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茶座 > 正文

记者被打,谁之痛

2020-06-16 16:19:08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6月上   作者:黄馨茹

摘要:——访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顾勇华

  4月21日下午,新京报、红星新闻、上游新闻等媒体记者赴河南新乡市原阳县采访被埋男童安葬事宜。采访过程中,记者遭到暴力殴打和阻挠,且手机被抢,内存被清空,引发社会关注。本期茶座,《青年记者》邀请到了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创新实践研究中心主任顾勇华,与我们一同谈谈记者职业风险与采访能力提升方面的话题。

  面临职业风险,记者要积累经验、斗智斗勇

  《青年记者》:顾老师,您好。新闻记者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近年来却时常在采访中遭遇“非正义”的阻挠甚至殴打。在采访中,记者常被侵犯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又有何保障?

  顾勇华:记者在采访中常被侵犯的权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访权益,二是阻挠记者采访中发生的危害记者人身安全的问题,这是对采访权益与公民人身权益的双重侵犯。

  关于记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我国有两份文件作了相关说明。一份文件是《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采访是记者的职务行为,为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向记者核发记者证并提出相关管理要求,规定记者必须持证采访。另一份文件是《关于2019年全国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的“目的是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保障新闻记者合法采访权益”。综合两份文件相关条款来看,只要法规(如《保守国家秘密法》)没有明确规定不可采访的对象,记者均可按照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实施采访。记者与采访对象可以商量具体采访活动如何进行,但是,任何人不得无故阻挠采访。

  上述文件是硬保障,软保障方面,即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一般说来,出问题的多是对人民利益有损害的事件,采访此类事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除此之外,记者还应提升专业修养,要善于据理力争抓住采访机会,善于采访。

  《青年记者》:虽然有相关文件的指导,但不少记者在采访中还是会受到阻挠,记者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顾勇华:一是要保持与编辑部的联系;二是若非政府相关部门的阻挠,记者可以尝试联系当地宣传部门;三是可以向当地记协求助。但是,这些联系即使有效果,周期可能也会比较长。所以,采访活动中的求助可以两条线并行,一是寻求上述三个方面的帮助;二是就地解决采访问题,即迂回寻找采访机会,采访到有用的内容,也就意味着夺回了采访权益。

  而从采访权受侵犯延伸到对记者的人身伤害,这已经是极端行为。记者的采访行为一定要严谨,遵守规则,不要让人抓到问题,在采访时,记者要注意人身安全和环境引起的安全问题,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即时取证,同时努力联系当地警方,制止侵害行为。

  总之,记者报道社会存在的问题,不受欢迎在情理之中,非暴力的阻挠也不奇怪,不顺利是常态。记者需要积累经验,有时还要斗智斗勇。

  《青年记者》:原阳“4·18”事故的采访中,成都商报采编人员王某强不是持证记者,这一身份引发了争议。由于种种原因,“无证”采访的现象很常见。“无证”人员是否拥有采访权?

  顾勇华:这个问题在《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因为申领新闻记者证有相关条件要求,新入职编辑记者无法立刻申领到新闻记者证,所以,各新闻单位都有待领证人员。根据规定,这些人员只要在持证记者的带领下就可以正常采访。

  提升职业能力,需要贯通学界业界

  《青年记者》:您在前面提到,记者有了采访机会后要善于采访,遇到阻挠时可能还要斗智斗勇。但不少年轻记者在进入媒体行业后可能面临着采访技巧、职业素养、职业伦理等专业技能的缺失,媒体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顾勇华:去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集体学习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而与这一课题同样紧迫的是要有完成课题的人才,其主力部分就是新闻编辑记者。然而,现有人才在能力上需要提升的空间还不小。我举个例子来说一下。第29届中国新闻奖的文字消息类评出了两篇一等奖,标题分别是《23年圆梦,福建晋江水流进金门》和《浙江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立法》。显然,这两个标题都是病句。第一个标题,应为“梦圆”,因为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圆梦”则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如今有没有“圆”也不知道。第二个标题,一定是为“最多跑一次”立法,而不是为相关“改革”立法。当然,以上问题可以看作好文章在所难免的瑕疵,但是,作为中国最高新闻奖项,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以我在一些大学授课的体会,如果要追溯编辑记者采编过程中的能力不足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教育打基础阶段根基不扎实。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学生一看课程的名称就不想听了,为什么呢?因为高校中能讲好这门课的老师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套基于实践的科学理论,这个体系准确描述了新闻传播的规律。而且,马克思当年已经发现了做不到新闻真实的一大症结,就是记者喜欢根据愿望而不是根据事实来写报道,马克思对如何做到新闻真实有非常简明扼要的阐述。长期以来,大学课堂被西方新闻观占领着,很多学生一听说要上“马新观”就准备趁机打瞌睡。听过我的课之后,很多学生才发现,原来对包括西方新闻观在内的属于揭示科学规律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都作为营养吸收了,同时还对党报规律作了系统归纳。到了课程结束时,学生无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真正的看家本领。

  学生毕业后到了新闻单位,老记者教授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满足完成工作任务之需、有机会也能出点彩,却会走向另一端——因为缺少理论性,很难作为普遍道理来学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从学校教育入手,加强准记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闻理论教育,让他们掌握新闻采编的普遍道理。另一方面,媒体也要有加强理论指导的愿望,贯通业界学界,不是学校的那一套不管用,而是要切实用好。

  媒体层面,提升记者能力,有两个方面要着重关注。其一,要强调记者对报道对象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前不久,第104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公布,有人做了一个话题,就是将这一届普利策奖作品与中国新闻奖作品进行比较。话题的意思是清楚的,想说国外推崇批评而我们则以歌颂为主。我并不赞同这样简单比较,因为中国新闻奖中批评报道也不少。但是,有一点我们的确有差距,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记者对所涉报道领域的专业把握非常厉害。而我们有一篇关于阅兵的报道,虽然获奖了,却连军规、军语都弄错了。其二,真正能讲好中国新时代故事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比如,正面宣传中,至今仍然存在照搬政治话语的现象,一些媒体特别喜欢宏大叙事,政治话语没有转换为群众话语、生活话语。

  树立起公众满意的媒体形象,任重道远

  《青年记者》:记者职业能力提升后,对于媒体整体形象的提升是有益的。但事实上,近些年社会对于媒体和记者的印象似乎不全是好的。原阳记者被打事件发生后,一些报道的评论区中还出现了“打得好”的声音,这是很让人痛心的。

  顾勇华:在我看来,记者在原阳采访受阻且出现遭击打、采访器材被抢这样的事情,更多的是社会之痛。在国际上,记者是个公认的危险职业,只是由于我国的媒体特点及采访报道机制与国外不同,记者们对此可能感受不深。但从社会层面来讲,就是另一回事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下,只要社会治理优良,“打记者”这类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记者采访时可能会遇到的阻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当事人,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第一个问题容易理解。第二个问题则稍微复杂一些,可能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不欢迎舆论监督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记者在采访中受到政府部门的阻挠,反映出政府的一些工作人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欠缺,在阳光下执政的能力有待提升。

  《青年记者》:除遭到暴力阻挠外,社会上亦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公众为何会对媒体和记者产生如此偏见?

  顾勇华:把记者与“火”“盗”一起视为“灾星”有一个历史过程。21世纪之初,新闻队伍建设按照中宣部等部门要求组织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反应比较强烈的“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和低俗之风”,后来还包括了整治新闻敲诈、新闻恶搞、新闻侵权等问题。应当说,新闻队伍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改变。如今再说上面讲的“三防”,可以这样看,新闻队伍本身的问题不能说没有,但是,视记者为“防”的对象,可能更多还是对舆论监督的抵触。习近平总书记借用一句民谚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在当今传播环境下,媒体和记者的公信力、影响力主要还是靠自己来树立。媒体和记者做得越好,公众的偏见就会越少。

  《青年记者》:如今,大量自媒体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以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分享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消解了专业门槛,也模糊了媒体和记者的形象。如此看来,媒体和记者要树立起公众满意的形象,要做的其实还是挺多的。

  顾勇华:是的,媒体若要重塑公信力,赢回支持、理解和尊重,还是要靠自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讲真话、讲人民心里的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当地党报与财新、财经等媒体同题报道,社会反应迥异,就很能说明问题。

  全国两会召开后,到年底一共还剩下200多天,算工作日的话就更少了。今天的谈论,我们从原阳当地阻挠记者采访一事开始,以“谁之痛”展开,实际上也蕴含着我们对下一步既要常态防控疫情、又要跟进决战决胜进程,媒体如何有所作为满怀期盼,亦充满担忧。希望各级官员切莫把“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这一告诫当成耳旁风;也希望各媒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看家的本领学习好、用到位。○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6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