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2019年10月)

2019-11-05 11:13:47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上   作者:

摘要: 10月优异策划    ☆国庆70周年活动特别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0月1日  简介: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

 10月优异策划  

  ☆“国庆70周年活动特别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0月1日

  简介: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央视进行直播,多机位提供“无死角”视觉体验,首次将4K超高清直播信号引入全国70家影院……贯穿了4个多小时的阅兵现场直播一气呵成、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精准妥帖地呈现了大会热烈欢快的现场。多角度全景、正面纵深、跟踪移动、接力航拍……一组组大气、雄壮、让人震撼的镜头,极富视觉冲击力,经各大新媒体传播,迅速燃成刷屏之势。

  点评:此次现场报道源于直播又不止于直播,总台还娴熟地运用新媒体组合拳同步或二次传播,使场内场外、荧屏内外、网上网下形成同频共振的舆论场。央视新闻和抖音合作的庆祝大会直播,播放量超过5.5亿次,粉丝达2400万,点赞近6000万次。据国际视频通讯社监测,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埃菲通讯社、BBC、CNN、NHK等都转播了总台直播信号,海外转播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极大增强了国庆阅兵的海外覆盖范围,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国际传播。此次“国庆70周年活动特别报道”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现场直播,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备选策划:

  ☆“深圳为什么能”,《瞭望东方周刊》,2019年第20期,10月3日

  ☆“中国所罗门建交幕后 大国暗战太平洋”,《Vista看天下》,2019年第27期,10月8日
 

 10月优异报道  

  ☆《追问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沈汝发 朱国亮 杨绍功 王茜 魏玉坤,新华社,10月12日

  简介:10月10日18:10左右,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312国道上海方向K135处、锡港路上跨桥出现桥面侧翻,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新华视点”记者直达事故现场,采访到现场市民、相关专家、物流企业负责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部门及交警队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针对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报道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四问:一问涉事车辆超载有多严重;二问为何超载车辆能上桥;三问独柱墩桥梁是否存在安全缺陷;四问涉事货车所属公司是一家什么企业。公众在等待解答。

  点评:无锡高架桥突然侧翻了,公众第一时间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事故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媒体只有进行充分调查之后,才能发布信息。这篇报道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推出,进行实地采访,提出公众疑问,即使无法一时获得全面的调查信息,也最大限度地公布了事实,尽力廓清了真相,缓解了社会情绪。否则,权威信息缺位,很容易让谣言滋生。在社交媒体时代,信息公开慢不得、拖不得、躲不得。拖延和掩盖,错过的是时机,损坏的是公信,丢掉的是人心。让群众知情,天塌不下来。

  备选报道:

  ☆《张振新死亡证明来了 价值5000万豪宅距病逝医院一英里》/胡越 岳跃 王鹤立,财新网,10月8日

  ☆《“无障碍”还是有障碍》/王景烁,《中国青年报》,10月9日

  ☆《自杀“树洞”的生死博弈》/何承波,《南风窗》,2019年第21期,10月9日

  ☆《一分钟看十万字 “量子波动速读”引发质疑》/李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新闻纵横》,10月17日

  ☆《涨价风波里的贵州牛羊肉粉馆老板们》/赵孟,界面新闻,10月23日

  ☆《被“死亡货车”吞噬的39人》/祖一飞 肖薇薇 向凯 赵吉,《新京报》,10月25日

  ☆《被茅台子公司拒录的HIV感染者》/罗晓兰  王毅璇,《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39期,10月29日

  ☆《山东男婴被埋获救后,家人磕头欲领回,救助者不放想领养》/柴会群,《南方周末》,10月28日

  ☆《风暴眼中的花甲夫妻》/郭春雨,《齐鲁晚报》,10月28日

  ☆《那个捐赠近百亿办教育的人》/故事硬核,谷雨实验室,10月30日


 10月优异评论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余思南,《人民日报》,10月16日

  简介: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评论指出,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解答好个人信息保护这道难题,需要正视不同立场,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内在冲突。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

  点评:个人信息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正因此,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问题,提出只有政府、市场和技术协同发力,才能构筑个人信息安全的立体防护网;只有在探索中奋进,才能努力走出一条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

  备选评论:

  ☆《“必须回来加班”?这事得商量着来》/斯涵涵,《工人日报》,10月10日

  ☆《NBA再好,我们也不会拿主权尊严去换!》/郭艳慧,《半月谈》,10月11日

  ☆《以雷霆手段摧毁黑恶势力“保护伞”》/陈治治,《中国纪检监察报》,10月11日

  ☆《以权威调查回应舆论争议》/扶青,《南方日报》,10月15日

  ☆《从袁隆平的担忧说起》/李思辉,《光明日报》,10月18日

  ☆《互联网竞争不应以伤害实体经济为代价》/《新京报》,10月22日

  ☆《携号转网,想说爱你不容易》/魏英杰,《钱江晚报》,10月23日

  ☆《“学习使我妈快乐”,这样的玩笑太沉重》/《南方都市报》,10月25日

  ☆《加快区块链发展 占据创新制高点》/ 樊大彧,《北京青年报》,10月28日

  ☆《拘了农民,也得问问化肥质量如何》/社论,澎湃新闻,10月28日

  ☆《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不只有一种选择》/叶泉,《法制日报》,10月29日
 

 10月优异理论  

  ☆《儒家“君子之道”与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梁国典,《学习时报》,10月21日

  简介: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乎党委、政府的整体形象乃至事业的成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文章指出:儒家“君子之道”可为当下领导干部提高道德修养带来诸多启示。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炼,可从正己、内省、恕道、笃行入手。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关于道德修养的内容更是十分丰富。这些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于领导干部提升道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探讨如何加强修养,成为合格的领导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备选理论: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颜晓峰,《红旗文稿》,2019年第19期,10月9日

  ☆《开辟新时代经济治理的新境界》/金里伦,《经济日报》,10月28日
 

 10月优异版面  

  ☆“盛世盛典”,《新华每日电讯》号外,10月1日

  点评:10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推出的国庆70周年庆典号外“盛世盛典”出版发行。版面设计庄重大方,恢弘大气,视觉冲击力强,将阅兵仪式的场景清晰地呈现出来。红色的框架,既蕴含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体现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号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新闻产品形式,见证了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以自己特有的形式记录时代。虽然身处全媒体时代,报纸的时效性无法匹敌新媒体,但是号外作为一种传播仪式,在重大的历史事件面前,符号意义依然存在。

  备选版面:

  ☆“习近平宣布军运会开幕”,《长江日报》头版,10月19日

  ☆“迈入全媒体时代”,《深圳商报》头版,10月29日


 10月热点网议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及法律修订

  简介:最近,两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受到广泛关注:大连市公安局通报称,一名10岁女童被害后遭抛尸,嫌疑人为同小区的一名13岁男孩,因其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将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其收容教养;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名15岁中学生,因对老师日常管理不满,在教室内持砖狠击老师头部致其昏迷,该学生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自10月20日大连男孩杀害10岁女童后,舆情开始发酵,24日仁寿县某中学学生持砖头砸伤老师后,舆情进一步走高,25日达到最高峰。2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分组审议,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后,舆论关注持续发酵。

  点评:几乎每次类似恶性事件发生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就会响起呼声。法律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最初设计,对一些事件没有起到应有的阻遏作用。“未成年”不是恶意犯罪的护身符,当社会前进的脚步和儿童心理的成熟度同步发展,法律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必须承认,防止“魔童犯罪”这个责任,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无力独自承担之重。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备选网议:

  ☆《我和我的祖国》国庆期间不断刷新票房纪录

  ☆湘西乡村女教师撰文批形式主义检查

  ☆昆明女大学生李心草之死

  ☆成都女子“打5元麻将被拘案”

  ☆“量子波动速读”培训机构乱象

  ☆福建一幼儿园只招干部子女引发广泛争议

  ☆《南京家长已疯》被刷屏

  ☆重庆大学博物馆陷“赝品”漩涡

  ☆演员江一燕获建筑大师奖遭质疑
 

 10月传媒人物  

  ☆刘亚东:就任院长

  简介:正值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组建新闻传播学院(筹),科技日报社原总编辑刘亚东任首任院长。上世纪90年代,刘亚东被派往美国,任科技日报社驻联合国暨纽约首席记者。2007年,他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8年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人物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201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点评:曾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优胜奖的刘亚东,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又考进了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3年后拿到法学博士学位。他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知识背景,加之良好的外语基础,在科技新闻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期待他的这一次华丽转身,成为游刃文理、沟通学界和业界的又一典范。

  ☆栗坤:辞职创业

  简介:10月15日,栗坤在微博上宣布已从北京电视台辞职创业,称“不想一直处在所谓的舒适圈中,放弃一份安稳的工作,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奔向一片未知的领域,对我来说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磨炼”。据悉,栗坤目前正在经营一家影视生态公司。

  点评:从博文看,栗坤此番辞职创业,是有备而来的人生规划。尽管创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栗坤仍选择跳出舒适圈,迎接新挑战。祝福栗坤!

  ☆胡锡进:牵动舆论

  简介:过去四个月里,香港修例风波震动内地舆论场。胡锡进和《环球时报》一直没有缺席。在8月底9月初,胡锡进到香港探访现场走访基层,接受多家港媒访问。10月9日,胡锡进再次来到香港。10月14日晚上与7名香港学生座谈,了解青年人的想法。

  点评:胡锡进10月28日在微博上讲道:“突然间成为国际互联网上中国最大的个人的声音,我成为香港舆论场上最受瞩目的内地媒体人。”胡锡进敢于在各种敏感事件、舆论热点中及时发声,亮明态度,为中国的媒体拓展了话语空间。胡锡进是一位探索者,尤其是在适应时代传播这一点上。他的社交媒体账号更新很快,他会在网络上直播,还拥有个人品牌的短视频节目。毫无疑问,胡锡进是能够牵动中国舆论场的人。

  (本期盘点主持:杜鹃)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