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前沿报告 > 正文

规范缺失下的“爆款”新闻差错

2017-11-08 18:22:41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0月上   作者:宋守山

摘要:  在网络时代,讲规范,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采编的流程中来,以少犯错、不犯错。

  媒介技术进步倒逼传媒变革,改变传媒生态,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就包括伴随网络普及,媒体规范意识淡化,导致审核不严谨、把关不严格,记者习惯于“网络采访”,基本功缺失。

  当网络传闻变为“记者”们的“唯一”信源,流量、“10万+”成为“唯一”的考核指标,炒作成为必要手段,打造“爆款”成为唯一追求,不免会差错横生,因此产生导向问题、虚假新闻、“三俗”新闻,成为网络“爆款”话题的新闻时有出现。

  政治意识不强,舆论导向出现偏差

  导向问题是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传统媒体的采编过程中,十分注重引导社会舆论,抵制有害虚假信息。但随着采编规范的缺失,特别是新传播形式的出现,在新闻采访、编辑、标题制作、审核、刊发等环节上出现了一系列影响主旋律的现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首先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责任意识不强而造成采编过程中的重大差错。在编辑制作版面的过程中,存在因为缺乏必要的政治敏感性,出现版面导向问题。2016年2月20日,南方某报地方版新闻标题《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与另一则图片新闻《魂归大海》紧挨在一起,而被网友在网络上恶意解读,造成了不良影响。

  媒体配图,也多次出现严重差错。2005年6月18日,《南昌晚报》头版将《深圳罗湖区女公安局长受贿被判15年》的配图,错误地配成公安系统一级英模任长霞,《南昌晚报》也因此受到处分。但在6月26日复刊时,又再次出现错误,将《未成年人不适用行政拘留》写成《成年人不适用行政拘留》。

  因采编流程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审校制度而造成的导向问题也时有发生。2015年11月12日,《三亚日报》第4版“城事乡情”版新闻《三亚下拨3000万元建19个村级活动场所》中,出现“据了解,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主要由因贪污和受贿部牵头……”,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第二天,报社微信公号发文致歉。同时,报社电子版撤换,并重新组织版式。从新替换版面看,原文应为“据了解,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主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

  在媒体的采编过程中,还有一类政治问题也会出现,比如,对地图的使用,会涉及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问题。在刊登广告中,对广告图片中隐含的文字,也应该注意,某报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泄密事件,将当地驻军情况详细刊登了一个版。

  采编制度落实不到位,差错频现

  媒体差错经常出现,但这几年呈加剧态势。这与互联网环境下,采编不规范、审核不严谨、把关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有直接的关系。

  媒体差错中,首先出现的就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问题。2016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三版《护恶欺善,所为何来?》一文中,“太平岛被‘仲裁’成礁,渔民自发前往宣誓主权、保护渔权……”这其中的“宣示”被写成了“宣誓”。

  2016年8月17日,《青岛晚报》头版导读与三版稿件将青岛建成区面积“570平方公里”表述为“570万平方公里”。当晚,报社发布致歉声明。但接下来的两天,报纸又出现更大的错误,不再是一字之误,而是在8月18日与19日出版的第2版、第23版,内容完全重合。显然,采编流程存在问题。

  用词不当,经常会造成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2017年9月7日,《南方周末》刊发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先生的文章《我的三个老师》,将“曾昭抡先生出身于书香和官宦之家,是曾国藩的堂曾孙……”中的“官宦世家”印成“宦官世家”,无论是否为刘先生笔误,审稿、校对过程中都没有发现这个错误。

  2015年11月28日,《城市晚报》A4版出现标题《南关区公安分局召开分赃大会》,将“返赃”写成了“分赃”,本来是一桩先进事迹,如此一写,成了“分赃大会”。

  内容审核不严,真实性、准确性受损

  网络时代,假新闻频现,传播快,危害也大,有些媒体为了抢新闻,求快而不求真,造成虚假新闻。特别是近几年,传统媒体进行新媒体转型,为了“差异化”,对内容没有实行“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而是分别对待,以致差错频出。

  2017年9月13日,褚时健“被死亡”在网络上热传,有些媒体认证的官方微博抢发了这一消息,其间并未进行任何求证。类似的谣言层出不穷,今年8月27日下午,有公众号发布消息,称25日王健林在机场被拦截。这期间也不乏传统媒体公号转发这一消息。但这一消息很快被万达集团辟谣,并表示要采取法律措施。此前,王健林就曾向一自媒体索赔1000万元。

  还有一类新闻差错经常出现在正面报道,特别是表扬报道中,不进行新闻细节核实,以致出现事实失误,造成新闻自相矛盾,被读者看作假新闻,产生不良影响。

  2017年3月14日,《陕西日报》头版新闻《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回到西安》提到,“全国政协委员……从北京乘高铁回到西安,省委副书记毛万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民洲、副省长魏增军、省政协副主席郑小明、省军区副司令员李胜林、省政府秘书长陈国强、省政协秘书长闫超英等前往机场迎接”。委员乘高铁回,领导去机场接,这引起读者及业界热议,甚至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疑问,有没有接?到底去哪里接的?新闻是不是真的?

  2017年1月10日《内江晚报》第六版新闻《盖新被穿新衣 31户困难居民温暖过冬》更是引起热议,新闻里写道“‘这新被子好暖和,晚上盖着一定很舒服!’日前,市中区三八街46号居民赵全贵从社区网格员手中接过被子后满意地说。据了解,今年46岁的赵全贵是一名哑巴……”一名哑巴,竟然因一床被子感动得开口说话,这不能不让人生疑。

  就这两则新闻而言,可能本身事实是存在的,领导们也去接站了,记者也与哑巴进行了手语或者某种途径的交流,新闻差错是“无心之过”“细节失实”,但因为审核不严谨,把关不严格,造成了疑似假新闻。

  媒体错误,有无心之过,但也有刻意为之。比如“女兵学习十八大”的摆拍照片,2012年11月17日,《今日早报》头版图片新闻报道“哨所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照片在网络上热传。照片中七名女兵手持《人民日报》《台州日报》等报纸,边看边进行议论,这些报纸的头版朝外,可以让读者看到女兵们读的都是哪些报纸。可有网友发现,这两张报纸的背面所刊发的内容与十八大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张明显摆拍的新闻图片,可还是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报纸头版。

  缺乏管理,“标题党”“三俗”等问题频现

  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在发行量、流量的多重压力下,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稿件的规范性堪忧,“标题党”“三俗”等问题频现。

  新媒体特别是商业网站,大量存在篡改原文标题,吸引眼球,博取点击量的现象,这甚至成了“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改标题”成了网络编辑的“基本功”,为了增加阅读量,不惜歪曲事实。

  2015年8月12日《人民日报》第十四版发表文章《狼牙山五壮士——一个抗日英雄群体》,再次向读者展示了这个中华民族的英雄群体。但这篇稿件到了某网站那里,却变成了《党报驳斥狼牙山五壮士吃百姓萝卜:拔的是野生的》,从这一标题来看,严重地以偏概全,曲解了作者写作的本意。但以此为标题的,不乏全国主流新闻媒体主办的网站,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导向问题,不仅对英雄进行了消遣和戏谑,也不利于主旋律的传播。

  规范缺失,造成的差错现象,不仅出现在商业门户当中,由新闻媒体主办的新闻网站,也没有强化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不规范现象也大量存在。“分赃大会”“宣誓主权”等纸媒错误,时至今日,其报纸的电子版以及其主办网站上,依然没有进行任何改动。

  同时,新闻媒体主办的网站,“标题党”等现象也时有出现,中华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政协网、东方头条、安徽网等在转发《参考消息》新闻《中国给老外“分级”引担忧,去贫困地区能加分吗?》,标题改成了《中国给老外“分级”引担忧:C级续签恐难如“地狱”》。2017年1月,北京卫计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联合发布《雾霾防护常识十三问》,结果央视新闻在报道时,直接将标题改为了《北京发布〈雾霾防护知识十三问〉:霾天尽量别炒菜》,而以此为标题的新闻在新浪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加蓝V认证的媒体公号@河北电视台、@新快报、@大象融媒、@创业家传媒、@潇湘晨报等都在转发的行列。

  “三俗”也是常出现的问题,是标题党的一个重要表现。2016年4月新浪网刊发自采新闻《baby胸部丰满 金钟国盛赞:中国最好女演员》。2015年7月22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有一篇文章,是《对移交司法的“老虎”,中纪委的“评语”有变化!》,但到了很多网站那里,标题变成了《中纪委对“老虎”表述透露啥秘密?过半涉通奸》,这既“标题党”又低俗,而且这一稿件的来源标准也由公众号变成了《人民日报》,极其不严谨。

  当然,“三俗”不仅仅出现在网络媒体里,纸媒在新闻报道特别是体育、娱乐报道中这一问题也显得非常突出,诸如《宿舍没空调,今晚我们要“裸跑”》《上帝射出博尔特》《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 律师不干了》《干了112天终于湿了》一类低俗、媚俗、恶俗的标题频现。在广告经营中,近年来,“创意”频现,如“前任张太……好男人,只属于懂得搞好自己的女人”,极大降低了媒体的品位。

  在网络时代,讲规范,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采编的流程中来,以少犯错、不犯错。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博士生)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0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