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2015年12月)

2016-02-14 10:33:04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上   作者:王立纲

摘要:  12月优异策划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1月30日~12月18日  简介:中国之声这一策划从人文视角呈现文

  12月优异策划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1月30日~12月18日

  简介:中国之声这一策划从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第一季聚焦“方言”,由《上海腔调》《神谝陕西》《四川“好巴适”》《粤语铿锵》《徽州韵味》等报道组成。第二季致敬“工匠”,由《风土人情捏出的瓦猫》《手暖良材木 心斫千古琴》《老去的铁匠》《油纸伞传承人》《时光缝出的优雅——旗袍》等报道组成。报道中大量使用采访录音呈现原生态的方言及对话场景,使受众真切地体会到各地方言的独特韵味和各位传统技艺大师手工制作的精益求精。

  点评:这一策划很好地发挥了广播媒体的优势,特别是第一季报道对于方言的呈现,让人领略了吴侬软语的上海腔调、听起来攒劲的陕西神谝、富有市井幽默和智慧的四川方言、古意盎然的铿锵粤语、被语言学家称为“中国语言活化石”的徽州韵味,并对各地方言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如上海话的嗲、陕西的硬、四川话的味、粤语的古、徽州方言的复杂、难懂。而第二季报道对于一些传统技艺大师的采访挖掘,让受众了解到一些传统物件的手工制作过程,令人叹为观止,如制作古琴仅“上灰胎”这一工序就要反复涂抹二十遍,手工打造一把油纸伞要经过70多道工序,其中的“火候”需制作者凭经验把握,这在机械化生产中难以做到。这一策划不仅在广播中播出,还在央广网进行全媒体播出,记者采访时的图片、录音均可在网上查看、收听,丰富了广播媒体的内容呈现形式

  备选策划:

  ☆“八项规定三周年特别策划”,《人民日报》,12月3日起

  ☆《照照干部精气神儿》,新华社, 12月7日起

  ☆《农垦变局》,《财经》,12月12日,2015年第32期

  12月优异报道

  ☆《三问京津冀雾霾:天灾还是人祸?》/崔静 杨维汉,新华网,12月2日

  简介:2015年秋天以来,我国京津冀、黄淮地区雾霾频发,成为困扰公众的一大问题。这篇报道连发三问:“北京‘红色预警’为何闲置?”“如此严重的雾霾,污染源究竟从哪来?”“是天灾,还是人祸?”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专家。报道最后称,对于每个人来说,谁都不能做看客、旁观者,少开一天车,抵制路边烧烤,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举报……相信每个人都前进一步,雾霾就会与我们远离一步。时隔20天之后,新华网再发《三问新一轮京津冀雾霾》,就“雾霾为何频发?”“预警措施效果如何?”“空气重污染何时缓解?”等问题作了采访报道,再次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点评:雾霾来袭,公众健康深受其害,人们都希望能早日摆脱雾霾的困扰,可根据现实情况看,短时间内人们很难控制大面积长时间雾霾的频频发生,人类能力的局限再次显现。这一报道对公众关注的雾霾问题没有回避,而是主动出击,提出问题,请专家解读,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雾霾治理的情况,既摆出了现实的困难,又提出每个人都不能做看客的观点,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为治理雾霾做出自己的努力。一个月内,新华网两次就雾霾问题发表报道,引导舆论,有助于缓解公众的焦虑情绪

  备选报道:

  ☆《揭秘“宝能系”举牌万科资金何来》/吴红毓然,财新网,12月23日

  ☆《服装产业链重构进行时》/许红洲,《经济日报》,12月8日

  ☆《与市场经济平行的“傻”诊所》/谢飞君 刘秀秀,《解放日报》,12月6日

  ☆《家庭农场等待更清晰的法律界定》/花宇,《农村大众》,12月21日

  ☆《英国业主跨国维权 揭开晋中“棚改”症结》/李廷祯,《财经》,12月24日

  ☆《“垃圾围村”的青岛突围》/何利权,《半岛都市报》,12月24日

  ☆《县城去库存,周期以年计》/孟敏 喻雯等,《齐鲁晚报》,12月25日

  ☆《“易经班”导师 手机号码测命运》/赵朋乐 杨书源,《新京报》,12月28日

  ☆“2015年年终特别报道”,《光明日报》,12月28日起

  ☆《起底“999急救中心”》/卢义杰 高四维 欧阳方星,《中国青年报》,12月29日


  12月优异评论

  ☆《警惕“从吾所好”的“软抵抗”》/孟志斌,《人民日报》,12月2日

  简介:这篇评论从当前作风建设的现状谈起,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在饭局应酬少了之后,并没有加强学习,却是抱着“富贵不可求,则从吾所好”的心态,把应做的工作放在一边,沉湎于自己的一些“雅好”难以自拔。作者认为,如此做派,看似远离了旧弊歪风,却一样会玩物丧志,甚至滑入腐败泥淖。退一步讲,即便不受诱惑守得住,在雅好上能弄出点成就,实际上也是一种“雅颓”、“雅废”。

  点评:诚如作者所言,为政与从艺,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一如当官与发财应当两道。这篇评论指出了当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剖析问题入木三分,援引历史上的教训,引人深思。同时,此文行文流畅,可读性强

  备选评论:

  ☆《“全国第一拆”该谁来买单?》/毕舸,《广州日报》,12月10日

  ☆《别让政府指导价变成“诱导价”》/王学进,《中国青年报》,12月15日

  ☆《推进改革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易艳刚,《新华每日电讯》,12月15日

  ☆《官员何以“听到真话”很难》/唐映红,《新京报》,12月21日

  ☆《拿什么防止研究生改分事件重演》/熊丙奇,《京华时报》,12月22日

  ☆《巧家投毒案,无罪释放不是正义终点》/朱昌俊,《北京青年报》,12月23日

  ☆《如何应对未来三十年的雾霾》/傅蔚冈,《东方早报》,12月22日

  ☆《为错判来一场道歉仪式吧》/戎国强,《钱江晚报》,12月24日

  ☆《儿科急诊接连关闭谁来把脉》/封寿炎,《解放日报》,12月24日

  ☆《“宝万之争”带来哪些启示》/盛刚,《大众日报》,12月28日


  12月优异理论

  ☆ 《倡导和推动理性消费刻不容缓》/张来明 侯永志 卓贤,《中国经济时报》,12月9日

  简介:作者认为,我们在津津乐道于不断刷新的消费增长数据时,也要充分意识到其中非理性消费的不良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收入分配、国民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理念,必须倡导和推进理性消费。文章分为三部分:理性消费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需要;倡导和推动理性消费是全面落实我国发展新理念的必然要求;倡导和推动理性消费刻不容缓。

  作者认为,非理性消费可以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物质欲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弊大于利。在当今中国,日益增多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嬗变。“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言,调整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树立理性消费之风,事关国运,不容迟疑。

  点评: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倡导理性消费、抑制非理性消费的观点难能可贵。作者看到了过度物质消费对于社会公正、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负面影响,还特别提到发挥大众媒体对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作用,值得媒体人深思

  备选理论:

  ☆《乡村“人口减少、面积增大”悖论探析》/邹一南 苏长青,《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12期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系统思维》/杨雪冬,《学习时报》,12月21日

  ☆《向着橄榄型社会过渡》/李培林,《北京日报》,12月21日

  ☆《别让“互联网+”遮蔽了“诗意”》/李培根,《解放日报》,12月27日

  12月优异版面

  ☆“终于握住你”,《晶报》头版,12月24日

  简介:12月23日,在深圳滑坡灾害现场,首位幸存者田泽明获救。当日,很多报纸头版都采用了新华社发的这幅图片,但《晶报》所配标题“终于握住你”传达了更多的暖意,体现了对失联人员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动。这一版面上还配发了标题新闻《国务院调查组:调查结论要经得起检验》和社论《重要的是对生命的牵挂》,简约醒目。

  备选版面:

  ☆“地铁打7折 试点16站”,《北京晚报》头版,12月22日

  ☆“驾校学车以后先培训后交费”,《生活日报》头版,12月11日

  12月热点网议

  ☆ 大学生掏鸟窝获刑10年半

  简介:最近,河南新乡一大学生因在家乡猎捕1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和购买1只苍头鹰,而被判刑10年半,引发网上热议。证据显示,闫某不仅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的名字、习性。

  点评:不少网友对这一案件中的大学生卖鸟者表示同情,认为法院的判决量刑过重,但野生动物保护者认为,这恰恰是官方长期执法不严的后果,长期以来对贩卖野生动物行为的执法不力、普法宣传不够,所以此案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反而让人觉得有些“重”。这一案例可以说是给公众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法律常识课,望后来者引以为鉴

  备选网议:

  ☆北京一单位多名职工脱岗围观明星

  ☆一些微信公众号伪造屠呦呦“诺奖致辞”营销

  ☆中国政法大学聘邓亚萍任兼职教授

  ☆温州瓯海区旅游局纪检组长“跑官”短信错发他人手机

  ☆昆明官渡区农林局下属单位“一个月工作就围绕着救一只鸟”被调整编制

  ☆浙江绍兴老人用老伴社保卡买药获刑

  12月传媒人物

  ☆彭树杰:履新

  简介:12月10日,彭树杰正式以国务院副秘书长的身份亮相,完成了由新闻工作者向政府官员的转变。

  彭树杰1963年5月生,安徽大学外语系毕业后曾任教师,1989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到新华社工作。历任新华社对外部中央新闻采编室记者、副主任,对外部中央外事新闻采编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室总编辑助理,国际部主任,副总编辑等职。据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介绍,在他近30年的新闻工作中,有一段他人难以企及的特殊经历:服务过四任总理。

  点评:“长安街知事”评论称,记者出身的高级官员,大多发挥专业特长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工作居多,像彭树杰这样直接出任政府中枢机构领导的情况并不多见。彭树杰作为一位优秀的新闻人,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如认真、敬业、勤奋、创新、追求完美等,值得新闻工作者学习

  ☆张力奋:任教

  简介:12月11日,FT中文网前总编辑张力奋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决定担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全职教授。张力奋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留校任教四年,其间担任著名的复旦新闻“8413班”的班主任。1988年,张力奋离开复旦去英国留学。后来进入传媒业界,先在BBC、后加盟FT,继而创办FT中文网,前后25年。

  点评:此前,张力奋带领FT中文网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外媒中文网站,网站内容有深度,页面简洁流畅,用户体验良好。张力奋回母校任教,有望给新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 青音:创业

  简介:12月22日,女主播青音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离开央广的辞职信《再见,中央台!再见,广播!》,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辞职的第一位主播。青音1999年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资深情感节目主持人。2014年,青音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青音”,开始坚持每天发布“晚安心灵语音”,坚持原创,坚持自己录制。青音透露,“2016年,会做‘青音魔法学院’,带着七百多位‘U anchors主播自媒体孵化联盟’的主播同行们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内容”。

  点评:青音自己说,“在人到中年的年纪里,我选择离开广播,我为自己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和挚爱的职业生涯负责”。媒体人创业成为2015年的一道风景,但媒体人创业后所经营的业务与原来所从事的工作仍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业务甚至是在媒体工作期间积累而成的,这其中,虽然更多的是个人的努力,但也有原媒体的资源支持,其中的法律关系需引起重视

  (本期盘点主持:王立纲)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