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

2014-01-21 12:48:39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12月优异策划

  

  ☆《2013年中国发展报告》,《瞭望》,2013年第51期,12月23日

  简介: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动员令;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说明,对关系党和人民命运的改革做出总体部署……2013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关键一年。《2013年中国发展报告》专题由《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抓住产能过剩牛鼻子》、《为市场内生力量添柴》、《政治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重拳反腐三大变化》、《六个“更”引领社会事业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释放红利》、《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创新展开》、《生态文明:在改革节点上布局》、《党的建设制度日臻完善》、《开拓创新的2013年中国外交》等文章组成,从多个重要方面回顾了2013年中国的发展大事。

  点评:2013年,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施政纲领。2013年的诸多大事,关系未来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的社会发展。这个专题抓住重点进行盘点,提纲挈领,思路清晰。

  备选策划:

  ☆《中国阅读流行病》,《新民周刊》,2013年第49期,12月23日

  ☆《4G时代的生活》,《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48期,12月2日

  ☆《绿色考核政绩》,《新世纪》周刊,2013年第49期,12月23日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财经》,2013年第35期,12月9日

  

  12月优异报道

  

  ☆《莫让“乡愁”变“乡痛” 》/刘敏 刘元旭, 新华社“新华视点”,12月23日

  简介:“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通俗而深情的话,出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触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最近十年,我国每天消失80个村落。最近三十年,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在许多地方,城镇化被异化为大拆大建。在狭隘的发展观下,一些农村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污染“上山下乡”,河流“鱼肚翻白”,土壤“中毒日深”……这些“后遗症”正加速爆发。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把城市的形态照抄照搬到农村,而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发挥城市和乡村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提高生态绿化面积、提高城镇宜居程度,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共赢互补。

  点评:文章报道了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传统文化消失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现象,分析如何化解“小城镇留不住人”问题,切中当前城镇化建设的一些误区,让人警醒。

  备选报道:

  ☆《一些城市地下管线成安全管理灰色地带》/郝帅,《中国青年报》,12月2日

  ☆《不动产统一登记,“威力”有多大》/陈仁泽,《人民日报》,12月6日

  ☆《24省份去年收取社会抚养费200亿 目前尚无省份公开社会抚养费支出情况》/魏铭言,《新京报》,12月5日

  ☆《高层建筑如何“降火魔”?》/牛远飞,《大众日报》,12月22日

  ☆《住一次院,办三次出入院手续》/张亚楠 袁红,《齐鲁晚报》,12月24日

  ☆《落马市长季建业的双面人生》/薛雷,《北京青年报》,12月2日

  ☆《探秘国内首个“婴儿安全岛”:只为弃婴有个温暖的“家”》/王战龙,《郑州晚报》,12月17日

  

  12月优异评论

  

  ☆《2013年度人物我选“中纪委”》/曹林,《中国青年报》,12月20日

  简介:近来高频率的省部级官员落马见证了中国反腐的高压态势,昔日并不那么高调、甚至有点儿神秘的中纪委,成为一个曝光率很高、很活跃的部门。2013年的年度人物应该属于“中纪委”这个集体。反腐败,就是推开挡在改革列车前的那些石头,扫清改革障碍,在“自己拿起手术刀”的自觉下突破利益阻碍,使改革能够深化下去,使无解的问题找到破解之道。时势造英雄,社会问题将中纪委和各地纪委部门推到了时代的前台,担当着改革马前卒的历史使命。如今,这个部门越来越去神秘化,尤其是纪委加大了巡视制度,向社会公开巡视组的人员组成、行踪及联系方式,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巡视结果。这种公开不仅没有影响纪委的工作,恰恰提升了其权威性,让网络和公众能与纪委反腐形成合力。

  点评:这篇评论巧妙而鲜明地表达了对“中纪委”在2013年所发挥作用的肯定。2013年12月,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苍蝇、老虎一起打”的过程中,“中纪委”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备选评论:

  ☆《院士都该多些“施一公性格”》/耿银平,《广州日报》,12月23日

  ☆《“人大自招暂缓一年”何以引人关注》/盛翔,《工人日报》,12月24日

  ☆《不能让雾霾持续一二十年》/严阳,《大众日报》,12月9日

  ☆《为改革护航,建议提高人大议事频率》/社论,《新京报》,12月17日

  ☆《金融高管薪酬是居民的90倍折射啥?》/常亮,《北京青年报》,12月18日

  ☆《责任终身追究制,让“四拍”官员显形》/王石川,人民网,12月11日

  ☆《追打“拍照”男孩的戾气从何而来》/娄士强,《齐鲁晚报》,12月24日

  ☆《纪念曼德拉 也要纪念德克勒克》/张田勘,《南方都市报》,12月11日

  

  12月优异理论

  

  ☆《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俞可平,《北京日报》,12月9日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衡量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至少有五个标准。其一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它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其二是民主化,即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所有公共政策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其三是法治,即宪法和法律成为公共治理的最高权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权力。其四是效率,即国家治理体系应当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五是协调,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制度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从政府治理到社会治理,各种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协调,密不可分。

  点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篇理论文章对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五个基本标准进行了解析,使读者对这一总目标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备选理论: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郑必坚,《人民日报》,12月4日

  ☆《如何认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乔榛,《光明日报》,12月6日

  

  12月优异版面

  

  ☆“济南雾霾表”,《生活日报》,12月20日

  简介:济南2013年12月的前19天里有15天是雾霾天,这个头版设计了一个圆盘形的“济南雾霾表”,19个格代表19天,红色的格代表雾霾天,中间的“15”标明雾霾总天数。圆盘上半部和下半部构成雾霾与晴朗的济南图景对比。

  点评:这个头版设计表达了对雾霾严重情况的担忧。12月9日《新京报》的头版设计与此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意思相反。这天《新京报》头版集中了2013年11月9日至12月8日每天8时50分在同一地点所拍的CBD区域照片,显示出这30天中北京总体上蓝天多,雾霾天少。

  备选版面:

  ☆“嫦娥三号登月特别报道”,《大众日报》3版,12月15日

  

  12月热点网议

  

  ☆网传“外国小伙扶摔倒女子遭讹”,实为老外无照驾驶撞人

  简介:12月3日,一组“外国小伙扶摔倒女子遭讹”的图片在网上热传。称12月2日10时30分许,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一名东北口音的女子从一个骑车的外国人旁边经过时突然摔倒,那名外国人搀扶起女子后,女子称被外国人撞到腿部受伤。双方发生争执,“急哭外国小伙”,经过医院检查,这名女子并未受伤,但外国小伙还是给付1800元“医药费”。消息一出,激起不少网友的义愤:碰瓷碰到外国友人头上了?但12月3日晚北京警方证实,外籍男子存在无证驾驶、驾驶无牌照摩托车及交通肇事行为。据目击者称,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用中文辱骂被撞者。

  点评:网上舆情在北京警方的调查结果出来后出现了大逆转。对媒体人来说,这个事件发生后有两个方面不专业的做法值得反思:一是为何最初多家知名主流媒体的网站或微博转发了这一假新闻?二是此事已真相大白,为何这一假新闻依然“留守”在一些知名主流媒体的网站上,没有被删除?

  备选网议:

  ☆辽宁对辖区内8个城市开出5420万元“空气质量考核罚单”

  ☆北京门头沟政府新办公楼酷似克里姆林宫

  ☆圆通违规快递有毒化学物质,致1人死亡多人中毒

  ☆张艺谋接受超生调查,3个孩子均为非婚生育并落户

  ☆重庆10岁女孩对男童施暴

  ☆多地出现疑似疫苗致死病例

  ☆安徽一政府网站现PS照,条幅悬空遮住红旗

  

  12月传媒人物

  

  ☆朱兴建:“脚踏大地才能写出深刻作品”

  简介:12月22日,10位“走转改”优秀新闻记者获颁“记者礼赞”铜雕,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站长朱兴建是获颁者之一。他作为代表发言时说:“走转改”不仅是中央对新闻媒体的政治要求,它也是一个时代的需要。《曹家巷拆迁记》登上了《新闻联播》的平台,是“走转改”带来了新变化。中国有复杂的国情,展示我们的艰难,展示我们在前进路上的成功与挫折,比简单让外界了解我们的成就更符合我们国家的利益。只有始终与最基层群众站在一起,永远把人民的艰辛当成自己的艰辛,才会写出有力量的作品。

  点评:走基层的记者值得赞美,因为他们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让人们从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中了解到更真实的中国。

  

  ☆杨奕:“能推动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被骂也不后悔”

  简介:北京晨报记者杨奕是北京“井居者”的首发报道者。此事曝光后,出乎杨奕的预料,井盖被封,不少人认为“记者不报道还好,报道了人家连井都没得住”。网上对杨奕的攻击与谩骂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将矛头对准她所供职的媒体。后来当事人的困难逐一得到解决,杨奕内疚的心才如释重负。

  点评:报道新闻是记者的天职,推动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则是记者的良心,既尽了职又尽了心,记者才能问心无愧。

  

  ☆吕焕斌:“台长要有跨界思维”

  简介:2013年1月,吕焕斌出任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这一年,湖南广电实现创收147.9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7.6%;《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在荧屏上大放异彩;“芒果传媒”拉开大幕,着眼未来谋篇布局。在被问及“上任近一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时,吕焕斌说:最大的感触是总处于危机感和焦虑中。行业所处大生态以及行业内部的进化都在加速,所以时刻处在焦虑中,担心自己会决策失误。今时之台长不仅要懂管理、懂宣传、懂创意,还要有跨界思维。要了解学习的东西太多了,需要依赖强大的团队来思考,来决策,来共同实施。

  点评:在视频时代,电视是传统媒体中最容易与新媒体跨界混搭的。吕焕斌的焦虑体现了电视媒体人当下的忧患意识。

  (本期盘点主持:卢文炤)

  来源:青年记者20141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