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网络新闻视频直播中媒体与受众的关系

2017-02-28 16:23:44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2月下   作者:朱自洁

摘要:  网络新闻视频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一个技术过程和新的交流界面建构和调整着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这也敦促我们进行媒体角色与专业文化等方面的反思。

  画框中,一位纳努克人向摄影机走来,在冰面上凿开了一个洞,并放下自己的鱼线等待。于是摄影机也开始等待,观众也开始等待,直到这位纳努克人钓上鱼。这是被称为“纪录片之父”的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于1922年拍摄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中一个经典镜头。

  一个男人在床上睡觉,整整六小时,没有任何对白和剪辑。这是波普艺术倡导者和领袖安迪·霍沃尔在1963年拍摄的纪录片《沉睡》。

  这些在当时看来充满先锋试验性质的举动,如今在网络新闻视频直播中却司空见惯。这种“小屏+长镜头”的视觉信息传播方式正在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播形式,网络新闻视频直播如何影响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长镜头:共同探索与陪伴

  目前的网络新闻视频直播,时长大都在一个小时以上,直播中,画面长时间保持一个镜头的运动,类似“一镜到底”,这是直播不同于剪辑后视频的一个重要特点。

  2016年8月23日,中国奥运军团回国。我和同事前往首都机场T3航站楼接机。从晚8点刚过开始直播,到后台切换成其他的机位,一段直播就用了半个多小时。在这个时间段内,镜头没有任何剪辑和切换。在频道资源稀缺的电视平台上,长达30分钟的镜头是难以想象的,也容易造成观众持续观看的视觉疲劳,但在网络平台上,这种“长镜头”是直播的常态。

  长镜头理论开创者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的使命就是用世界自身的直接形象来重塑世界。长镜头的优势就在于制造一种时空同步的真实感,但电影的长镜头是导演设计的结果,镜头内的场景、演员是导演安排和调度的结果,带着作者思想的烙印。也就是说,是作者把对真实世界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传播给受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确立了作者的权威和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传受关系。

  但在网络新闻视频直播的过程中,直播记者和网民一同探索未知的新闻事实,直播中展示的是探索的过程,这种探索的结果是一个有迹可循的、可以理性审视的过程。2016年8月2日,北京新宫地铁站附近一家五金商城发生火灾,新京报派出多位记者前往现场进行网络直播。其中一部直播手机完整地记录了一位记者从出租车下车并一路小跑至火灾现场的全过程,记者的采访过程从“暗箱”式变成了透明式。

  另外,电视、电影这种仪式化的观看,是以设备或者场地为中心来设置观看的场景、方式、时间、进程等,受众处于一种从属地位;而网络视频直播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的形态,是一种以受众为中心的观看设置,长镜头形成一种“陪伴性”传播。

  蒙太奇:多元视角

  蒙太奇的直接含义是把一部影片的各种镜头按照某种顺序、某种结构或某种需要连接组织起来,即通过“剪辑”来创造全新的时空架构,表达作者的某种意图。

  目前的网络视频新闻直播中,往往是记者手持直播手机或者手机支架进行,一般在同一个视角维度上只有一个记者,会有镜头运动,但很少有视角切换。

  对于直播而言,一种是以记者体验为中心的,比如2016年6月1日,新京报三位记者徒步攀爬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勒尔村的上山“天梯”。三路记者中,既有用手持直播手机的,又有用头戴式直播眼镜的,还有用航拍机的。三种不同的机位,既能够让人通过航拍看到悬崖村全貌,又可以通过直播眼镜增强参与感,通过记者的视角亲身体验“天梯”的艰险和这里孩子上学、回家的困难。在这里,蒙太奇并不是以镜头切换者为中心进行时空的重组,而是对同一个过程做多视角的呈现,信息的增长点在于体验的多样性,在这个意义上,受众体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有了感觉层面的对比和自我认知的可能。

  一种是以事件为中心的直播,往往是派出多个记者从多个维度对事件现场进行直播。比如,2016年8月23日,中国奥运军团从巴西里约回国,新京报派出三路记者前往首都机场T3航站楼接机,分别在接机口上方2楼大厅、在接机人群中以及停车场三个地点进行直播。机位切换中,观众目睹了奥运军团从走出接机口到乘坐电梯下楼,最后在停车场登上大巴的全部过程。在这里,蒙太奇以视角切换和场景调度的方式运作。对于新闻直播而言,尤其是硬新闻,主要是以事件为核心,视角的切换在于事实本身的可看性和丰富性,视角的多样有了一种去视觉中心化的可能。

  应该说,多视角的直播在电视时代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在一些赛事或者媒介事件的直播中,更是常用的手段。但因为设备和成本的问题,电视时代的直播一般只用于一些大型事件。新闻视频直播的常态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为事件再现中的多元视角提供了一种技术上的基础保障,也为视觉意义上的多元提供了一种可能。

  弹幕:互动平台与意见广场

  弹幕(barrage)视频系统,原意为密集的炮火射击,现普遍指代大量以字幕形式显示的评论同时从屏幕飘过。弹幕视频系统最早源于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动画,如今被普遍运用在国内视频网站及网络直播页面。

  如果说微博的出现加速了新闻生产社会化的话,那么,弹幕则是更直接的意见广场和互动平台,强化了受众对新闻生产过程的参与性。不同于电视直播,观众的意见要经过出镜记者、主持人、后台导演、导播等人的把关过滤,直播用户不但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表达意见,而且可以直接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与直播记者进行互动,互动的过程因媒介的便捷性而压缩,对新闻生产者形成一种更加直接的意见压力,影响媒体的议题走向。

  另外,网民的参与,也促进了话语层面上的多元,尤其是网络语言和表达方式不经把关人出现在直播平台上。

  但这会形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样多元、无序的海量信息,新闻生产者很难即时处理,往往在问题选择上还是有随机性,也容易造成信息传播的琐碎化;另外,网民结构和素质本身会直接影响新闻内容,可能会出现偏离公共议题、弱化公共性的问题。比如2016年8月28日,北京北五环红星美凯龙两栋楼之间的廊桥发生坍塌。新京报记者程彦辉在直播时遭到阻止,直播信号中断。晚间,当程彦辉再次直播介绍信号中断时发生的情况时,部分网友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程彦辉本人的年龄、颜值等方面,忽视了公共安全、新闻采访受干涉等公共议题,这需要媒体反思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结  语

  当下的语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一个结构性的因素,重新建构着新闻传播领域。网络新闻视频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一个技术过程和新的交流界面建构和调整着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这也敦促我们进行媒体角色与专业文化等方面的反思。

  (作者单位:新京报)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2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