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2014年10月)

2014-11-25 16:18:24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黄馨茹

摘要:  10月优异策划  ☆《熊猫公司成长记:共和国65年经济史》,《中国经济周刊》,10月6日,2014年第38期  简介:建国以来的65年间,中

  10月优异策划

  ☆《熊猫公司成长记:共和国65年经济史》,《中国经济周刊》,10月6日,2014年第38期

  简介:建国以来的65年间,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期策划将中国经济比喻为“熊猫公司”,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挫折、经历的挑战,讲述了祖国经济成长的故事。文章将中国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1949~1977年初试啼声,蹒跚前行;1978~1997年脱胎换骨,开疆扩土;1998~2007年卧薪尝胆,绝处逢生;2008~2013年孤注一掷,奋力突围;2014 and After苦练内功,天下纵行。在对中国经济进行全景式回顾的基础上,展望了经济发展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点评:经济史的梳理常常是数据的整理,读起来比较枯燥。但《中国经济周刊》的这个策划将中国的经济比作“熊猫公司”,像介绍一个公司的发展一般讲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将无趣的数字故事化,形式新颖活泼。另外,策划在讲述不同历史阶段的故事时,都加入了“史纪”和“亲历者旁白”:“史纪”帮助读者更好地回忆祖国经济发展中经历的大事件;“亲历者旁白”则能够唤起经历过这些事件的读者的共鸣。宏观、微观视角结合的手法给策划添色不少。

  备选策划:

  ☆《重振山西》,《廉政瞭望》,10月1日,2014年第19期

  ☆《1914:100年前的中国日常生活》,《新周刊》,10月15日,总第429期

  ☆《楼市大调整》,《中国新闻周刊》,10月20日,2014年第38期

  10月优异报道

  ☆《停业的妇产科》,《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10月25日

  简介:9月21日,云南石林县人民医院发生“停业”事件,因一名产妇生下一名死胎,其家属围攻医务人员而造成这一局面。而在不久前,这家医院刚刚发生过另外一起“医闹”事件:一名产妇因羊水栓塞与胎儿双双死亡,病患家属大闹妇产科。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对此作了深入调查。

  点评:8月份,湖南湘潭产妇在妇幼保健院死亡的事件一度引发热议,而今,医患矛盾再次升级,“医闹”事件频出,扰乱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承担着救死扶伤职能的医院在这种矛盾中只能采用“停业”的方式予以应对。这期节目客观地采访了医患双方,从旁观者的角度讲故事,避免因情感因素而偏于任何一方,中立地将事实呈现给观众,引发各方对医患矛盾的冷思考。正如节目记者王志安在最后总结的,“一个众所期待的法治化的社会不会从天而降,它取决于我们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备选报道:

  ☆《“悬崖边捡垃圾”考问旅游文明》/周超 陆兵 臧鸣, 《东方早报》,10月4日

  ☆《地产新金融时代:十万亿MBS想象》/陈哲 万晓晓,《经济观察报》,10月13日

  ☆《APP上创业的年轻“富翁们”》/于宛尼,《工人日报》,10月14日

  ☆《金正恩“隐身”,全世界着急》/王莉 晁闻,《环球人物》,10月16日

  ☆《这辈子就在大山深处干反贪》/戴佳,《检察日报》,10月20日

  ☆《掂掂世界经济的“中国分量”》/连俊,《经济日报》,10月21日

  ☆《四中全会后首次修改刑法关注“生杀予夺”》/崔清新,新华视点,10月27日

  ☆“12根针扎进女娃身体”系列报道,《生活日报》,10月22日~28日

  10月优异评论

  ☆《依法治国是大国崛起的必要前提》/刘俊海,《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

  简介:这篇评论从科学立法、有温度地立法、政府如何做出表率三个角度分析了建设法治国家我们需要作出的努力:独立专家立法、社会立法,向弱势群体适度倾斜、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文章呼吁,只要全社会凝聚共识,信仰法治,万众一心,确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地生根,则法治中国的巨轮一定会破浪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点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谋篇布局,确定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路线图与时间表。依法治国是大国崛起的必要前提,而实现依法治国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篇评论从立法者和政府的角度为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提供了有益参考,角度新颖,具体客观,文中提到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对政府服务的改进都是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环节。

  备选评论:

  ☆《请给景谷地震灾区更多关爱》,《北京青年报》,10月9日

  ☆《严重雾霾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陈尘,《光明日报》,10月13日

  ☆《公积金改革不能过度依赖“限字诀”》/谢木子,《新快报》,10月16日

  ☆《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卢伟,《大众日报》,10月17日

  ☆《诺奖,只是科学最高荣誉的一角》/周忠和,《文汇报》,10月19日

  ☆《从单独二孩看待补偿性生育》/易富贤,《财经》,10月20日,2014年第29期

  ☆《“自由迁移”从户口到人口还有多远》/刘国强,《广州日报》,10月23日

  ☆《媒体不能做“差不多先生”》/周人杰,《人民日报》,10月27日

  10月优异理论

  ☆《适应新常态 落实总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陈敏尔,《人民日报》,10月24日

  简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的判断。文章介绍了“三期叠加”这一重要特征、经济工作的总体基调、基本方针、主要抓手、根本动力、战略支撑、科学布局、切实保障和工作归宿。作者指出,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和质量为中心,优化产业、需求城乡和空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安全发展,努力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点评: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如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用语。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7.3%,增速创6年来新低。本文从多个角度为这一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习总书记的论述做了全方位的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切实将总书记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备选理论:

  ☆《“人口红利”变“人才红利”路径初探》/王雪珍,《中国青年报》,10月1日

  ☆《习近平: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新华网,10月15日

  ☆《四因素影响未来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张仕荣,《学习时报》,10月20日

  ☆《不能将师德矮化在法律红线之下》/熊丙奇,光明网,10月21日

  10月优异版面

  ☆《黄金周还要吗》,《深圳晚报》头版,10月6日

  点评:每年的黄金周对我国的交通和景区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做出巨大的努力,但面对如织的游人,一些突发情况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黄金周的存废问题成了讨论的热点。这一版面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这一个热点话题,下方关于金正恩和香港“占中”新闻的导读,也吸引读者关注。

  备选版面:

  ☆《中央通过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新京报》,10月24日

  ☆《海上迷局》,《齐鲁晚报》,10月26日

  10月热点网议

  ☆中纪委一分钟打掉两“虎”

  简介:10月11日下午,中纪委一分钟内连续通报两名省部级高官被调查的消息。16点57分,中纪委官方网站通报,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家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一分钟后,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消息发布。据统计,何家成和赵少麟已经是今年第27个和第28个落马的省部级官员。

  点评: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强调,坚决查处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的官员。在强大的反腐势头之下,“不敢腐”已经初见成效,“不能腐”和“不想腐”还任重道远,“四风”病根未除,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反腐需要一鼓作气。

  备选网议:

  ☆埃博拉病毒引发恐慌

  ☆陈永洲一审被判一年十个月

  ☆2014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相继公布

  ☆金正恩久未露面引发关注

  ☆张继科踢飞广告牌,失去冠军奖金

  ☆刘金国当选中纪委副书记

  10月传媒人物

  ☆陈彤:“网媒老兵”的抉择

  简介:经过多次传谣和辟谣后,10月22日,前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最终宣布离职。新浪的传奇离不开陈彤17年的坚守,他曾经参与新浪产品门户、博客和微博的打造,是新浪的元老级人物。1997年,陈彤参与新浪子公司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属的利方在线初创,并于1998年正式加入新浪公司,从编辑到总编辑,陈彤用自己的理念引领着新浪前进。新浪CEO曹国伟在发给新浪网员工的内部邮件中高度评价陈彤,并称他仍将担任新浪顾问。目前,陈彤离职后的去向仍没有明确。

  点评:无论是新浪新闻这一品牌的打造,还是新浪微博的大放光芒,陈彤缔造了新浪,也在默默影响着整个传媒生态。有人评价说,陈彤是一个足以被写入中国网络媒体新闻史的人,他是中国互联网进程中的标志性人物。陈彤在新浪的17年,恰好也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17年,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来袭,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和渠道都发生了颠覆式的变革,陈彤的离职或许意味着门户时代的终结,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而言,墨守成规都只能是死路一条。

  ☆柴静:离职央视

  简介:10月13日,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被曝已从央视低调离职,其前同事邱启明证实柴静离职:“来求证的朋友,我统一回复:柴静确实于2013年底辞去央视职务。很感谢央视平台让我有机会结识柴老,敬佩她执着的新闻信仰,感恩她待人处事的大度宽容,欣赏她低调的人生态度。而央视原《看见》李伦团队让我有幸认识了一帮有理想有信念的年轻人,他们敬业、专业,并傻乎乎、乐呵呵地爱生活。祝福你们!”目前柴静本人并未作出回应。

  点评:邱启明的言论一出,柴静的离职似乎就已被坐实。柴静曾是《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担任过《24小时》的主播,也做过《看见》的主持人,在抗击非典的报道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曾一度因为主持风格而受到争议。加盟新媒体、成为独立制片人、做电影编剧……外界对柴静离职后的去向有颇多猜测。

  ☆王钧:“巾帼报人”一路走好

  简介:10月18日上午,《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钧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3岁。1997年,《南方都市报》正式创刊,王钧加盟南都采访部,她和同事们睥睨权威,不拘一格乃至目空一切,相信新闻记录时代,传媒改变国家。她起步于采编一线,一直在新闻专业主义之路上执著奔跑,在她年仅43岁的人生中,为南都奉献了18年。2011年底,她被查出罹患平滑肌肉瘤,接受治疗之余,她一如既往地忙于工作。她在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两次更新,一次是在美国,她用手机拍下了女儿心仪的美国名校哈佛大学;一次便是转发《南方都市报》新一轮改版的消息。

  点评:王钧走了,虽然还放不下家庭,放不下事业,但在这个秋天,这朵蜀地之花凋谢在了岭南。在今年早些时候,《南方都市报》记者过国亮,央视电影频道《节目预告》编导、主持人王欢等也因病去世。媒体人的健康状况一度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亚健康状态明显。客观原因是普遍存在的,媒体从业环境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媒体人理应从自身出发,作出调整。

  (本期盘点主持:黄馨茹)

  来源:青年记者201411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