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院长视点 > 正文

考量传媒人才的四个维度

2015-09-10 13:48:24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上   作者:张昆

摘要:一个优秀的职业传媒人,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全面发展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深刻的人,一个有杰出专业才能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富有人间温情的人。

  ● 张  昆

  在媒介化社会,信息传播对人类社会的渗透超越了此前的任何时代。传播不仅刺激到个体的感官,更是深入其心灵,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甚至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行也严重地依赖于媒介的传播。在这个意义上,称传媒人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环境的瞭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神等等,一点都不为过。

  作为一个传媒人,究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或者一个传媒人在其职业生涯中怎样才能够满足社会的期待?作为一个以培养传媒人为己任的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从我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深感考察一个传媒人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期待,应该从四个维度即长度、宽度、高度、温度着眼。

  长  度

  所谓长度,指的传媒人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新闻传播的历史经历过一个非职业化到职业化再到非职业化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的群居时期,生产力低下,传播是人的一项本能,每个个体都是信息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接受者。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信息传播职能开始从一般的生产活动中剥离开来,出现了最早的传播工作者,如行吟诗人、“包打听”等。到了工业化时代,信息传播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媒介的产业化规模越来越大,传媒人群体也日益壮大,对传媒人知识与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进入传媒行业的门槛相对较高。

  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崛起,信息传播又一次模糊了职业与非职业的界限,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时代。似乎谁都可以是传媒人,谁都可以做传媒工作。其实不然,网络化时代看似抹杀了传媒职业的门槛,但是在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社会更加需要权威的声音,职业传媒人的公信力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这种权威性、公信力与传媒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长度决定了传媒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长度意味着崇高的专业理想、超凡的职业见识和倚马可待的专业技能。一个没有长度的人,绝对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传媒人。

  宽  度

  对于传媒人而言,宽度意味着开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完善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这个万象更新、复杂如麻的信息时代,每个事件,每个问题,每个人,每个过程,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正如恩格斯早年所说的,正是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交织成了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

  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媒人应该对自己报道的事件、人物、过程有透彻的理解,应该对横向纵向坐标轴上的新闻有立体的把握。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与方法,去全方位地透视。由此决定了,仅靠单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传媒工作的需求。我们常听那些资深的传媒人讲,新闻工作者应该是杂家,应该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也就是说,传媒人的知识结构应不限于新闻学,而应该涉猎与传播相关的其他学科,诸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建构广博、合理的知识体系。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他们不仅能运用新闻的价值尺度去评估,还能够根据其他学科的学理与方法,进行多角度的立体审视,触类旁通,由此及彼,游刃有余地驾驭报道过程,全面地揭示事件蕴含的历史意义。

  高  度

  它指的是思想的高度、道德的高度、政治的高度,也指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精神。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形象地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更多的人把传媒人视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道德文化的传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切都要求传媒人具备穿透雾霾、烛照万物的洞察力、宏观统筹的大局观,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万象,不张皇失措,不人云亦云,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利益所左右,不屈从于权力,而能够本着理性的精神,从政治大局、道德精神的高度,独立地审慎思考,客观报道,公平立论。只有这样传媒人才能排除各种干扰,驱除阴霾,正确地引领社会的航向,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正能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传媒人格局狭隘,见识不高,缺乏大局意识,没有起码的道德操守,我们无法想象他们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善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行自己的职业使命。

  温  度

  所谓温度,就是人性、人情味,就是爱人,就是敬畏生命、同情弱者,就是慈悲心肠。一个传媒人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敬畏生命,对于弱者能够自然地流露出关爱之情,应该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专业追求与人性的善良发生冲突时,应该回归人性本身。人不是一般的动物,主宰人世间的不应是丛林法则。莎士比亚曾经强烈地批判意大利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把他称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因为在他留给后人的著作中,对那些野蛮的、悲惨的谋杀和权术,用一种陈述事实的笔调,在必须加以谴责的地方,他也毫不动感情,使人感到他对历史的陈述过于冷酷,以至于令人心寒。

  事实上,在新闻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挑战人伦底限的报道。如大量记者簇拥在医院病房外等待着病人死亡;为了生动地报道,一些记者内心平静地摄下报道对象自杀的场景而不加阻拦;对于事故或灾难的受害者,丝毫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毫无顾忌地提问,对他们施加再度的伤害;还有对刑事案件、战争场面血淋淋的呈现,对于搏杀动作的肆意渲染,完全不考虑对青少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情况,对于富有道义责任感、具有悲悯情怀的记者而言,是绝对不能原谅的。

  结  语

  以上所述长度、宽度、高度和温度四个维度,是考量每一个合格的职业传媒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

  一个传媒人如果没有长度,或者长度不长,也就是说,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没有达到及格线,那他只能做一个业余的传媒人。正如当下的流行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他只能是这些普通的“人人”中的一员。

  如果一个传媒人有长度没有宽度,或者宽度不够宽,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视野相对也比较狭隘,他就很难有大局观,更难有全局思维,其想象力也会受到局限,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他能够借以解读分析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也是有限的,由于难以调动必需的知识资源,社会对他的期待也难免会落空。

  高度对于职业传媒人而言,尤其重要。因为这个高度不仅是思想的高度、政治的高度,更是道德的高度,是穿云破雾的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有高度的传媒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入木三分,主次分明,有理有节。有高度的人,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果没有这种高度,纵有杰出的专业技能,巧舌如簧,妙笔生花,也只能是一个肤浅的传媒人。

  同样,一个没有温度的人,一个没有爱心、同情心、人情味的人,即便他有坚实的专业素养、杰出的专业技能、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博学多才,触类旁通,也难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能够吸引他注意力的只有冲突、血腥、色情,在他的心里只有本能、贪欲和利益,生物的动物性支配了人的社会性。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健全社会所需要的传媒人。

  环顾宇内,当下中国的新闻传播领域,能够通过这四个维度全面考量的传媒人有多少?可能很难做出乐观的回答。我长期致力于传媒人才的培养,深感社会对优秀职业传媒人的殷切期待。我以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传媒人,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全面发展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深刻的人,一个有杰出专业才能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富有人间温情的人。这是媒介化时代社会最大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职业传媒人,是新闻传播院系能够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也是新闻传播院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