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茶座 > 正文

难忘老范二三事

2010-12-20 21:46:00

来源:   作者:

摘要:

  新民晚报原总编辑  丁法章
  11月14日清晨,我坐在南行的长途客车上,手机中接连传来两则关于《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因病抢救无效,于13日中午不幸辞世的噩耗,头脑中顿时一片茫然,感到十分惊诧。
  因为今年4月,范总还欣然命笔,为赵超构先生诞辰100周年题写匾额。从那遒劲飘逸的墨宝中,不难想象他的身体状况还是可以的。何况,两个多月以前,我俩还通过一次电话,彼此互致问候,他还再三嘱咐我注意保重身体,做事要悠着点儿,他怎么就这样匆匆离去了呢?特别是回忆起近20年我和范总经历的种种往事,我情感上也不能接受这是真的。
  记得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新民晚报社承办了第八届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年会,根据会议安排,拟请在新闻界享有盛誉的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作为嘉宾,莅会谈谈当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报道问题。会前,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经济日报社范总那简朴的办公室,未想待我说明来意后,范总爽快地答应道:“新民晚报是我喜欢看的报纸之一,你们的事情我应该支持,到会谈谈完全可以,就是怕满足不了大家的要求。”这就是我和范总的第一次接触,他的儒雅、谦逊和善解人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多久,在年会开幕次日的午后,我到机场去接他,本想让他直接到宾馆进餐并休息,可当他得知与会代表正在上海县旗忠村参观时,便坚持在路边的一家小饭店吃了碗肉丝菜汤面,就赶到参观现场了。他这种随和、实在和平民化,大大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索性将“范总”改称为“老范”了。
  1999年9月,新民晚报社在京隆重召开创刊70周年座谈会,老范应邀到会,并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赵超构提出的“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宗旨,他动情地说:“这个‘飞入’两字用得好,未用‘飞到’,更未用‘闯入’,它体现了新民晚报以民为本的理念,反映了和广大民众之间的亲密关系!”
  今年三四月间,赵超构先生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晚报前辈诞辰100周年,决定兴建赵超构文化广场、修缮赵超构故居。当我作为牵线人,邀请老范为广场和故居题字时,他二话不说,很快就给我寄来了好几幅供选用的手稿,他还在附信中说:“超构老是我敬仰的新闻界泰斗。遗憾的是,我未能和他谋面。但他的办报理念和办报实践,我一直奉为圭臬。‘人不能至,心向往之’。”当赵超构先生家乡人民表示给予酬劳时,他婉拒道:“为超构老纪念活动题字是我的荣幸,费用不需要!”
  老范对新民晚报的关爱,可以说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当他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晚报副刊编辑贺小钢写信给他,约请他在“夜光杯”版面上辟一专栏,不定期地撰写一些杂文。他欣然应允,一篇篇来自生活、触及时事、侃侃而谈的美文,被刊登在“敬宜笔记”的专栏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数年来,佳作越积越多,已由文汇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两个单行本。
  2001年秋,老范应上海市委宣传部之邀,给上海新闻界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报告。在沪期间,我将刚修订出版的拙著《新闻评论教程》送他,请他批评指教。想不到他闭门谢客,在酒店里用了一整天时间来读这本书,并在报上公开撰文加以推介,还将这本书作为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教材。这一切,对我都是极大的鼓励与鞭策。
  说到老范对新闻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在社会上更是有口皆碑。这里,且不说他在担任总编辑期间,带教了一批又一批事业有成的硕士生、博士生,单说他在古稀之年,在兼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为了解决新闻教学密切联系实际的问题,他殚精竭虑,不辞辛劳,陆续开设了《评论与专栏》、《新闻与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课程。从酝酿教学大纲到编写教材,他事必躬亲,担任主讲。对学生深入社会、“身入”一线的调研成果,他十分珍惜,热情鼓励。有一篇题为《农村八记》的调查报告,披露了不少来自农村基层的真情实况,他写信向温家宝总理作了推荐,得到了温总理的首肯和赞扬。
  在我担任北京吉利大学副校长兼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四年间,老范每年都会应邀来我们这所民办大学,给莘莘学子作“经典人生”的讲座,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畅谈“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每次都会获得满堂彩。
  老范呀,此生您虽历经坎坷,几度沉浮,但对新闻事业始终如一,执着追求,以写作为乐,以办报为业,卓而不群,自然淡定。您的高尚品格和报人风范,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12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