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茶座 > 正文

省市报业的整合之旅

2010-11-24 06:26:40

来源:   作者:

摘要:

  主持人:赵  金
  嘉  宾:单蕴菁:大众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青年记者》副主编
      曹  鹏: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所长,
          经济日报新闻研究部副主任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周文吉: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持人的话:10月14日,大众报业集团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组建的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临沂新闻大厦有限公司在山东新闻大厦正式揭牌。这次合作,在全国率先走出了市级报业集团生活类报纸全面与省级报业集团联袂闯市场的路子,进一步打破了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开启了山东乃至全国报业资源优化重组的破冰之旅。
  在新闻出版总署“必须坚持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封闭格局,努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大市场”(《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1月1日发),“鼓励那些业务相近、性质相同、产业相通的新闻出版企业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联营、重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光明日报》,2010年1月4日)的政策推导下,省报与地市报的合作必将更多地展开。本期约请嘉宾,就此进行深入探讨,希冀对同行有所启发。


  “资本联姻”的整合模式
  ——大众报业集团“省市报业资源重组”案例分析
  单蕴菁

  从参股经营《潍坊晚报》,到合作经营《沂蒙晚报》、控股经营《鲁南商报》,大众报业集团与地市报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进行报业资源整合重组,这标志着山东报业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省市报业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
  省市报业资源整合,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大众报业集团实施省市报业资源整合,顺应了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势,符合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
  1.兼并重组,形成规模经济,是报业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
  产业发展,有规模才会有效益。从国际传媒业着眼,新闻集团、维亚康姆、时代华纳、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等,无一不是规模巨大、媒介多样的国际传媒企业。新闻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泰晤士报》、《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涉足报纸、杂志、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相关行业,在全球拥有800多家企业。资产重组是新闻集团常用的经营策略。十多年来,新闻集团大举进行收购、兼并,星空卫视、道琼斯、20世纪福克斯、Direct TV、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等,都有新闻集团的股份。这使新闻集团从当初发行量不到10万份的地方报业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
  我国新闻出版业已形成较大规模,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全行业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结余)总额893.3亿元,纳税总额为620.3亿元;不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全行业资产总额为11848.5亿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为6168.3亿元。资产规模虽然巨大,但是在全国29家出版集团、39家报业集团、5家期刊集团、27家国有发行集团中,并没有能与国际传媒巨星同台竞技的企业。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地区和行业壁垒的存在,使资源过于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以资本为纽带实施报业资源整合,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的明确要求
  2009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后,对报业改革的主导方向,一是资源重组,二是培育骨干,三是市场推动,四是资本运营。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在三到五年内,培育出六七家资产超过百亿、销售超过百亿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则明确指出:“以资本为纽带,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才是改革。”
  山东省把“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作为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重点任务。2010年7月2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在会上指出,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进文化与资本融合。
  随后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鲁办发[2010]19号)中明确指出:“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造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支持国有报业、出版发行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强大众报业、山东出版、山东新华书店等新闻出版发行企业品牌。”“重点支持核心层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高报刊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齐鲁晚报等鲁版报刊品牌的影响力。”这些要求,明确指出了大众报业集团及其所属齐鲁晚报在山东文化产业振兴中所承担的任务。
  3.省市报业资源整合,在全国已有先例,省内已有探索
  全国各省级报业集团都在探索省市报业资源整合,主要有五种模式(郭全中:《传媒业大变局下的必然选择——论省市报区域化合作》):
  一是“西江日报模式”。2006年,南方日报社与西江日报社采取“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模式,开展第一步合作;2009年5月,双方进行产权合作,南方日报社以现金和输出品牌等报业资源购买西江传媒有限公司49%的股份,西江日报社控股51%。
  二是“辽报模式”。2008年3月21日,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与铁岭日报社合作创办辽沈晚报铁岭版。2009年初,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又与本溪日报、辽阳日报、营口日报、阜新日报进行合作,合作不触及经营层面。
  三是“楚天都市报模式”。2009年3月2日,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创刊,系由荆州日报主管的科教导报整体划转而来。
  四是“生活报模式”。2009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市两级报业结成战略联盟,2010年起,鹤城晚报、三江晚报、林城晚报、鸡西晚报、绥化晚报5家地市晚报成为生活报的地方版,黑河日报、七台河日报将与生活报共同创办新的生活报地方版。
  五是“大众报业模式”。2009年11月18日,大众报业集团所属的半岛传媒有限公司(半岛都市报社)与潍坊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共同成立山东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参股经营潍坊晚报。合作的内容是:潍坊日报社将其主管、主办的潍坊晚报的采编权、发行权、经营权委托共同成立的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运营,半岛传媒以现金和输出品牌等报业资源购买潍坊晚报传媒公司49%的股权,潍坊日报社持有51%的股权。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潍坊晚报广告收入增长38%,实现利润超过2009年全年。
  4.大众报业集团最有条件在全省报业资源整合中担当重任
  山东省报刊资源配置相对分散,报业结构布局不平衡,市级党报社除一二家以外,普遍发展缓慢。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广告市场萎缩,地市报社经营更加困难,有的甚至亏损严重,发展难以为继。山东做大做强报业产业,必须打破各种壁垒和限制,改变资源分散之现状。
  大众报业集团在整合全省报业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有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报纸品牌,舆论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2005年至2009年,集团总资产年均增长20%,2009年达到36.8亿元;净资产年均增长23%,2009年达到23.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2009年达到18.67亿元;2009年实现利税4.11亿元,利润2.86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52%。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利润进入全国报业前三位,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总收入进入全国报业前六位。

   “资本联姻”的整合模式
  从“潍坊重组”到“临沂重组”,大众报业集团对于省市报业资源整合的探索持续推进,形成了模式。
  1.重组的基本框架
  这次重组,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将非时政类报纸全部拿出和大众报业集团进行股份合作。主要框架包括:双方合作成立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沂蒙晚报,各占50%的股份;成立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管理运营鲁南商报,临沂报业占49%股份,大众报业占51%股份。公司成立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将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的采编、广告、发行等办报和经营权分别转至晚报公司、商报公司。新公司分别设立董事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双方共同委派董事会人员和主要管理层。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现有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划归新公司,重新建立劳动关系。
  “临沂重组”的方式与“潍坊重组”大体一致,只是合作主体和股本比例有所不同。“潍坊重组”的主体是半岛传媒和潍坊日报社,大众报业一方所占股本比例为49%;“临沂重组”又推进了一步,合作的主体是大众报业集团、临沂市委,大众报业集团所占股本比例提高到50%和51%,并出资收购了临沂新闻大厦。
  2.重组的四个特点
  一是市场主导,行政支持。
  近几年,大众报业集团所属齐鲁晚报在各市地发展势头迅猛,仅临沂一地,年广告收入超过2000万元,在与当地市场类报纸的竞争中,逐步成为强势媒体。如果任双方自然竞争,必然会出现高成本、低效能的局面,既给省级晚报发展造成阻力,又使当地报纸难以为继,不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省市同质资源重组,则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市场竞合方式,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携手共进成为两个市场主体的共同愿望。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贺春说:“合作以后,临沂报业市场消除了恶性竞争。齐鲁晚报作为强势品牌媒体,市场拉动力强,一定能够带动鲁南商报的办报、广告、发行再上新台阶;沂蒙晚报借助齐鲁晚报的品牌、人才等优势资源,一定能发展成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我们对合作充满期待。”
  重组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继续保持了省级和市级党报集团各自的主体地位,将同质资源拿出来重新组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存量不变、增量分成。在目前的行政区划中,这种方式破解了省市报业整合的瓶颈,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在揭牌仪式上说:“对于这次战略合作,临沂市委、市政府完全赞同并大力支持。对于新成立的三个公司,临沂市委、市政府将在人事编制、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合作更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出席了仪式并为新公司揭牌。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宿华在接受大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地牵手,优势互补,必将做强区域板块,做活资源文章,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二是资本联姻,整合彻底。
  两次资源重组都不是一般化的合作,而是深入到资产和文化层面,明确投资各方的关系、资产配比和利益分成,重构业务流程,对机构、人员、资产进行彻底整合。
  在“临沂重组”中,大众报业集团按照成本价1.55亿元购买临沂新闻大厦,在资产重组方面推进了一步。我国新闻媒体有个特点,当资金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投资兴建办公大楼。这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办公需求与现有条件的矛盾。另一方面,我国传媒业并未真正与市场接轨,办报政策宽容度低,市场容量有限,投融资渠道不完善,报业利润很难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储备大多用于盖办公楼。所以,报社办公大楼往往都是最重要的报业资产,由报业利润转化而成。大众报业集团收购临沂新闻大厦,也是对报业资产的重组。
  三是建企改制,一步到位。
  重组后的潍坊晚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全部采取公司制,一报一公司,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崭新的体制机制和事业发展的愿景,取代了生硬的体制转换,有效避免了转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身份之痛和各类矛盾,一次性解决了临沂日报报业集团非时政类报纸的改制问题。
  沂蒙晚报记者部副主任刘文超说:“沂蒙晚报底子好,一线编辑记者大都是年轻人,有活力,有干劲,有思想。这次合作,将沂蒙晚报推向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等于给了我们一个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前景的平台。用句广告词来说,就是‘她好我也好’。另一方面,合作以后的公司体制鼓励个人创造价值,这跟以前我们就按劳动量考核的机制是一致的,所以大家普遍都能接受。”
  四是输出管理,激活文化。
  早年海尔在扩张过程中曾创造过“激活休克鱼”模式,就是将海尔文化和成功的管理模式注入那些已经进入衰退期的企业,重新激活它们。通过管理模式和文化的复制,实现集团的低成本扩张。对于那些新成员来说,共享到海尔成功的经验,可以站到一个较高的新起点上,实现快速跟进和发展。
  “潍坊重组”之后,采编和经营的主要管理团队出自半岛都市报。半岛传媒作为强势媒体向潍坊晚报实现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潍坊晚报的办报思路和办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采编和经营迅速见到起色,影响力不断提升(李毅:《山东省传媒业联合重组第一例——资本联姻半岛传媒携手潍坊晚报》)。
  “临沂重组”后,大众报业集团依托齐鲁晚报品牌发展两张报纸,并从集团选调精干力量担任领导层,而新融入的采编和经营骨干人员主要出自齐鲁晚报。
  临沂晚报传媒有限公司、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俊表示:“两个公司正式运转后,依托两大报业集团的优秀文化和强大的支撑力,注入齐鲁晚报成熟的办报经验和企业文化,引入公司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的先进理念,有信心让两张报纸快速成长起来。”
  3.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简言之,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商业模式在学术上为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 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李振勇:《商业模式》,新华出版社)其中,“整合”、“高效率”、“运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客户价值最大化”、“持续赢利”是商业模式的关键词。
  报业集团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就是以服务文化消费者为目标,对报业相关资源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通过整体设计,使之成为高效运行的组织系统,实现持续赢利。报业集团通过经营传媒企业来创造净价值。所以,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如何整合传媒企业内外部资源,使效益最大化。
  大众报业集团以“潍坊重组”作为开端,以“临沂重组”作为战略性节点,在省市报业资源整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就是以集团战略为指导,在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创新产业发展方式,以“资本联姻”促成自身资源整合力的持续提升,不断创造新的赢利点,实现资产和规模的高效增长。这在全国还是首创。
  在10月14日的三家公司揭牌仪式上,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说:“双方以产权为纽带、符合共同利益的联合,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有信心把这次合作搞好,做成合作的样板,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创造成功的经验,作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才有出路,合作才能共赢
  “临沂重组”的成功实施,作为山东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对大众报业集团及山东报业发展都将具有深远影响。
  商业模式的特点是自身的可复制性。大众报业“递进式整合”的商业模式形成后,自然会产生新的扩张要求,不断创造新的赢利点。这是商业模式自身成长的必然结果。目前,大众报业已经成为省市报业资源整合的主导力量,必然会乘势而上,继续推进整合,并有可能参与到跨媒体和跨省界的资源交流。
  “临沂重组”破解了全省报业资源整合的瓶颈问题,整合十分彻底,取得了省市报业集团双赢的结果,成为一个样本。
  那么,资产组合的股本比例,取决于投资双方力量的配比。这也就意味着,早改革早主动,谁改革谁受益。市级党报集团参与重组的门槛将持续抬高,参与整合越早,门槛越低;参与越晚,门槛越高。所以,对市级党报集团来说,早参与,早受益。

  省报整合地市报:
  报业市场枣核结构更加明显
  曹  鹏

  近一段时间,山东、湖北、黑龙江等省份都出现了省报整合地市报、创办地方版的新动向,在全球以及全国报业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这是非常难得的利好消息,说明了各地有责任心与事业心的报业同仁,在积极努力寻求发展的道路,并且找到了扩张、做大的方向。
  中国报业市场明显呈枣核状结构,中央、省、市、县四级,省市报纸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省市两级报纸是中国报业市场的脊梁。
  现在省报整合地市报市场,证明了经济学的“马太效应”在发挥作用,也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同时,也是市场资源优合组合的必然趋势。
  这一轮省报与地市报的整合,在形式上,不再是过去传统的行政划转,而是采取了控股、协议合作与创办地方版等多种更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可以说,此轮整合,更多是市场主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从2000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主管部门始终在倡导集团化与跨区域、跨行业发展,但是,真正行之有效而不是走过场的动作并不多。回顾这十年的报业经济,在全国范围跨区域与跨行业两方面,出于条块分割与种种阻力,在业绩上仍然乏善可陈。本来按条件最适合跨区域与跨行业发展的中央报纸,反而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而最基层的县市报,虽然有一些办报经营都有声有色的报社,如江苏的江阴日报与浙江的义乌日报,但是囿于县市的天地空间,不容易有更大的发展,可以做强,但难以做大。
  集团化建设要有利益结合点,不能是行政“拉郎配”,否则,即使合并了,也难以产生应有的效益,反而是合而两伤,这种反面的例证比比皆是。用婚姻来比喻,以前的行政划转,是一种父母包办行为,双方门不当户不对,情不投意不合,只是屈从于命令。而现在的合作则是彼此自愿的互利行为,是自由恋爱的结合。这样的联合或兼并,才会有亲和力与凝聚力,才会有加法效应或乘法效应。
  区域化发展与大都市经济圈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共同趋势,省报所在的省会本来就是本省的经济文化中心,辐射省内的城市,有着先天的优势与便利。同时,在一省之内,事情好办,关系也简单,不像中央报纸过于高高在上,难以找到地方的支撑点。随着省会与省内各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完善,以及铁路的提速,在一省之内,交通与人员、物资的流动已经相当快捷,省报兼并或收购省会之外的地市报,能够实现“资源可以共享,资源可以流动,市场可以控制”的效果。
  省报的优势最主要的在于办报人才与广告客户资源两方面,另外一个重要的优势是,省报的行政级别与政治地位,与各地市的党政领导部门相当。这使省报与地市报整合后,可以摆脱地市报过去所受的束缚与管控,拥有更多报道上的自由选择余地。
  由于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的普及与繁荣,报业的前景日益被看衰,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报纸企业的总体走势是收缩而不是扩张。
  但是,中国毕竟与西方有本质的不同,中国的经济与新闻事业,也与西方有着很大的“时差”。所以,我一向主张,中国的报纸事业还大有可为,关键是事在人为。中国的报业至今没有开放,也就没有经过真正充分的竞争与发展,如果说西方报业是盛极而衰的话,中国报业同步进入衰退期就是未盛先衰,这是极其可悲的,也是中国报人的耻辱。
  唐诗有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之谓也。
  此次大众报业集团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合作成立公司共同办报,还有此前的案例,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楚天都市报创办楚天都市报襄樊版,以及辽沈晚报创办辽沈晚报铁岭版,黑龙江的生活报与鹤城晚报、黑河日报等七家地市党报或地市晚报合作,改造成七个城市的生活报地方版,都得到了报刊管理部门的肯定与支持。
  过去在一报一号的制度下,省报只能通过收购刊号在地方上办报,而利用已有报纸品牌办地方版则不被允许,所以,辽宁的半岛晨报与山东的半岛都市报、鲁中晨报等等,就都是由省报投资在省会之外的城市办的独立报纸。而从世界报业实践来看,报纸在自己发行范围内推出地方版以适应细分市场的要求,都是通行惯例。
  拥有强势品牌的报纸创办地方版,不仅很容易成活,而且节省了可观的成本开支,只需加上相对较少的当地内容就可以了,比办一份全新的独立报纸成本要低得多。而且,地方版的创办,除了能吸纳地方的广告,还能增强原有的报纸品牌号召力,使其更具竞争力,这就是省报创办独立的地方都市报所不能带来的收益了。
  新闻出版总署的新政,对促进报业繁荣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利用已经打响知名度的报纸品牌开辟地方版,显然有事半功倍之效,而且成功的把握非常大,是值得推广的。
  事实上,对于北京、上海、重庆、天津以及广州等大城市的名报来说,在本地的郊县开辟当地版,应当同样可行。以北京为例,北京的通州、回龙观、亦庄等超过数十万居民的新城区,长期处在北京的报纸覆盖不到而本地又无权创办报纸的状态,虽然早些年有北京娱乐信报等尝试过郊区版,可是当时不具备政策条件,所以夭折了。因此,省报创办地市版有示范意义,在取得成功后,大城市报纸的郊县版也就水到渠成了。
  省报与地市报是中国报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整合力度,会使中国报业更加突出中部大、两端小的枣核状的结构特点,而这有利于全国报业市场格局的平稳与坚实。

  从浅入深,构建利益共同体
  范以锦  周文吉

  如今,省市报纸之间的合作逐渐增多,不仅是数量,而且合作规模和深度也在推进中。省市报纸的合作,是为了实现报业资源优化重组,提升竞争力,做强做大报业。
  下面,结合实例,分析一下省市报纸合作的优势及合作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合作趋势:从单一向纵深发展
  2010年10月14日,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临沂新闻大厦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此次大众报业集团和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的深度合作,被业界称为“省地报业的合作典范,资源重组的破冰之举”。
  2009年12月3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肇庆市委机关报西江日报签订资产合作原则协议,成立南方日报肇庆新闻部、西江日报特别报道组以及西江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并且共同出资成立了传媒有限公司。由最初的加盟合作发展到深层次的资产合作。
  2009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市两级报业结成战略联盟。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的生活报与齐齐哈尔、佳木斯、伊春、鸡西、绥化、黑河、七台河等省内7个城市报,组成省市两级报业战略合作联盟,成立了生活报传媒集团,共组建7个地方版。随后,大兴安岭的地市报也加入进来,形成了“8+1”的合作格局。
  2009年11月18日,大众报业集团属下的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合作,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以资本联姻形式,整合报业资源,打破了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
  2009年5月1日,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辽阳日报社、营口日报社达成战略合作;7月30日,与本溪日报社签订合作协议,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报业合作战略。
  2009年3月2日,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创刊,有独立刊号,它是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二家省报地方版。楚天都市报与地市级晚报合作,把地市级晚报变成楚天都市报的地方版,成功做到了当年创办、当年赢利。
  黑龙江、江苏、山东、辽宁、浙江、广东等省均出现了省市报业资源整合的样本,其原因在于两个层面。其一,在文化体制纵深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趋势下,政府积极主导省市报纸之间的合作,以此提高本省文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其二,经济利益驱动,报业集团在市场主导下的自发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是报业发展本身的内在驱动力。目前,我国传统报业格局经历着由分散粗放型发展格局向规模集约型发展格局转变的过程,加强两级报业的合作,是报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
  我们归纳了省市报业合作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1.合作呈纵深化发展趋势,以资本联姻的市场行为越来越多。比如半岛传媒与潍坊晚报的合作就是资本先行。
  2.政府、市场共同主导将逐渐过渡到以市场主导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形式。
  3.合作规模呈扩大化趋势。黑龙江生活报集团整合了8个地市报,跨度大、整合规模也大。
  4.合作方式各有不同。有签订战略协议、出资组建新的集团班子、加盟合作、产权合作等诸多形式。

  目标追求: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省市报纸的合作,有助于打破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实现省内报业资源的优化重组。长期以来,各省内行业地域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新闻资源浪费的现实状况,影响了报业集团的发展。无论是外部激烈竞争压力的推动,还是报业内在发展动力的驱动,都要求省地市报业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2009年年底,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半岛传媒与潍坊报业集团合作,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半岛传媒与潍坊晚报采用了资本联姻的形式,打破了省内报业市场的地域壁垒。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潍坊晚报广告收入增长38%,实现利润超过去年全年。
  2010年10月,大众报业集团再度与地市报进行合作,牵手临沂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了三个新的公司。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将非时政类报纸全部拿出来和大众报业集团进行股份合作,此举进一步打破了省内报业地域壁垒,适应了报业资源整合大趋势。两级报业联手开拓市场,共谋发展之道。
  省地市报纸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强势媒体和弱势媒体优劣势互补,共同发展。省级报纸可以利用地市级媒体本土品牌的优势,加强报纸的贴近性,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广告收入和品牌影响力;而地市级报纸利用省级报纸的新闻资源,满足读者对权威信息的需求,也借助省级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办报经营理念以及人才、资金优势,完成报纸的升级转型。
  在黑龙江生活报传媒集团与地市级报纸结成战略联盟后,8个地市级城市的地方版可以直接采用生活报涉及国际、国内、省内、时事、财经等方面的新闻内容,这不仅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当地受众对权威信息的需求,也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让地方版集中力量做好本土新闻采编。同时,生活报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增加,品牌影响力也得到提升。
  省市报纸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在新闻内容、节目资源、广告客户、资本经营等方面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同时,可以避免过度竞争和新闻资源浪费,减少省内报纸过度竞争引发的内耗。现在生活报传媒集团与8个城市报由竞争关系转向了战略合作的关系。8家地市报变身为省报地方版,实现了报业转型的战略升级;生活报传媒集团扩大了报纸发行量,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增强了报业集团的竞争力。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西江日报,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合作,西江日报可以借助南方报业的品牌影响力、办报经营理念以及人才、资金优势;与西江日报的合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则成功地抢占肇庆报业市场,有助于扩大其品牌影响力和报业规模。
  总体上来看,省市两级报业互补性强,强化两级报业的合作,能够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达到人力、经营、品牌、硬件设施等多个方面共享。避免了过度竞争,减少新闻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拓展了两级报业的规模,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促进传统报业格局由分散粗放型发展格局向规模集约型发展格局转变。

  长远之计:构建好利益共同体
  省市两级报业资源优化重组是趋势所向,但也要充分考虑到两级报业合作中的现实情况,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其一,协调好利益,才能维系长远的发展。合作不能不讲利益,传统媒体之间的合作基础在于共同的利益,无论是政府主导推动还是市场的自发行为,实现双赢是合作的基本条件。利益如何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双方合作的效果和长期性。像黑龙江生活报传媒集团整合了8家地市报,涉及到行政体制、人事安排、主管单位、利益协调以及具体经营操作中的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协调好双方利益就会导致负面的效果,影响双方之间的长久合作。
  其二,不要追求形式的合作,要尽量深化合作的模式。从西江日报与南方报业的合作来看,从最初按照“增量分成”加盟合作形式到后来的资本合作形式,共同出资成立了传媒有限公司,西江日报社占51%股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占49%股份。增量分成是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而资本合作在利益分配方面更加明晰,有利于促进双方真正融合,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合作。明确了经济利益主体,使两报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深化合作。
  其三,行政力量主导要适度,避免“拉郎配”、“1+1<2”的现象出现。行政力量主导在我国媒体产业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体制造成的地域分割、各自为政、等级制度严格等形成的特有现象,造成市场主导无法跨越或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此种情况下,政府的主导或推动,是最便捷高效的方式。
  但是行政主导要适度,不能单纯从主观意图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接受能力和双方合作的现实可能性,避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行政力量在适当时起作用,过多干涉就会产生负作用。“拉郎配”的做法更是要不得,双方合作要实现“1+1>2”的效果。○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1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