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

2014-07-03 13:38:00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5月优异策划

  

  ☆《极品吃货》,《VISTA看天下》,5月18日,2014年第13期

  简介:这一专题对吃货中的风流人物作了盘点,除“老饕”陈晓卿外,还介绍了几位民间吃货如“早餐姐”、“科学咖”等。“早餐姐”能制作出350多种早餐,出身于化学世家的“科学咖”,堪称料理界的极客,他在厨房里配置电子称、测温仪、PH值试纸,讲究科学精神,食材精确到克,配料精确到0.1克,除讲究盐度、糖度之外,还讲究酸碱度,30岁就成了五星级酒店的行政主厨……让人赞叹。

  点评:在《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的时候,这一专题的推出引发了更多的关注,《VISTA看天下》杂志微博的预告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文章合为时而著”,专题策划的时机选择也很重要,这一专题在时机上取了巧。

  备选策划:

  ☆《“五一”特别调查:谁是家里的顶梁柱》,中央电视台,5月1日~3日

  ☆《主播不在家——主持人职业换岗体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5月1日~3日

  ☆《盐业“秘密”》,《中国经营报》,5月3日

  

  5月优异报道

  

  ☆《周一拍“苍蝇” 周末打“老虎” 中央纪委反腐时间感很强》/刘少华,《人民日报海外版》,5月9日

  简介: 这一报道的开篇说:“苍蝇”、“老虎”一起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反腐的要求。什么时间打苍蝇,什么时候打老虎,常态化的反腐以什么节奏进行,分析中央纪委公布案情的时间后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报道总结为周一拍“苍蝇”,周末打“老虎”。记者统计发现,4月7日起,中央纪委每周一公布全国各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已经在4周内公布了719起案件。在十八大以来的一年半时间里,落马省部级高官的消息有近一半是在周末公布的,同样有着很强的时间特点。报道中,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请他们发表了看法,专家认为以相对固定的时间点公布案件,是中央纪委自身公信力的一部分。同一版面上还配发了评论《作风问题从来无小事》。

  点评:这一报道刊发后引起了舆论热议,短时间内,数百家海内外网站转载,并在移动客户端广为传播。报道中总结的“周一拍‘苍蝇’,周末打‘老虎’”的反腐时间规律,成为人们看待中纪委反腐决心的一个全新视角。采写这一报道的记者在事后总结称:之所以此文受欢迎,是因为根据事实,挖掘出了一个之前大多数人没考虑过的维度,找到了一种有解释力的视角。他在梳理相关反腐信息的同时,有媒体也作了类似的报道,只好更换报道角度。版面用时钟表盘的构图,三根指针将文章分割成三个板块,也很巧妙。看来,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仍有很大的空间。

  备选报道:

  ☆“大城市的纠结”系列报道/朱隽 顾仲阳等,《人民日报》,5月12日起

  ☆《国四标准实行十个月 市场频现假国四车》,央视财经频道,5月12日

  ☆《天价学区房多地频现》,人民网,5月13日

  ☆《“发票腐败”知多少?——揭秘公款消费报销“潜规则”》/涂铭 周慧敏 王昆 周婷玉,新华社,5月13日

  ☆《穿越时空的呼唤——焦裕禄精神启示录》/张严平 赵承 刘雅鸣 张兴军,新华社,5月14日

  ☆《墙洞里的孩子》/张渺,《中国青年报》,5月14日

  ☆《毛渠处处堵,干渠眼瞅着没用》/郭杰 唐峰,《农村大众》,5月19日

  ☆《“氧气可以喝”?——娃哈哈富氧水再引水概念争议》/周琳,新华网,5月22日

  ☆《土地有了“营养餐”农民有了“打工仔”》/姜言明 陈萍,《大众日报》,5月22日

  ☆《地球生病了——专访潘基文》/熊争艳 张欣 等,《瞭望东方周刊》,5月26日,2014年第20期

  

  5月优异评论

  

  ☆《迷茫的中学 飘忽的青春》/胡印斌,《中国青年报》,5月20日

  简介:这一评论抓住了当前大多数人心中都有的一个感觉,就是为当代青年人的心态担忧。文章以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在南京的一场讲座为由头,他说:“现在的学生们都没有兴趣爱好了,周末都排满了各种培训班,有时间也是在低头玩手机。”评论说:一代代青年的青春,都是这个时代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财富,这个社会才充满活力、想象力,以及不由自主裹挟着整个群体向上进阶的动力。也因此,眼下很多中学生表露出来的迷茫,值得人们深长思之。一方面,不应过分夸大这种情绪的负面影响,将其视为一个时代的主流看法;另一方面,不能不慎重对待和理性思索,毕竟,如果众多中学生总是“不开心”,总是在缺乏人生目标的游走中“迷茫”,对他们本身固然是一种不幸,对时代、民族、国家也非福音。

  点评:这篇评论不是一事一议地发议论,而是就当前青年的心态问题发声,分析了中学生产生迷茫心态的深层原因,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备选评论:

  ☆《建设用地必须负增长》/申言,《解放日报》,5月8日

  ☆《行政机构改革要有基层意识》/李思辉,《光明日报》,5月13日

  ☆《变味的情商》/李道儒,《深圳特区报》,5月13日

  ☆《残疾人保障金怎么会“敏感”》/沂蒙客,《北京晨报》,5月14日

  ☆《减少恐慌比减少伤害更重要吗》/付小为,《长江日报》,5月14日

  ☆《骂句孬种被拘不只是“处罚不当”》/傅达林,《京华时报》,5月16日

  ☆《“接N代”与国企改革大势相悖》/刘巍巍,《新华每日电讯》,5月26日

  ☆《山寨狮身人面 创新惰性谁来拯救?》/雅婉,《广州日报》,5月26日

  ☆《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追责父母》/乔新生,《法制日报》,5月28日

  ☆《当道德用分数丈量》/赵婀娜,《人民日报》,5月28日

  

  5月优异理论

  

  ☆《西方的制度反思与中国的道路自信》/张维为,《求是》,5月1日,2014年第9期

  简介:这篇文章从西方国家一直在全世界推销的制度模式产生的效果越来越差说起, 称其与坚持走自己道路的中国的迅速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文章共分3部分:“西方制度反思:从经济转向政治”、“西方民主模式出了什么问题”、“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作者认为中国的成功是因为中国摆脱了“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民主原教旨主义”这两种迷思,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成功之路。与西方民主模式相比,中国民主建设的探索是成功的。西方模式把重点放在“形式”和“程序”上,结果是西方民主模式今天已经变成“教条”和“僵化”的代名词。中国民主建设把重点放在“内容”和“结果”上,大胆探索适合自己的民主“形式”和“程序”,结果是道路越走越宽广。

  点评:这篇文章回答了很多迷信西方制度的人对西方社会现状的困惑,对中国道路的成功原因作了阐发,对于国人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理论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备选理论:

  ☆《农业要休养生息》/李国祥,《前线》,5月5日,2014年第5期

  ☆《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建构》/廖小平,《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加强对政治失信行为的治理》/宫希魁 ,《学习时报》,5月12日

  

  5月优异版面

  

  ☆ “钱阱”,《齐鲁晚报》头版,5月15日

  点评:这一版面整版以白色为底,以圆形铁夹和人民币符号构图,表示当前一些投资公司非法吸金的乱象,简洁醒目地表达了专题报道的意图。

  备选版面:

  ☆《深圳湾5年大禁渔 终结人鸟争食战》,《深圳晚报》头版,5月2日

  ☆《亚洲新梦想》,《东方早报》头版,5月19日

  

  5月热点网议

  

  ☆习近平北大行勉励学生“人生就像扣扣子”

  简介: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引发热议。谈到青年的价值观形成时,习近平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点评:习近平讲话的特点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体现,深入浅出,把人生的大道理用平实的话语表达出来,让人听起来津津有味。正如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所说,“习近平像一位长者,用跟我们聊天的方式给我们一分温暖”。他的讲话引发热议,也显示出人们对领导人讲话新风格的认同。

  备选网议:

  ☆大学生自制视频《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走红

  ☆杭州规定房企降价超15%需重新报备被称为“限降令”

  ☆“好男人”黄海波“嫖娼”引关注

  ☆广东整治裸官数百人被调岗

  ☆农民工携带行李过多乘公交车在西安遭拒

  

  5月传媒人物

  

  ☆刘骁骞:亲历毒窝

  简介:毒贩不东躲西藏,而是端着枪向警方炫耀武装?这种画面震撼国人眼球。5月初,央视《东方时空》播出《走进“上帝之城”》,一名文弱记者进入了巴西里约贫民窟的最大毒窝,他拍摄了制毒过程。这名远在巴西出镜的央视驻外记者叫刘骁骞,26岁。近三年的6·26国际禁毒日,他都要探访巴西毒贩。播出的新闻视频共5分多钟。刘骁骞是夜晚乘车进入制毒工厂的。在摄像机前,他用手比划着介绍制毒工厂,就像介绍菜市场一样自然。刘骁骞询问毒贩毒品制作过程,摄像机前则是毒贩的机枪。制毒首领说,正值狂欢节,加之世界杯临近,对毒品需求大大增加,不得不加班工作。第二天上午,刘骁骞与毒贩来到一个毒品交易点。画面中,多名毒贩持重型机枪防守,现场人人手里都有枪。最后一个镜头中,毒贩对刘骁骞说,如果有机会,可以10年后再来。

  点评:报道播出后,很多观众感到震惊,这应该是缉毒特警干的事,最见不得光的行当,竟然接受电视采访,真是不可思议。@记录者刘坚(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说:“这是我看过的CCTV驻外记者做得最有深度、采访难度最大的调查报道。”

  

  ☆陈晓卿:“吃货”导演

  简介:足足抻了“吃货”们两年的《舌尖上的中国2》亮相后,引发观众的热议,作为总导演的陈晓卿一到星期五晚上,就得在5个网上平台跟网友互动到深夜,不停地回答问题。他想用味道编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美食来看社会,看中国的急速变化,中国农业社会结束之前最后的容颜。陈晓卿说:“我们拍的东西常常缺乏疼痛感,表现的更多是刷了绿漆、镶了金边的社会,而一批解剖社会、记录时代的独立纪录片,可能更接近我们本质的生活。”

  点评:据报道,陈晓卿对自己的评价是:逻辑思维能力差、心软、耳根子也软,不会摆谱,不善公关,“拉赞助,谈一个崩一个”,“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他从来不说《舌尖》拍得有多好,“舌尖肯定不是心尖”,他甚至没觉得自己有最好的作品。《VISTA看天下》杂志中称他是拍纪录片里最会吃的,是“吃货”当中最会拍纪录片的,他让观众看纪录片不流泪水流口水。

  

  ☆ 王志:重操旧业

  简介:5月22日,离开主持台6年之久,历经政府官员、红基会高层、高校校长助理等身份后,前央视名嘴王志重新以主持人的姿态回归众人视线,正式加盟陕西卫视,将于近期主持一档大型人文历史穿越全媒体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

  点评:王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不愿成为媒体的看客”,调任中国传媒大学后在讲台上的感受是:“这几年媒体发展特别快,对我而言有了一种陌生感,所以我应该尽快回到它中间。”这么多年,这么多身份转换,一定给了王志更多的收获,愿他的主持给我们新感觉。      (本期盘点主持:王立纲)

  来源:青年记者20146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