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2019年6月)

2019-07-05 16:05:07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7月上   作者:

摘要: 6月优异策划    ☆高考时刻,《南风窗》,2019年第12期,6月5日  简介:走进6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了。在中国,若论给人的一生打

 6月优异策划  

  ☆“高考时刻”,《南风窗》,2019年第12期,6月5日

  简介:走进6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了。在中国,若论给人的一生打下很深烙印的制度,很少能有和高考相提并论的。高考制度的任何变动,都会牵动千家万户的心。从2014年开始,国家启动了被认为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系统和全面的一次招生制度改革。如何更好地进行改革?这组策划文章总结出一些重要的改革方法,由《高考改革:告别“一考定终身”》《衡水中学的B面》《指挥棒下,家长起舞》《国际高中,另一条“跑道”》《高考改革,公正如何实现》等5篇文章组成,对“衡中模式”、国际高中道路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只有认清高考制度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制度改革才能更加稳步推进。

  点评:高考的最敏感之处在于公平,“唯分数论”之所以难以破除,就是因为它维系公平感的功能暂时无法被替代。如何有更公平的高考制度?如何更好地推进高考改革?如何让学生选择更适合的高考之路?这组策划文章对改革内容进行了深入考察,对不同模式进行了深入实地采访,还原其本真状态。文章向我们呈现了举国关注的“高考时刻”,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时刻”。

  备选策划:

  ☆“华为的世界观”,《新民周刊》,2019年第21期,6月3日

  ☆“海右春风又一年”,《大众日报》,6月9日起

  ☆“新长征,再出发”,央广中国之声,6月14日起


 6月优异报道  

  ☆《“操场埋尸”案 16年尘封真相待解》,央视《共同关注》,6月24日

  简介:6月19日下午,一具遗骸从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一中操场挖出。当时多方信息指出,这一遗骸极有可能是新晃一中16年前“失踪”的教职工邓世平,而且邓世平可能是被新晃一中时任校长黄炳松的外甥——操场工程承包方负责人杜少平所害。6月22日晚上,湖南省公安厅对外发布消息,经怀化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DNA检验鉴定,确认新晃一中操场挖出的尸骸为2003年失踪人员邓世平。而新晃一中时任校长黄炳松已经被湖南新晃县纪委监委立案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突破性进展,使这起沉冤16年的命案有望昭雪。

  点评:16年前,它被当成了一起失踪案;16年后,真相却令人胆战心惊。一起让人有些匪夷所思的案件,16年来却是疑问重重,“操场埋尸”案,如何进一步破局?这期节目关注这一令人瞩目的事件,镜头对准现场,主播与律师在演播室进行解读,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案件的冲击力。“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要清除这一事件在人们心头笼罩的阴霾,恢复天朗气清的社会生态,必须高擎正义利剑,查清案件背后到底是谁在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备选报道:

  ☆《那些不受欢迎的孩子回来了》/袁文幻,《中国青年报》,6月1日

  ☆《吃了就能变聪明的“神药”到底是什么药?》/董小红 柯高阳 宋佳,新华网,6月12日

  ☆《红谷滩杀人事件》/沈文迪 宋江云 詹金瑶 张慧,澎湃新闻,6月19日

  ☆《4小时:长宁地震生生死死的细节》/黎文婕 赵阳戈 曾金秋,界面新闻,6月19日

  ☆《难以缝合:“保姆偷子案”背后的爱与失》/王双兴,《新京报》,6月20日

  ☆《导师王攀:我的道德情操超越时代50年》/故事硬核,“谷雨实验室”,6月21日

  ☆《10张病床住136人?去世5年仍两次“报销”?》/席敏 张玉洁 陈文广 帅才,《新华每日电讯》,6月21日

  ☆《山东试水电视问政:不能成为一个表演秀场》/徐天,微信公号“中国新闻周刊”,6月24日

  ☆《所谓学霸,就是早学几年、多学几遍?》/廖君 王莹 郑天虹 仇逸,半月谈网,6月25日

  ☆《“恶性抢生源”为何屡禁不绝》/陈鹏,《光明日报》,6月28日


 6月优异评论  

  ☆《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华宁,《人民日报》,6月25日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频频挑起经贸摩擦,全方位对华施压,不仅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然而,舆论场上也有极个别人发出“与众不同”的杂音,称美方的打压是因为中国“高调”所致,现在应该“忍让为上”,宁可“委曲求全”,也不可“硬碰硬”。这篇评论强调,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退让求安全则安全亡,这是中国人民在斗争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我们更要靠发扬斗争精神去赢得民族尊严、创造发展空间。文章指出,奋进新征程,我们不会妄自尊大,中国志在和平发展,永远不称霸;我们也不会委曲求全,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卑不亢走向世界,从容自信面向未来,我们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点评:6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罕见地连播四篇评论,回应了近期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关注的问题。《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作为“头响炮”发出,回答了“要不要硬碰硬”。这篇评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态度,指出霸权主义的逻辑从未改变,霸权者恃强凌弱的本性也从未改变,在“丛林法则”面前,退让一步只能换来得寸进尺,委屈一次只会招致更高要价,对于厘清认识、鼓舞斗志起到重要作用。

  备选评论:

  ☆《“老年人抢公交”假象折射偏见》/木须虫,《齐鲁晚报》,6月3日

  ☆《一个“嗯”字引发的微信礼仪之争》/苑广阔,《南方日报》,6月5日

  ☆《巴菲特的午餐,拍不醒装傻的人》/魏英杰,《钱江晚报》,6月5日

  ☆《借“扫黑除恶”之势,清除作恶土壤》/社论,《新京报》,6月15日

  ☆《建立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保制度》/韩秉志,《经济日报》,6月19日

  ☆《博士生发中文文章才能毕业:母语写作不如外语?》/王钟的,微信公众号“中青评论”,6月21日

  ☆《“反偷拍”的压力不能传导给消费者》/张灿灿,《检察日报》,6月24日

  ☆《反馈报告并非“唯快不破”》/李明鳌,《中国纪检监察报》,6月25日

  ☆《大学“重金抢人” 偏离了育人初衷》/戴先任,《北京青年报》,6月27日


 6月优异理论  

  ☆《中国道路为什么行》/董振华,《红旗文稿》,2019年第11期,6月6日

  简介:在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农业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大难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行得通的、是成功的。中国道路为什么行?文章指出:中国道路蕴含着科学精神,遵循发展的规律性;中国道路蕴含着人文精神,坚守发展的价值性;中国道路蕴含着创新精神,坚持发展的辩证法;中国道路蕴含着实干精神,坚持发展的实践性。

  点评:只有“问道”,方能“悟道”,而后“明道”,也才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地“行道”。只有找到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背后的中国智慧,才能够明白中国经验中哪些是根本的因素必须坚持、哪些是偶然的因素可以变通,才能够确保取得更大的成就。本文对一些思想问题进行了厘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备选理论:

  ☆《讲政治要处理好几对关系》/李双套,《学习时报》,6月24日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本刊编辑部,《求是》,2019年第12期,6月16日


 6月优异版面  

  ☆“蹲点报告”,《生活日报》1版、16版通版,6月12日

  点评: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一周年之际,生活日报两名女记者驻村蹲点7天。报纸用大幅版面进行了报道,1版和16版进行了通版处理,人物、建筑的速写画卷徐徐展开,两名女记者缓缓走来,按时间和地点顺序向读者讲述这一年来的村变。版面语言丰富,信息量大,富有美感和节奏感。

  备选版面:

  ☆“有一种表情叫高考结束”,《现代快报》头版,6月10日

  ☆“海昏侯,家里有金矿啊?”,《晶报》头版,6月26日

 6月热点网议  

  ☆快递员下跪风波

  简介:6月11日,山东省广饶县稻庄派出所出具的一份证明走红网络。证明显示,某快递公司女业务员聂某因送货问题被顾客反复投诉,到顾客家中下跪以求谅解。当地派出所民警出具证明称“不必摒弃尊严乞求原谅”,并向快递公司提出“将投诉者加入黑名单”等建议。民警的“霸气”证明,引发了网友对警方的赞誉、对快递员的声援、对投诉者的批评以及对一线快递员工作状况的高度关注。此后事件发生反转,舆论观点在一片哗然声中出现分化,之后警方发布执法视频还原事发真相,舆情很快回落。

  点评:此事件源自一张民警出具的证明受到舆论一致赞许,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下迅速掀起轩然大波。而在事实不断揭露的过程中,舆论倾向逐渐偏转:快递员从人人同情的“弱者”变成了“说谎者”,当事顾客从众声指责的“恶意投诉者”变成“受害者”,而民警之前的“正义之举”也因事件反转而遭到部分网民质疑。舆情反转虽有还原真相、推动问题解决等积极意义,但频发的反转事件也容易降低媒体公信力。在后真相时代,更需要专业媒体人对报道事实真相的坚守。

  备选网议: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三名老人藏尸冰柜”案

  ☆北京边检进行情况通报,回应曾轶可微博“怒怼”民警

  ☆“贵州毕节、凯里有孤儿院儿童被性侵”信息系编造

  ☆上海交大“土味招生视频”爆红

  ☆“女子半夜遭殴打”视频热传,嫌疑人在大连被抓获


 6月传媒人物  

  ☆吕岩松:履新山西

  简介:近日,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更新吕岩松简历显示,其于2019年6月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岩松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并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2000年,吕岩松获得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2008年,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2016年,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点评:吕岩松是第一位报道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三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的记者。吕岩松在熊熊烈火中发出的消息,正是中国甚至也是全世界关于这个重大事件的第一反应。他的果敢行动,为中央及时了解前方情况,迅速、正确地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期待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记者在新的岗位有新的作为!

  ☆孟非:慈善先行

  简介:6月19日上午,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在“孟想非凡·慈善先行信托”成立暨捐赠仪式中说:“作为公众人物,我想在工作之余做一些服务社会、帮助别人的事,我认为慈善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孟想非凡·慈善先行信托”是国内首单“慈善先行信托”,由孟非设立,首期善款用于资助云南贫困地区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点评:“国民月老”孟非在节目之外是一位默默无闻践行多年的“公益慈善者”。他先后在重庆等地捐资助学,并将扶贫助学视为一项长期经营的事业,他希望自己能够持续、专注、高效地做下去。为这位身体力行做慈善的新闻人点赞!

  ☆张政:讲好“光明的故事”

  简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推出包含《致敬》《牵挂》《追光》《追梦》4期微视频的融媒体视频产品《光明的故事》(第二季),全国两会期间全网浏览量超过1.12亿。5月18日,“光明的故事”微视频《“总书记,我又能看书啦”》全网转发,触达量超过10亿人次。《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提出,“主力军上主战场”是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战略契机,是在全媒体传播中彰显《光明日报》思想文化影响力的战略契机。

  点评:张政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后,突出“光明”特色,精心策划打造一批体现光明日报社文化品质和知识高度的融媒体产品,书写“主力军上主战场”的光明答卷。

  (本期盘点主持:杜鹃)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7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