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马克思:哲学与报纸(节录)

2022-10-24 11:27:44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10月下   作者:杜渐 陈力丹

摘要:  题 注:本篇节录自马克思发表在《莱茵报》的文章《〈科隆日报〉第179号社论》第3个问题。他在反驳论敌时论证了政治与哲学、哲学与报纸

  题  注:本篇节录自马克思发表在《莱茵报》的文章《〈科隆日报〉第179号社论》第3个问题。他在反驳论敌时论证了政治与哲学、哲学与报纸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改变现存社会状况的必要性,这也是他唯物主义哲学倾向的早期披露。这对于科学地理解哲学与新闻、新闻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爱好宁静孤寂,追求体系的完满,喜欢冷静的自我审视,所有这些,一开始就使哲学同报纸那种反应敏捷、纵论时事、仅仅热衷于新闻报道的性质形成鲜明对照。哲学,从其体系的发展来看,不是通俗易懂的,它在自身内部进行的隐秘活动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种超出常规的、不切实际的行为;就像一个巫师,煞有介事地念着咒语,谁也不懂得他在念叨什么。

  哲学就其性质来说,从未打算把禁欲主义的教士长袍换成报纸的轻便服装。然而,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在哲学家脑中筑造哲学体系的精神,与工人们用双手筑造铁路时的精神别无二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当然,哲学在用双脚立地以前,先是用头脑立于世界的,而人类的其他许多领域在想到究竟是“头脑”也属于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是头脑的世界以前,早就用双脚扎根大地,并用双手采摘世界的果实了。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正获得这样的意义,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正在哲学化,这样的外部表现在一切时代里曾经是相同的;人们可以查阅任何一本历史书,他们将会发现,最简单的宗教习俗在恒古不变的虔诚中不断重复,这些习俗清晰地说明,它们已进入沙龙、教士的书房、报纸的编辑室和朝廷的候见厅,进入同时代人的爱与憎。……

  ……

  ……正在这时,哲学在报纸上出现了。长久以来它曾以沉默来回答那种沾沾自喜的肤浅之见,这种肤浅之见竟自吹自擂地说,只要在报纸上发表几句陈词滥调就可以使天才的多年研究,自甘孤独历尽磨难取得的果实以及那种看不见但是使人慢慢耗尽心力的、冥思苦想的拼搏的成果,像肥皂泡一样化为乌有。哲学以前甚至曾经拒绝利用报纸,认为报纸不适于作为自己活动的场所,但是,哲学最终不得不打破自己的沉默,变成报纸的撰稿人——于是突然来了一次空前未有的破坏活动——一批信口雌黄的报纸撰稿人认为,哲学并不是报纸读者的精神食粮,当然,这时他们没有忘记提醒政府注意,不是为了教育公众,而是为达到别的目的在报纸上讨论哲学问题和宗教问题,是不正当的行为。

  ……

  关于应该不应该在报纸上讨论哲学和宗教这个问题,由于问题本身毫无思想内容而被取消了。

  如果这样的问题已经作为报刊上的问题使公众感到兴趣,那就是说,它们已经成为当代的迫切问题了,这样一来,问题已不在于应该不应该一般地讨论它们,而在于应该在什么地方和怎样来讨论它们,是否应该在家里和饭店里、在学校里和教堂里,但不在报刊上讨论,是否应该由哲学的敌人而不由哲学家来谈论,是否应该用个人意见的模糊语言来谈论,而不用公共理智的清晰语言来谈论,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是不是全包括在报刊范围之内,那时要谈的将不是报刊的某种特殊内容,而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报刊应该不应该是真正的报刊,即自由的报刊?

  (中译文采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1卷219-22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个别译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第1部分1卷做了调整。文中黑体字为原著中原有。)

  [编辑:杜渐(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力丹(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10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