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刊首快语 > 正文

媒体崛起与文化衰落

2016-01-31 03:36:00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下   作者:蒋卓

摘要:   有了互联网,我们再也不需要送别诗了。我们的精神狭隘得越来越经不起复杂的思考,而资本、媒体、娱乐业却可以慰藉心灵。

  我坐在面馆里,恍然想起两人,一是王弼,一是李贺。他们虽然不在同一时代,却面临着共同的问题。

  王弼是三国曹魏时期的哲学家,王晓毅在《王弼评传》一书中说他“成功地解答了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等一系列学术难题”,“全面刷新了《老子》《周易》和《论语》,奠定了魏晋玄学的理论基础,将中国文化引入儒道融合的新时代”。而世界留给王弼做完这些的时间只有24年。

  李贺是谈到唐诗绕不开的人物,杜牧为其诗集作序时评价李贺的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宇文所安在《晚唐》一书中写道:“李贺的特质在诗歌中比在现实世界中更能完美地体现。”李诗存世二百余首,世界留给他写完这些作品的时间只有27年。

  在王弼的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极慢,对人们来说,先秦故事并未走远,知识界还在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争论不休,无疑那是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入唐以后,送别诗的重要地位及其承载的离别之情,同样缘于信息匮乏。这样的时代却能孕育知识巨匠、文章巨公。

  由于年代久远,王弼的读书生活已不可考,但从其同代人——钟会所受教育中可以推测一二。《三国志》记载钟会“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闻异训”。王弼除去家传万册书籍的家学渊源外,有足够的时间积累知识是成就学术地位的重要条件。

  李商隐曾作《李贺小传》,说李贺终日骑一巨驴,背古破锦囊,路上有灵感所得便记下投入囊中。世人都言李贺“鬼才”,谁知“鬼才”背后也要下足够的工夫。

  纵观整个信息匮乏的时代,知识与诗歌就是对信息最大的占有,但以电视普及为代表的媒体崛起终止了这一传统,知识与诗歌成为沉浮于信息流的沧海一粟,有太多内容既比它们有趣又比它们实用。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讨论过媒体崛起对社会的影响,他的结论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对娱乐怀有无尽的欲望,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的庸俗文化,“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他批判的是电视时代,那个时代正离我们远去,然而在互联网的“庆功宴”上,我们看到技术突破让这种冲击变得更剧烈了。

  有了互联网,我们再也不需要送别诗了。我们的精神狭隘得越来越经不起复杂的思考,而资本、媒体、娱乐业却可以慰藉心灵。虽然我们拥有超越任何时代的数据,但知识与诗歌的价值并不通过数量来衡量,其价值体现在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道德追求的高度,显然海量信息并未带来这种高度。媒体形态不断升级,世界把更多能量消耗在“无规则的游戏”中了。王弼、李贺用20余年完成了今天世人一生也做不到的事,不朽的成就与短暂的生命是他们面临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当今人们来说几乎并不存在,因为我们既不会化作不朽又似乎有用不完的时间。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