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7日 星期六

争议性科学事件巨型对撞机的媒体报道分析

2018-11-26 19:49:40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9月下   作者:许玉婷 詹琰

摘要:  2015年12月24日,丘成桐在赛先生发表了《我为什么期望中国建设巨型对撞机:宇宙奥秘》,引起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议。由此,中国是否应建巨



  2015年12月24日,丘成桐在“赛先生”发表了《我为什么期望中国建设巨型对撞机:宇宙奥秘》,引起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议。由此,中国是否应建巨型对撞机的科学话题(the CEPC-SPPC Plan)①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随着转基因事件、PX(对二甲苯)事件、核能事件等引起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争议性科学事件的媒体报道也呈现了新特点、新情况。

  所谓争议性科学事件,是指目前科学界对某一科学事件持不同声音和观点,引起各方争议,未能达成共识的科学事件,且事件本身具有影响大、涉及层面多、投入大等特征。②本文围绕中国是否建造巨型对撞机事件(以下简称“巨型对撞机事件”)相关报道,力图揭示我国争议性科学事件媒体报道特点、科学意见领袖与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关系,媒体自身立场与争议性科学事件观点表达之间的关系。

  科学意见领袖成为争议性科学事件新闻报道动力

  本研究以“巨型对撞机”为关键词,选取了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的媒体报道,共计超过250,000余字,经过人工剔除不相关的文本后,获得了55篇有效文本。③通过词频统计发现:巨型对撞机事件的新闻报道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粒子物理领域,专业性明显;在媒体报道频次上,呈总体平缓、局部激烈、周期跨度长等特点。然而,隐藏在上述特征背后的是科学意见领袖成为争议性科学事件媒体报道的动力。

  1.核心词频分析:报道内容专业性明显

  研究中,采取了ROST NewsAnalysis Tools进行主题与关键词统计,对该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发现高词频前十排名分布如图1。其中,对撞机、中国、粒子、科学、物理居前五,可见该文本主要围绕巨型对撞机事件进行相关报道,涉及领域主要为粒子物理。此外,文本分析发现该事件的讨论涉及国际主要对撞机机构,国际化背景明显,且国内外科学家相关群体态度分布一致,支持方占主导地位。其中,SSC④(美国超级超导对撞机)因资金不足被取消,对巨型对撞机事件也颇具影响。

  2.意见领袖:科学大腕成为争议性科学事件媒体报道的动力

  选取自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的相关媒体报道为分析对象,发现媒体报道总体趋势较为平缓,2016年9月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平缓,兼具局部小高峰与小低谷交替的特点。

  2016年3月丘成桐出版新书《从万里长城到巨型对撞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成为巨型对撞机事件论战开端。2016年9月4日,杨振宁在“知识分子”上发表《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同日,王贻芳在“赛先生”发表《中国今天也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双方论战激烈。9月6日,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王孟源发表《回答王贻芳所长,高能所更该攻克什么技术》;9月7日,丘成桐回应王孟源的提问,于“中科院高能所”发表了《关于中国建设高能对撞机的几点意见并回答媒体的问题》;9月8日,徐庆金在“知识分子”上发表《大科学工程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9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期待更多科学“对撞”》,超大对撞机的讨论进一步走入科学家相关群体及部分公众的视野。

  在2016年9月份,媒体对巨型对撞机事件的报道频次尤多,呈现周期性、小高峰与小低谷交替进行的频次分布,每天报道频次最高为5次,最低为0次。在55篇媒体报道中,2016年9月份媒体报道篇数高达28篇,占总报道篇数的一半。

  据观察,巨型对撞机事件的争论中,以杨振宁为首的反对派最先发出声音,随后以王贻芳、丘成桐、何祚庥为代表的支持方进行论战,他们以媒体报道为载体,积极发声推动媒体对此持续关注。媒体通过展现其意见而影响受众的观点,正反方的激烈碰撞成为推动媒体报道的动力,这些引发并助推舆论的著名科学家成为了意见领袖⑤,促成了科学意见领袖推动争议性科学事件媒体报道的局面。

  媒体在争议性科学事件中对选择何种观点进行报道具有倾向性

  根据把关人理论,任何被发表的言论都经过把关人⑥的把关,对言论进行一定的选择、剔除、编辑与加工才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为揭示媒体观点表达与媒体渠道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55篇新闻的发布媒体,对巨型对撞机事件的不同观点(支持、反对、中立)进行分类和统计,探讨媒体在争议性科学事件中选择何种观点进行报道是否具有倾向性。

  1.支持方媒体渠道分析

  通过对巨型对撞机支持方的媒体发布渠道进行分析,发现发布支持方观点的媒体渠道多达13家。其中,“赛先生”处于优势领先地位,其次是“数理人文”,“科学人”紧随其后;而其他媒体诸如“中科院高能所”“知社学术圈”、《中国新闻周刊》、中新网、“科研圈”等分布相对均等。

  2.反对方媒体渠道分析

  通过对巨型对撞机反对方主要媒体发布渠道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发布反对方观点的媒体渠道9家。其中,观察者网、“赛先生”处于主要地位,“知识分子”“周末读书”、中国新闻网等分布相对均等。

  3.中立方媒体渠道分析

  对巨型对撞机中立方主要媒体发布渠道进行分析,发现发布中立方观点的媒体渠道7家。其中,“赛先生”“科学人”处于主要地位,而澎湃新闻、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中国发展观察网报道频次仅1条,属于重大事件主流媒体不失声的状态。

  总体而言,从55篇媒体报道的频次看,支持方观点占比58.18%,占主导地位,反对方占比20%,中立方占比21.82%。对图3、图4、图5交叉分析,发现同时发布三方观点的媒体仅有“赛先生”。这与“赛先生”作为综合实力强劲的科学传播媒体密切相关。除“赛先生”之外,同时报道支持方与反对方观点的媒体仅“知识分子”;同时发布支持方观点和中立方观点的媒体仅“科学人”;同时发布反方观点和中立方观点的媒体不存在。

  观察发现,发布三方观点的媒体几乎不重合(同时发布支持方与反对方观点的媒体报道仅1篇,相对于55篇报道而言属于小概率事件,可忽略不计),因此笔者认为媒体对选择何种观点进行报道具有倾向性。

  争议性科学事件的观点表达是否受到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有待研究

  尽管媒体对选择何种观点进行报道具有倾向性,但一方面本文总样本量偏低,收录新闻报道难以穷尽,另一方面多数媒体的报道篇数仅1篇,代表性较低。因此,争议性科学事件的观点表达是否受到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美】丘成桐 史蒂夫·纳迪斯著, 鲜于中之 何红建译:《从万里长城到巨型对撞机:中国探索宇宙最深层奥秘的前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4月版

  ②马萍 吴佩:《试论争议性科学议题报道的基本要求——以问题疫苗事件为例》 [J],《中国报业》,2016年第8期

  ③【日】Yui Arakawa,Ryosuke Yoshimoto,Fuyuki Yoshikane, Takafumi Suzuki,Analyzing the Content and Text of Tweets by Japanese Academic Researcher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for Digital Humanities,2015(1):2

  ④董丽丽 刘兵:《1986-1993年美国国会听证会中关于SSC的争论》[J],《科技导报》,2007年第6期

  ⑤费军 王露:《基于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评估的网络治理研究》[J],《电子政务》,2016年第7期

  ⑥刘利永 徐占品:《“把关人”视阈中的地方官媒突发事件报道研究——以天津卫视“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16年第9期

  (许玉婷: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詹琰: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9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