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首页>前沿报告 > 正文

记者会不会变得无足轻重?

2015-11-09 21:30:01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1月上   作者:庄电一

摘要:  不能自轻自贱,更不能丧失社会的良知,把自己降低到被别人轻视的地位。

  记者好像越来越无足轻重了

  互联网把我们带入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可以采录、制作、发布、转发新闻。越来越多的人在“抢记者的饭碗”,干着记者的活,而真正的记者有时反倒被晾在了一边,成了一些新闻事件的旁观者。

  回顾最近一个时期在网上爆炒、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事件,有许多是由民间人士最先披露的,而不是由专业记者采访报道的。有些事件,是在网上炒作之后传统媒体才介入的。有些传统媒体不仅被动应付,而且被网上传播的东西牵着鼻子走。

  新闻“扎堆”的现象屡见不鲜,真正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许多媒体在“炒剩饭”。地市媒体报了,省级媒体报,中央媒体再跟着报,转来转去。除了被报道的对象关注、除了一些单位对报道采取实用主义态度而有所回应外,还有多少人会关注那些不痛不痒、不着边际、云山雾罩、空洞乏味的稿件呢?

  于是,有记者感叹:新闻工作,不那么神秘了,也不那么神圣了!传统媒体和专业记者,正被边缘化!有记者发问:自己的工作是否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有记者甚至对职业前景产生怀疑:记者究竟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还有没有影响社会、匡正时弊、扭转事态的能力?难道只能随声附和、敲敲边鼓?

  有一个动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忧虑:有好几位在新闻战线颇有影响的记者“跳槽”了,有为数不少的骨干记者正准备改行。就连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强势媒体,也很难留住其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采编人员。仍然留在岗位上的人,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找不到工作方向,只为完成考核指标、拿到绩效工资而工作。尽管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表现,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

  记者为何变得无足轻重?

  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不是互联网带来的,也不是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介入带来的。互联网的繁荣,只是增加、丰富、扩大了信息的传播手段而已,带给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不是、也不应该是负面影响。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是能否适应互联网时代、能否主动融入互联网,能否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危机,是仍然沿用旧有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价值判断,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是仍然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是不能主动地投身改革,切实转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

  对于一些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来说,迫切要改变的有很多。而自轻自贱,唯权势马首是瞻,唯大款好恶是举,为一己之私而追腥逐臭,为个别人吹喇叭抬轿子,被心术不正者所利用,自觉不自觉地给别人当吹鼓手、敲门砖、保护伞、胭脂粉,都应在改变之列。一个不管百姓疾苦、只是一味地围着官员转、把官员的所有活动都当成新闻的媒体,怎能让人觉得可亲可近?一个仅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不惜拿出大量篇幅为一些品行不端的“企业家”大唱赞歌的媒体,怎能不让人反感?一个专门盯着文体明星,以炒作他们的绯闻轶事为快事的记者,怎能赢得尊重?不要说不被别人尊重,自己也挺不起腰杆来。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一个有职业操守的新闻记者,不仅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而且要有尊严、有操守、有境界,不能自轻自贱,更不能丧失社会的良知,把自己降低到被别人轻视的地位。

  记者如何不变得无足轻重?

  不让人觉得无足轻重,记者就要担当起历史使命,拿出足以让人看重的“拳头产品”。拿出“拳头产品”,要靠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的挖掘,要靠善于发现新闻的慧眼,要靠带着社会责任感的写作,要靠为民代言、匡扶正义的胆识,要靠敢于同丑恶现象斗争、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勇气。

  当我们真的向社会传递了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真的为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真的反映了百姓的疾苦和心声并为他们排了忧、解了难,真的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让丑恶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真的针砭了时弊、纠正了一种乃至多种错误倾向,真的扭转了事态、改变了进程、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那么全社会都会对我们刮目相看,我们也就不再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了——对一个媒体是如此,对一个记者也是如此。

  (作者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1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