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专题 > 正文

疫情类短视频传播中多元主体的协作与认同

2020-10-29 11:21:39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0月上   作者:郑晓迪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类新闻信息因其重要性和受众关联性强备受公众关注,占据短视频内容的重要部分。在疫情类短视频中,多种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类新闻信息因其重要性和受众关联性强备受公众关注,占据短视频内容的重要部分。在疫情类短视频中,多种重要角色主体参与制作,共同成为公共新闻信息的生产主体,形成自组织协同合作生产的模式,在疫情类新闻信息的信源挖掘、信息创作、信息编辑和信息互动中形成协作、共创和分享的关系,促进了疫情类新闻信息的高效、生动传播,也强化和确认了自我和集体身份的认同度。

  疫情类短视频传播中的多元主体及其身份属性

  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众相关性大,故该话题的新闻成为疫情期间被关注的焦点,持续占据各类新闻平台的头条和热点,在新闻报道比例上也占压倒性优势。短视频形式与传统图文新闻相比,具有传播形态生动、核心观点聚焦、可参与度高等特点。加之短视频平台视频制作与编辑功能简洁易操作,参与门槛低,人人都可以进行视频制作、编辑和传播,在疫情发生后,短视频内容中此类新闻创作呈井喷态势,其中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这丰富了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向公众呈现了不同的媒体景观与社会层面。

  自我身份认同可翻译为“self-identity”,表示个体对自身身份属性的认知、追寻和确认。英国社会学家贝特·汉莱密认为,人类的自我认同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是自身对社会身份的定位和确定,人们在自我身份中遵循一定规范建构群体的社会意义,具有稳定性特征。在疫情类短视频的创作主体中,包含媒体官方账号、政府官方账号、医护人员群体、患者群体、志愿者群体、留学生群体、普通公众以及各类网红自媒体等,分别从不同身份和视角来关注、呈现和传播这场疫情的状况。不同主体参与短视频内容的制作与传播的内驱力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通过参与新闻信息传播达到身份的确认与强化,以在社会景观中更好、更准确地扮演自身身份角色。

  疫情短视频中多元主体的信息生产与互动机制

  疫情类短视频的多元生产主体之间形成一种自发的协作关系,这些生产主体既包括专业的新闻生产组织机构,又包括各类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还包括卫生医学类专家,是专业机构生成信息(OGC)、用户生成信息(UGC)和专家生成信息(PGC)的联合。在疫情类短视频生成过程中,各身份主体基于对自我身份的界定和认同,在短视频的信源线索与主题内容、短视频编辑、短视频传播及共享互动中形成一种协作、共创和分享的关系,打破了传统新闻信息的生产模式,丰富了疫情类新闻信息的内容,共建了内容生产与互动中的公共性。

  1.短视频新闻信源的话题共享与内容协作

  基于不同身份的传播主体有不同的社会角色,丰富了短视频新闻信息的信源,信源话题共享使得短视频信息的丰富性增加,社会不同层面的景观得以展现。专业的媒体机构组织和政府官方媒体的短视频信源一般来自政府公告、媒体爆料以及互联网热门话题等,这类信源的特征是可信度高、权威、官方和宏观,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播,信源缺点是很难深入公众生活内部挖掘有价值的信源,而普通公众、网红自媒体等群体的信源多来自公众生活,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能够为专业媒体机构和政府官方媒体提供更加生动、多元、有切近性的信源内容,而专业的医护人员及专家在短视频信息舆论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在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此类信息的可信度和关注度颇高。这三类生产主体的信源与内容相互补充、相互丰富,使短视频信息的信源趋于多元化、内容趋于多样性。

  在疫情类短视频的信息构成中,三类群体生成的UGC、OGC、PGC信息相互协作,信源共享使得舆论中的三方话语权得到充分释放,对社会的公共信息系统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在疫情暴发后,全国公众高度关注疫情发展动态,专业媒体机构和政府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以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出来,形式简洁、易于接受且受众众多,公众还可以通过发布主体的权威性来辨别信息的真伪,所以专业组织生成的短视频信息的可信度、阅读率和互动率颇高。专业组织除了自上而下的权威信息外,还从公众群体和专家群体发布的短视频中吸纳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疫情期间,公众群体发布的求助信息、正能量信息以及建设性信息等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官方议程与民间议程相互融合才能促进官方信息和民间信息的相互流动,促进社会共同进步。澎湃新闻的短视频内容中,除了自身信源视频和政府信源视频外,还发布了很多普通公众的短视频,例如“老人宅家50天,跑步513公里”“皮卡丘为返程援鄂医护送行”“中国背包客被困伊朗一个多月”等。

  此外,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及专家发布的短视频迅速得到官方机构和公众群体的关注,因其专业化内容直接对社会产生知识传播价值。例如疫情期间代表专业群体身份的“丁香医生”的短视频内容聚焦新冠肺炎,粉丝剧增,仅抖音平台就有近千万关注,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普通公众,对专业卫生知识都高度关注,并为其视频制作提供可靠信源。

  2.短视频新闻编辑中的技法趋同与呈现形式互补

  随着视频编辑工具和各类软件应用的普及,视频的制作和编辑门槛不断降低,操作界面简洁易用,各短视频平台也提供了便捷的视频编辑功能,每个公众都可以进行短视频的制作。短视频新闻编辑的技法逐渐趋同,专业机构专业从业者和未经过专业新闻训练的公众都使用类似的软件和平台进行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在编辑手法上专业组织机构和普通公众也相互借鉴和学习。

  在疫情类短视频的传播中,不同身份的传播主体在使用短视频编辑软件和工具时,呈现技法趋同与呈现形式互补的特征。例如新京报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短视频专题中,除了使用专业主持人的播音外,还经常使用短视频流行的“机器读法”配音,央视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在疫情类短视频编辑中使用疫情期间流行的背景音乐,尤其是一些激昂的、温情的、励志类型的网友创作的音乐,使得媒体机构创作的短视频更具亲和力。新华社一改严肃形象,使用网红歌曲《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为背景音乐,为援鄂医护人员制作的视频专题感染力和节奏感颇强,受到公众喜爱。

  同时,非专业机构创作的短视频呈现“类专业化”特征,UGC和PGC主体创作的视频加入了一些OGC专业化手法,例如采用在短视频横屏上方加入大字幕、给视频配主持音、自身素材与官方素材混剪、叙事方式宏大客观、蒙太奇镜头剪辑、在视频开头结尾加入版权LOGO等方式,使得其短视频具有严整、大气、专业等特征。

  3.短视频传播与互动中的话语融合和集体认同

  短视频在传播和互动中呈现不同创作主体之间的话语融合特征,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从微博上的博弈属性走向短视频的协商、互动、融合属性。因疫情新闻的特殊性,一些官方权威信息和专业信息首先通过专业机构、政府官方媒体账号或医护专家账号首发,公众群体会自发转发、分享对公众有告知、警戒、服务等功能的官方信息,形成多个传播节点和传播链,使得重要官方信息能够通畅迅速地传遍平台。公众身份主体创作的短视频信息,也会因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引发官方媒体、政府机构及专家群体的注意,形成信息的传播、传达和回应信息对流,有利于公众诉求的表达,民间信息也能引发政府、媒体和专家群体的关注,促进公共卫生事务的迅速解决。在短视频内容的评论互动中,官方账号尝试融入普通公众幽默、诙谐的话语,在语句使用和语言风格上呈现明显的亲民性特征,甚至频繁地使用网络流行语,以改变高冷严肃的形象,拉近和网友的距离,体现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交融。公众在短视频的评论中,发声也趋于理性化,网络极化现象罕见。公众也尝试以政府视角来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通力配合,通过信息的交互与传递,实现政府信息的通畅传递和公众意见的合理表达。

  符号互动论和认同理论框架研究了集体身份产生的过程,认为人们在信息符号的互动中产生意义,而这种意义的社会性表现为群体的共同理解。在此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信息“合作”会形成双方内化的集体身份,信息互动的双方形成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性、自我约束四个属性的关系。在疫情类信息传播中,不同主体基于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在疫情类短视频的创作、传播和互动中,经过信息的连接形成共同体,逐渐形成信息共建新闻“公共性”的效果。不同主体在相互对话、沟通中不再仅是自我身份的角色,而是逐渐形成一种集体身份认同,这种集体身份是建立在面对疫情的中国人民的自我认知与团结协作基础上的,在参与短视频传播、评论中各主体之间凝结成一个集体身份,并通过信息的互通协作强化了这种共同体关系,形成短视频新闻信息助力抗疫的效果,并在公共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宅家就是爱国”“双黄连防肺炎是谣言”“疫情后最想做什么”等主题的传播中,公众力量、专家力量和官方媒体通过参与话题、相互转发热门视频、评论点赞互动等方式通力协作,将此观点传递得通俗而透彻。在此次疫情类短视频传播互动中,不同身份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互动形成话语交融和身份同一性,既往同为炎黄子孙的集体身份与共同战“疫”的中华儿女的集体身份均被强化。

  结  语

  疫情信息的传播在当前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信息流动的及时性和渗透力至关重要。在此次新冠肺炎暴发过程中短视频发挥了其优势,多元主体进行协作式的新闻信息生产,这一方面使得公共舆论空间中各方主体的声音都能够便捷、迅速地表达,通过共享信源话题、编辑手法互补、话语融合等使新闻信息具备协同性特征;另一方面不同主体基于其主体身份认同发布的信息内容又有差异,而在疫情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各方主体又体现出通过符号互动和信息协同达到信息共建的目的,形成了中华儿女集体身份基础上共同抗疫群体的集体身份,这促进了不同社会层面的话语表达,通过短视频疫情信息,全民参与有效助力疫情防范与控制。

  【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认同理论’视域下沂蒙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路径研究”(项目号:19CDSJ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美霖:《短视频平台或成战疫“微”光》[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年3月23日

  ②冉莉:《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人文精神与责任》[J],《传媒论坛》,2020年第5期

  (作者为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0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