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冷风劲吹 > 正文

构建科学的“媒介观”

2017-01-11 15:31:36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月上   作者:刘明洋

摘要:  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介急剧变动的时期。从媒介行为,到媒介形态,再到媒介生态——观察一下会发现,对于当下的媒介或者未来的媒介,竟有种

  我们正处于一个媒介急剧变动的时期。从媒介行为,到媒介形态,再到媒介生态——观察一下会发现,对于当下的媒介或者未来的媒介,竟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学理性一点讲,叫“困惑”。或许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以及这样的“困惑”所产生的影响,在媒介实践领域和媒介研究领域,我们都看到了一些与科学性、理性不相一致的行为选择。

  媒介实践领域

  媒介发展所带来的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竞争,正在替代以往同类介质媒体的竞争。当我们把这种竞争的主体区分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时,技术因素就被推到了前沿。实际上,从媒介生产到媒介消费,再到基于媒介生产和消费的媒介产业,过度的技术依赖已经渗透进了全过程之中,而且成为具有主导性的一种媒介发展价值观。

  ——在媒介生产方面,传统的媒介机构正在将因受众和收益的快速下滑而产生的“转型恐慌”,押宝到了单纯的技术创新上,转型便粘贴上了技术标签;新兴的媒介机构,则把发展的动力和生存的能力都定位于技术,忽略了自身媒介素养的培育。结果,媒介的功能、价值、责任以及相对应的内容呈现,这些更加本原的东西,却让位于技术,不再是媒介生产者关注的核心。

  ——在媒介消费方面,随着社交化媒介的快速增长,媒介消费已呈现出跟随式、共享式、攀比式的趋势,这种趋势的一个结果,就是人们对于媒介的极度依赖。这种依赖一旦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人们就会在媒介场域中失去自己基本的判断能力,媒介消费所应当包含着的理性知识体系的建构,在越来越碎片化、娱乐化的媒介消费行为中,变得可望而不可及。更重要的,一些人已经失去了对知识建构的诉求、冲动和欲望。在碎片化的媒介消费行为下,思想也很容易碎片化。统一价值观的建立,变得更加艰难。

  ——在媒介产业方面,媒介技术快速发展所催生的一些新型媒介业态,正像过山车一样,快速繁荣与快速衰退并行;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粉丝经济等一些商业理念被嫁接到媒介产业领域之后,却常常被误读;以媒介融合为思维方式和发展路径、且逐步走向移动终端化的产业创新推动,却因为推动主体的多元化,已经呈现出重复建设的“泡沫化”倾向。实际上,媒介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需要纳入顶层的设计,也需要推进现实的操作。

  媒介研究领域

  媒介的急剧变化,丰富着媒介研究的对象,也吸引着媒介研究的群体。从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讲,越是在媒介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是在媒介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候,越需要我们树立一种超越媒介现象、探究媒介本质的态度,越需要我们聚焦媒介的关键性、核心性问题。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与之相反的现象。

  ——在研究对象上,重现象轻本质。目前媒介研究的话题、对象,集中度很高的在于媒介现象,特别是因媒介技术创新而带来的新的媒介现象。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很多研究,对技术的关注超过了对技术背后媒介本质的关注,对“现象级”媒介变化的关注超过了对媒介所应当具有和体现出来的理性、逻辑性特征的关注,对媒介发展的“器”的关注超过了对媒介发展的“道”的关注。这让整体的媒介研究,给人一种表层化的印象。

  ——在研究方法上,重数据轻逻辑。量化与质化研究相结合,是媒介研究应当坚持的方法论。量化研究,需要数据分析;质化研究,则需要逻辑思维。曾经有过媒介研究中过分强调定性描述、逻辑推理的方法论偏差,但现在有些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偏差,即在重视数据分析的同时,忽略了应有的逻辑思维;而且,对于数据本身的采集、梳理、分析、加工这样的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科学性的评估。

  ——在研究视野上,重门类轻关系。媒介研究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门类,但是,对于这个门类的研究,需要放到关系系统中去考虑。一方面,媒介的成长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存在着一个媒介技术、媒介内容、媒介形态、媒介方式等等构成的内关系系统;另一方面,还要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待媒介,关注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的关联,关注媒介的外关系系统。而从现在整体的研究来看,着眼于两个关系系统研究的内容,亟需加强。

  结  语

  构建科学的“媒介观”,核心在于通过媒介现象来认知和把握媒介的本质,认清媒介所体现着的规律性内容。避免媒介实践领域的浮躁,避免媒介研究领域的跟风,这正是构建科学的媒介观的根本的两个价值指向。

  (作者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刊学术顾问)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