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首页>传媒骄子 > 正文

冯凯旋:光影塑军魂

2020-08-14 16:03:36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8月上   作者:郭晓航 王传宝

摘要:她参与了多项重大军事行动的采访报道,用镜头真实记录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军成就,生动展现了广大官兵忠诚奉献的时代风采。

  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戈壁荒漠到万里海疆,她亲历部队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参与了多项重大军事行动的采访报道。她始终珍惜每一个捕捉美的瞬间。她以军事摄影事业为使命追求,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深耕其中,坚持锤炼“四力”,坚持深入基层部队、深入事件现场,用镜头真实记录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军成就,艺术地描绘了人民军队新装备、新技术、新成果、新业绩的崭新气象,生动展现了广大官兵忠诚奉献的时代风采。她就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解放军报高级记者冯凯旋。

  战鹰呼啸、铁甲驰骋、群舰逐浪、利剑腾空……冯凯旋的摄影作品军味浓烈、豪气勃发,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有深刻的心灵震撼力,以气势磅礴又不乏细节的镜头语言,真实地再现了人民军队威武、刚烈、坚毅、勇猛的战斗风采,书写了一部真实、生动、形象的光影史诗。冯凯旋的工作经历与个人故事,一如她的作品般壮怀激烈、富有激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初心。

  缺氧气不缺情怀,在祖国边防体悟军人初心

  1996年,冯凯旋调到原解放军画报社后,第一次外出采访就来到了全军海拔最高的喀喇昆仑山边防哨所。喀喇昆仑山脉的海拔为5380米,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地的45%,紫外线强度高于平地的50%;红其拉甫哨所矗立在被地质学家称为“永冻层”的雪域高原上,冰川雪峰下潜藏着未知的危险;天文点哨卡冰封千里,空气稀薄,一年四季都要烧火炉,连牙膏都会自己挤出来……险象环生的生命绝境、风雪弥漫的高寒禁区,这些曾经只出现在他人笔下甚至略带神秘色彩的词语,此时,成为冯凯旋眼前真切的景象,化为生理上最真切的感受。

  风刀霜剑,生命禁区,冰坚如石,举步维艰。十几天的路途颠簸和高原反应,使冯凯旋如同患上重感冒一般,她克服严重高原反应和生活不便,在高原边防线上一走就是两个多月。在采访中她看到,战士们面颊粗糙黝黑,嘴唇干裂黑紫,许多人甚至因缺氧脱发而导致秃顶。在天文点哨卡,她看到指导员在严寒中被冻掉了半个耳朵,得知一些官兵因常年在缺氧的边防工作,孩子出生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缺氧不缺精神,吃苦而不言苦”,她被边防军人牺牲奉献的精神所触动,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边防官兵忠诚祖国、坚守岗位、奉献青春的珍贵画面。

  在那个年代,由于高原哨所生活设施简陋,条件之艰苦远超常人想象。在喀喇昆仑山哨所采访时,冯凯旋已上山26天,这26天来一直没有洗澡,全身瘙痒难受,头发每天捂在棉帽里,油味呛鼻,吃饭也不敢脱帽子。哨所炊事班刘班长是一名老兵,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在一天采访结束后把冯凯旋领到蓄水房,里面摆放着两个煤炉和七个冒着热气的水桶,地上一个大铁盆,放着一块新香皂和一条白毛巾,两个窗户用报纸糊得严严实实——这是战友为解决她的生活难题,专门从山下几公里外背上来了7桶水。眼前这一幕,让冯凯旋的胸腔瞬间涌出一股热流,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再三推辞,盛情难却,冯凯旋便提议将这7桶水分给一起来采访的战友,每人洗了一下头发。战友感情、信仰信念、军人初心,都在这第一次外出采访中不断升华,成为她一生珍视的可贵品质。

  脚沾泥土,心怀深情。多年来,她坚持深入边防高山海岛,从东北黑瞎子岛、漠河到西藏阿里,再到西沙、南沙岛礁,都留下了她记录基层官兵执勤巡逻、摸爬滚打的身影,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有兵味的优秀摄影作品,用相机默默记录边防官兵忠诚祖国、坚守岗位、奉献青春的感人画面。《冰山雪原献青春》《喀喇昆仑山的脊梁》《班公湖的老兵》《无言的战友》等组图,以朴素而写实的影像语言、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为一代边防军人立传。

  有本事更有血性,在演训一线锤炼战斗精神

  2002年中吉联合军演中,她随同吉方参演部队采访,体格健壮的吉方特种兵跑速快、动作灵敏,她便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追着他们翻越两座山头,边跑边拍摄。下山的时候,吉方特种兵抱着枪像小孩坐滑梯一样就滑了下去,她也模仿此样,抱着照相机滑下山去,和吉方士兵一起到达集结地,结果迷彩裤毛裤全划破了。吉方的指挥长发现她是个女记者,伸出大拇指为她点赞,并和士兵们一起把她抛向空中,主动与她一起合影。

  同年深秋,某军区为检验部队在高寒地区的战斗能力,把部队拉到了海拔3600米的高原山地进行实弹演习,冯凯旋也受邀参与采访。由于记者席位是在观礼台上,离实弹射击点的距离太远,无法拍摄到理想的画面,她便扛着相机随演习部队一起出动,跑到距离射击点只有150米远的小山头,在一个流动哨身后选择最佳拍摄位置,在阵地之上留下最富硝烟味的照片。

  2007年7月,中俄等六国联演在俄罗斯举行,冯凯旋再三申请,要求随直升机从空中转运。虽然此前她已多次乘直升机进行采访,但这次不同以往,直升机要跨越的是友谊峰这条从未有人飞过的航线。友谊峰海拔4375米,终年被白雪覆盖,气象多变,地形复杂,没有导航设备,全靠飞行员目测与经验来飞行,危险可想而知。为记者安全考虑,指挥部安排冯凯旋随第二梯队转进,但这样只能拍到机群尾部。冯凯旋提出,飞行员敢于填补我军飞行史上的空白,军事记者就不能在影像记录上留下空白。指挥部领导经过慎重研究,批准她搭乘领航飞机跟随拍摄。

  直升机起飞不到20分钟,原来的艳阳天不见了,一团团乌云压向机群,窗外黄豆大的水珠从玻璃上滑过。光线暗了好多,云中不时有雷电闪烁,飞机不得已在距地面约100米的云下超低空飞行,地上的草和石头清晰可见。雪山黑白分明,有时如刀劈,有时则傲然在上,令人仰视而生畏。天空中时而白云朵朵,时而阴云密布,有时甚至阴得让人胆寒。飞机上面的舷翼在云的下端狂卷,机身下距离山梁只有几十米,时而是黑洞洞、看不到底的万丈深渊;时而是两侧向后快速移动的悬崖峭壁。有两次遇到雷雨区,飞机只能绕行,从侧面看,积雨云下面的天地,乌黑一片,雨线依稀可见。

  飞过了一座高原湖泊后,飞机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穿越山谷是飞行中最为危险的航程,山谷最窄处仅有600米,仿佛伸手可触,面前的白云和雪峰交织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航路。直升机在云下和雪山的峰谷之间穿行,气流不稳,飞机颠簸摆动,拍摄的难度非常大。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她把直升机的圆形舷窗打开,把镜头尽量地伸出窗外,用尽全力才能保持稳定。飞机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会下降6℃,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雪山间飞行,温度已在0℃以下,在长期低温暴露、机身抖动强烈的情况下,她成功记录下我军直升机编队数千里跨国机动、飞越陌生航线的精彩瞬间,拍摄的作品《六国首脑现场观看演练》在各大报纸头版和多家杂志封面刊用。

  演训活动是和平时期部队提高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深入演训场采访报道是军事记者的主责主业。

  在参加某海上联合作战演习中,冯凯旋曾经在一天内6次转移采访地,分别拍下陆、海、空三军的演习战况,到了晚上,腿脚肿胀得连脱鞋都费劲。她曾连续11年在严寒季节跟随驻东北高寒地区部队野营拉练,真实记录官兵挑战生理极限开展冬训的场景,曾参加38场中外演训活动采访,先后9次参加国家和军队重大阅兵活动的采访报道,作品《国庆60周年大阅兵》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连续23年参加全国两会采访,多次参加神舟二号、五号、七号和嫦娥、长征等航天发射报道任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获全国影像中国纪实类新闻奖银奖,《飞天壮歌——神七》获全国航天飞天摄影展金奖。

  拍新闻更写历史,在逆行之路镌刻时代印记

  冯凯旋认为,军事记者首先是军人。她视灾情为命令,一次次勇敢逆行,奔赴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第一线,用镜头展现人民子弟兵将人民利益高举头顶、不畏牺牲迎难而上的战斗风采。

  和平年代,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样具有危险性。天上地下,江河湖海,高山峻岭,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摄影记者在实地采访中,不但要有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能力,还要反应敏捷,敢打敢拼。特别是参加抢险救灾行动时,她常常跟随部队在惊心动魄的受灾地区捕捉镜头,许多气氛浓郁、动作惊险、感情壮烈的精彩瞬间就是不畏艰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抢拍、追拍下来的,有时即使身处险境,首先想到的是必须把相机、胶卷保护好。

  1998年抗洪的时候,冯凯旋每天都在直升机上进行航拍,飞机门一打开,她便在腰间系一根保险绳,双腿耷拉在门外,坐到门口进行拍摄。一次,当她正在聚精会神地拍摄时,直升机副驾驶员突然走了过来,快速地用背包带把她绑到凳子腿上,而后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什么话都没说,头上的汗却一下就冒了出来。正当冯凯旋觉得奇怪时,只见副驾驶员轻轻一拽,她腰间的保险绳就散开了,原来保险绳是坏的,她才意识到之前的举动有多么危险。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她主动请战,先后5次进入小汤山医院,零距离拍摄军队医护人员救治“非典”患者的感人场景,传递战胜疫病的坚定信心。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她闻令而动,几经周转赶到灾情严重的湖南郴州,跟随抢险救灾部队采访拍摄。由于当地停电断水,她每天四处寻找电源往编辑部传送稿件,常常忙到凌晨才回到冷似冰窖的住地。8天时间里,她拍摄了2000余幅照片,其中3幅在全国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摄影展览中展出并获奖。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冯凯旋第一时间要求到震中采访,单位领导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驳回了她的申请,安排男记者前去采访。为了能到一线去,她先是随救灾部队登上飞机,准备“先斩后奏”,却在飞机起飞前被硬拽下来。随后两天,她便每天提着行李到领导办公室申请,软磨硬泡下终于获得批准。5月15日,冯凯旋终于乘机飞到成都,连夜赶到紫坪铺水库。水库上运送食品和人的橡皮船来回穿梭,她与战士们一起,白天吃干粮夜晚睡车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停地拍摄。

  在采访中,她一路风餐露宿,冒着余震危险,克服生活困难,真实记录了官兵用生命抢救生命的感人画面。为了多拍画面,她每天在凤凰山机场的塔台下与飞行员一起等候命令,那些天,她几乎是下了这一架飞机又上另一架飞机。她连续4次进入北川采访,第四次采访时遭遇唐家山堰塞湖溃堤警报,她背着20多公斤重的设备和行李,爬行近5公里才脱离险境。在灾区的22个日日夜夜,她转战灾情最严重的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理县、什邡、汉旺镇、映秀镇等多地,拍摄上万张照片,发稿220多张,其中《时间就是生命》《希望》等11幅作品在全国、全军影展中展出,《选择坚强》《方舟迎来新生命》等4幅作品被国家档案馆收藏。

  是记者更是战友,在采访之外温暖士兵内心

  真正的军事记者,一定在动脉深处流淌着战士的热血。最是真情暖兵心,最是真情打动人,这既是新闻工作者的为民情怀,也是革命军人间的战友情深。

  藏西北阿里地区班公湖,藏语叫“错木昂拉仁波”,意为明媚狭长的湖泊,地处高原半荒漠区。这个湖是我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裂谷湖之一,东西长155公里,南北平均宽2.4公里,湖面海拔4242米,面积413平方公里,水深50多米,每年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湖水清澈透明,极目远望,水天一色,好似一幅美丽的图画,整个湖面像镶嵌在山谷间的一颗蓝宝石,令人神往。湖中盛产一种特有的西藏裂腹鱼,因生长在淡水和咸水之间,皮色发黑,无鳞刺少。

  当时驻守这里的是某边防团的一个中队,这支特殊的中队被誉为“西海舰队”。来到这里采访时,冯凯旋发现食堂锅台上除了一坛子盐和一桶酱油外就是辣椒,几乎没有其他佐料和配菜,战士们每天伙食都十分单调。看到这个状况,她忽然想起周边那漫山遍野、长得像韭菜一样的野山葱,随即心中一动,向指导员提出要给大家包一顿裂腹鱼和野山葱馅的饺子。得到指导员的同意后,她便和大家一起忙碌起来,指导员带人去捕鱼、炊事班长和面、战士们拔野葱、最后由她剁鱼拌馅,一个小时后,一锅热气腾腾的山葱鱼肉饺子盛到战士们的碗里,大家吃得不亦乐乎,好不欢喜。这之后的四天里,她又带着大家包了三次饺子,每次战士们都吃得精光,看到大家伙食得到调剂,她也为战友们的认可而感到欣慰。

  班公湖上有个水上中队,肩负着边界的巡逻任务。当年,由于艇体较为落后,舰舱密封不严,发动机时常需要维修,转弯掉头时经常有熄火情况发生。在结束了班公湖4天的采访后,冯凯旋等人准备乘巡逻艇转程到下个采访点,清晨,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随着发动机“突突突”的轰鸣声,两艘巡逻艇前后离开码头,快到老鼠岛时,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骤起,舰艇剧烈颠簸,远处有强劲的浪花迅速向舰艇扑来,刹那间,浪花把舰艇拍入水中。由于驾驶员果断停机,大约30秒左右,舰艇慢慢地浮出水面,谁知舰艇刚一露头,一个浪尖打过来,舰艇像被顶上了天又落下来,左右摇摆,剧烈颠簸。就这样过了20分钟,风浪渐渐小了,舰艇摇晃的幅度也缓和下来,但发动机停机无法启动,只好等其他船艇前来施救。当年9月,冯凯旋等记者将班公湖巡逻艇装备陈旧一事,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很快,新的巡逻艇便配发到中队。能在采访报道的同时为部队官兵做些实事,更让她感到振奋。

  姓军爱民,勇于逆行,军事记者永远在路上。2014年,她第二次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采访全军唯一依靠牦牛巡逻的连队,与官兵一同骑牦牛踏冰雪巡逻,拍摄的《巡逻在“死亡谷”的牦牛骑兵》组照获第25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讲述了义务向导拉齐尼祖孙三代爱国拥军的感人故事。在新疆反恐形势最为严峻时,她坚信军民一家亲,乘坐绿皮火车再赴新疆,回访曾受胡锦涛同志接见的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巴克,推出稿件《卡德尔日记续新篇》,展现卡德尔的孩子们续写“解放军爱民日记”的新故事,展现新时代民族团结、军民一家的亲密景象。

  触摸危险,拍摄才能出彩。军人的本色,记者的执着,让这位安静内敛、略显瘦弱的女记者,总是选择在祖国最偏远的地方记录光影,总是能在最危急的关头迸发惊人潜力。果敢勇毅,不断前行,沿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和着军队建设的强劲脉搏,冯凯旋再次整装出发,奔向远方。

  (郭晓航: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传宝: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冯凯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解放军报高级记者。作品《万众一心》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22组摄影专题获中国画报协会“金眼奖”一等奖;32个专题获全国画报一等奖;2003年,被评为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2004年获全国第六届“金像奖”、全军第四届艺术奖;被授予全国抗洪报道优秀记者、全国抗冰雪报道优秀记者、全国抗震报道优秀记者、全国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3年当选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17年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8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