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刊首快语 > 正文

打破界限,在融合中做“多面手”

2015-12-02 10:28:31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1月下   作者:唐述权

摘要:现在流行跨界,正所谓技不压身,多多益善。

  常被人问:你是编辑还是记者?我一般这么回答:在单位主要是编辑,出去是记者。我大部分时间坐班,以编辑工作为主,也会涉及采访。如果有任务外出,带上记者证,又成了记者。

  在网络媒体,身兼多职、多个身份是很普遍的现象,记者和编辑这两个角色也会随时切换,界限变得模糊。在网络媒体中,不少人不止这两个角色,还会扮演前期策划的美编设计角色、参与技术实现的产品经理角色等。现在流行跨界,正所谓技不压身,多多益善。不再完全区隔编辑和记者的功能定位、各种技能融合,应是一种趋势。

  编辑与文字记者的融合是最常见的。过去,记者外采回来,与编辑沟通,参与修改,以及制作推广页面、专题等,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在现在的媒体中,有的人今天做编辑工作,明天就可能采访写稿。这种情况在人民网经常出现,一人分饰两角经常发生。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9月、10月接连出访美国和英国,受众关注度非常高,人民网各部门总动员。除了日常编辑工作,编辑还要承担重要稿件的采写任务,稿件形成后,再以不同形态在PC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上发布,有的还在人民日报上落地。

  两会报道、十八大报道等战役性报道,以及重大突发事件中,派往现场的记者人数极为有限,而工作量又非常繁重,就很需要“多面手”。在“9·3阅兵”这一重大报道中,人民网的摄影记者当日在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挑选出其中100余张阅兵和长安街建筑照片,再进行复杂图片处理。在设计师帮助下,将阅兵照片铺到一张以长安街为背景的长卷上,再现了阅兵实景,形成《9·3阅兵全景卷轴收藏版》这一大型图片动画作品,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没有摄影记者全程参与编辑,这一作品是无法呈现的。

  重大突发事件更考验各种技能的运用。今年“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事发凌晨,我和同事驱车从北京赶到爆炸现场,在现场几百米远的地方第一时间发回文字、图片、音视频。在单反相机不便使用的情况下,我们用手机拍摄,传回后方。后续增援的同事也一人承担多项任务,采写、摄影、摄像、无人机拍摄等,交叉进行。

  如今,编辑、记者、设计与技术的融合可能是最高的融合形态,很大程度上,媒体人扮演了产品经理的角色。去年,我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为基础策划了“老赖排行榜”,可以查询全国及各省、各市的“老赖”排行,还可按失信金额、失信时间、失信次数等排序,后以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名义发布,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个项目主要由我和同事承担,覆盖了编辑、记者、设计、技术、对外推广等多角色功能。

  放眼全球,各大媒体在媒体跨界融合上已经迈出很大步子。纽约时报近期公布数字化战略,并组建快速反应团队,对从业者在能编能采、与其他部门融合、各种报道形态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去年或更早,纽约时报一再强调数字化转型,打破记者和编辑的界限和部门壁垒,要求加强与技术、设计等部门的合作,参与到新闻产品的各流程当中,实现部门融合。

  在全媒体时代,并非每个人都要成为“全能型记者”,但我们要尽可能地涉猎不同报道手段和技能,不要求都精通,但应有一定的认识与初步掌握。这样无论在独当一面时,还是在团队合作时,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专长,就能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人民网要闻部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