己在中青报的第一篇稿子出来了,题目是《浙江大学生生存训练折射就业压力》。记得当时为了采写那篇稿子,和另一实习生跑到浙江师大那群学生住的地方蹲了好长时间,很晚了才回来。等稿子出来了,心里自然是高兴。
  紧接着在法治版上见到了自己的第二篇稿子,《揭开网上传销的神秘面纱》。看到这篇稿子出来时,欣慰的不仅是稿子的见报,更在于它的“揭黑” 性质。
  采写新闻逐渐上手了,渐渐写出了中消协尴尬、熊德明遭遇、邮市顽疾、嘉年华疑惑等十几篇稿子,也逐渐对中青报报纸风格与新闻标准有所了解。做真正的公众新闻,做对时代进程有建设意义的新闻,做对得起读者和自己良心的新闻,做一般媒体敢想而没有勇气去做的新闻,等等,这些都是我对中青报点滴的理解。
  记得有一天在4楼传稿子时,经过一个办公室门口,听一个记者说,里面坐的那人两个人就是李大同、贺延光,当时心头立即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一下子竟冲了进去,没有半点犹豫,以至于见到他们不知说什么是好。
  没想到自己开口的第一句话竟是“我很崇拜您”,过了一会才醒过神来,说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佩和崇敬,并向他们要了名片,现在还藏在我的笔记本里。
  给我很深印象的还有今年刚进报社的几个新记者,特别是教育版的李斌,他们身上透露的激情更是让自己心潮澎湃,甚至有一种冲动。和李斌一起做了篇调查性稿子《部分地方院校成考研基地?》,事后反响非常大,很多读者来找我,有的赞赏,有的批评,甚至被文章涉及的学校和人指责过,但现在回头想想,心里还是很宽慰的,我自己对得起我写的稿子,我会对自己的采访对象和报道事实负责的。
  当然给予我最大帮助的,还是经济部的编辑老师,他们对我们实习生的帮助全然是无私的。在学校时,有老师说过,一般报社都不愿带实习生,因为像我们这样新闻业务不扎实的实习生对于编辑来说,其实更多是一种负担。
  有一天晚上,和经济部董时老师聊天,说起中青报的历史,她很感慨,说现在的中青已不比以前了。我不是很清楚中青的历史,但对现在的中青有一定的了解,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有新闻理想的人追求和奉献的地方。
  在这里,薪水不高,待遇一般,需要付出的却很多,但仍有一大批人执着地坚守在这里,仍有一大批年轻人争抢着进入中青报,这些正可见得她的独特魅力所在。
  想到自己,惭愧而又幸运。惭愧的是自己的年轻与涉世不深,幸运的是遇到这么一群和自己有着执着追求的新闻人。我自信自己是一个有着新闻激情和新闻理想的人,所以也一直渴望着能加入中青报这支新闻队伍。
  最后,写下自己十分喜欢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
  我们深知前行的艰辛。我们怀着热肠,我们彼此取暖。我们是同行,我们在同行。
  我们从不放弃。我们是一群新闻人,我们为新闻而生,我们为新闻而来。我们是同行,我们在同行。
  我们从不气馁。我们深知中国这艘巨轮在现代化远航中可能遇到险滩恶浪,而我们愿做高高的桅杆上的“守望者”。
  我们从不松懈。我们忠诚于自己的守望职责。
  我们为自己的职业自豪!
  2004年11月19日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