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高校新闻学子专业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

2018-12-04 15:11:27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0月下   作者:唐笑

摘要:  对于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拓展还是人文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当前新闻学子喜欢的新闻学书籍都有哪些

  对于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拓展还是人文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当前新闻学子喜欢的新闻学书籍都有哪些?哪类新闻学书籍最受学子的青睐?本次调查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最喜爱的书籍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更好了解当前新闻学子阅读的现状,对未来新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利用问卷星软件设计题为“新闻学子最喜爱的书目调查问卷”,并将此问卷投放新闻学子的专业贴吧、微信群及QQ群里进行数据征集,最终获得问卷405份,其中男生184人,占45.43%;女生221人,占54.57%。在年级方面,参与人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大四学生(39.51%);大三学生(23.21%);大二学生(16.54%);硕士研究生(11.36%);大一学生(8.15%);博士研究生(1.23%)。

  2.深度访谈

  笔者随机与新闻学专业的几位学子进行了访谈,请他们谈谈自己比较青睐的书籍以及喜欢此类书籍的原因。同时,随机访问了两位新闻学专业的老师,请他们谈了当前学生在阅读专业书籍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新闻学专业学生阅读相关书籍的一些建议。

表1:

 

 

选项 小计 比例
《论出版自由》约翰·弥尔顿 62 15.31%
《新闻文存》徐宝璜 90 22.22%
《新闻传播学》黄旦 182 44.94%
《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 90 22.22%
《新闻学新论》孙旭培 95 23.46%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 163 40.25%
《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 70 17.28%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 56 13.83%
《当代新闻学原理》刘建明 37 9.14%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 20 4.94%


表2:
选项 小计 比例
《光与热》迈克·华莱士 44 10.86%
《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喻国明 66 16.30%
《传播的进化: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人类的交流》牟怡 93 22.96%
《互联网的误读》詹姆斯·柯兰 73 18.02%
《新媒体舆论》匡文波 74 18.27%
《看见》柴静 181 44.69%
《黑镜头:人类这100年》阿夏 60 14.81%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聂有兵 55 13.58%
《真相》比尔·科瓦奇 汤姆·罗森斯蒂尔 115 28.40%
《传播学新趋势》洪浚浩 124 30.62%

 

  调查结果

  1.选择率较高的书籍名单

  问卷所列书单中学生们喜欢的书籍从高到低依次有《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学》《看见》《传播学教程》《新闻写作教程》《新闻学导论》《新闻编辑学》《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娱乐至死》《风云人物采访记》《传播学新趋势》《中国报学史》《真相》《信息乌托邦》《报纸编辑学》15本,其中新闻理论类书籍2本,新闻史论书籍3本,新闻业务类书籍4本,传播学类书籍3本,近几年受到学子喜欢的新书籍3本。

  2.阅读新闻专业书籍的原因

  调查显示,学生阅读新闻专业书籍,课程学习和考试备考是主要原因,占到59.51%;其他原因有:专业提升需要51.39%,拓展知识面23.95%,周围环境影响12.95%。所读书籍的途径和来源从高到低依次是课程学习和备考需要65.19%,老师和同学推荐41.98%,根据兴趣选择29.38%,依据图书榜排行为23.95%。由此可见,学生阅读相关专业书籍主要是为自己的专业课程服务,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3.对新闻专业书籍选择的种类倾向性

  问卷显示,52.84%的学生选择了新闻业务类书籍,46.17%的学生选择了新闻理论类书籍;45.43%的同学选择了传播类书籍;26.67%的学生选择了新闻史类书籍。结果表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对课外书籍的选择上,侧重于选择新闻业务和理论的新闻实务类书籍。

  4.学生对新闻专业书籍选择的总体特点

  调查显示,新闻学子在喜欢的书籍选择上多倾向于选择基础性的、理论性较强的教材一类的书籍。例如排名靠前的《新闻传播学》《新闻写作教程》《传播学教程》《新闻学导论》等都属于此类书籍(见表1)。而近十年比较新的新闻传播类书籍,例如《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真相》《传播的进化》了解和阅读过的人较少(见表2)。在设置的开放性填空题目中,仍有一半以上同学填《媒介批评》《新闻采编实务》《新闻理论十讲》《新闻报道与写作》等教材性书籍,较少同学会填《童年的消逝》《一个人与这个时代》《主体与喉舌》《美的历程》《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等课外书籍,且多集中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新闻专业学生中。

  笔者随机访问了几位大四学生,对于考研学子而言,最受欢迎的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和孙祥飞的《新闻传播学》。考研学子表示,《传播学教程》很详细,其中涉及的理论表述清晰,便于理解;《新闻传播学》则是以梳理近年的热点专题和“典型案例”,将每一部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把握当前的传播热点和理论梳理很有帮助。但对其他同学来说,基础性的理论类和实务类书籍最受欢迎,一是由于课程学习以及备考的原因,其次是因为未来就业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些本科毕业就从事传媒领域工作的学生而言,业务类书籍相对于其他书籍更实用一些。而相关专业老师表示,此种现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课程学习和应试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阅读的专业课的课外书目太少,导致学生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书籍。

  分析与总结

  1.新闻学子当前新闻传播类书籍的阅读数量和范围较为狭窄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新闻学子喜欢的专业书籍侧重于理论类和实务类书籍,本科阶段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像《光与热》《互联网的误读》《真相》等近十年较新的专业相关书籍接触较少,此类书籍的阅读多集中在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且主要是来源于老师和同学的推荐,而本科阶段的学生的读书范围仍局限于教材类书籍。这种现状也从侧面表明当前新闻学子对新闻传播类书籍的阅读范围较为单一和狭窄,缺乏深层次、系统和广泛的阅读。

  2.在课外书籍中,学子们更倾向于贴近当前新闻传播的趋势和热点的书籍

  学生们表示,在老师推荐的课外书单中,一些纯理论性、深层次的书籍较难理解,容易感觉枯燥,很难提起阅读兴趣,而有些书籍内容未能及时跟上当今新闻传播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些课外书单中,学生们表示更喜欢读贴近当前新闻传播热点的书籍,而不是纯理论性的说教书籍。其中,柴静的《看见》一书在新闻学子中广受好评,不少同学表示,《看见》一书尽管是作者柴静个人成长的告白书,但同时也是体现了中国社会十年的变迁。书中不仅介绍了柴静从一无所知的新人到记者和主持人的经历,以作者的自身经历讲述了怎样提问、怎样采访、怎样更能贴近现场,同时记录了新闻里的细节和故事,让读者感受到新闻里的人性与温暖,而不是机械式的记录。除了选项里出现的《看见》一书外,在开放性填空题中,有学生不约而同地填了《杨澜访谈录》和白岩松的《一个人与这个时代》,这两本书与柴静的《看见》在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相比于纯理论性的专业书籍,不管是新闻业务类书籍还是传播类书籍,学生们在阅读上更倾向于与业界实践联系密切,语言表达易于理解,贴近当前新闻传播的趋势和热点的书籍。

  3.新闻传播类书籍本身的内容和质量是学子们选择的关键

  当前新闻专业的学子对专业书籍的选择中,除了课程学习以及考试备考的教材书籍外,其他多来源于老师和同学的推荐。有学生表示,虽然当前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材很丰富,但有些教材易出现内容重复现象。也有学生反映有些书籍在表达上过于生硬和晦涩,对一些专业素养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很难读下去。由此看来,新闻学子对专业书籍阅读的选择,一方面与课程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书籍本身的内容和质量有关。除理论性的书籍,学子们在对课外书籍的选择上,更喜欢选择一些紧跟当前新闻传播热点,适合自己专业能力层次的书籍。

  4.学子们提高阅读素养,需要多方协调改进

  此次调查的最初目的是评选出新闻学子最喜欢的新闻专业书籍,但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他问题。一方面新闻学子当前在新闻专业书籍的阅读上范围较为狭窄,缺乏广泛的阅读,另一方面新闻专业类书籍自身的质量以及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上仍需不断提高。首先,在对新闻学子的教育和培养方面,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学生们倾向于逻辑清楚、结构清晰、表达易于理解的教材。其次,学生们对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大多是来源于老师和同学的推荐。因此,老师在向学生们推荐书单时,可以尽可能多推荐一些解析当下传播学热点和趋势的书籍,抑或像《看见》《一个人与这个时代》这种书籍,让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加理解作为一名记者、一个传媒人的职业素养,从现实生活中理解传媒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同时,不同阶段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高低之分,老师在推荐书籍时要根据学生专业素养的不同层次,从读书的效果出发,区别出哪些书籍适合精读,哪些书籍适合泛读,哪些书籍要放在手边随时备查,哪些书籍暂时可以不用读,让学生不仅爱上读书,还读得更有成效。此外,新闻学子在专业课程之外,自己也要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新闻传播学类的好书,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发挥出读书的真正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0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