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思辨 > 正文

媒体和媒介会终结吗

2017-07-18 16:15:05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7月上   作者:刘宏

摘要:  人类可能还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媒介形态,但是,从媒介功能的角度看,我们似乎很难想象再制造出新的媒介功能。毕竟人类利用媒介的目标是沟通和交流,不仅仅是消费新的技术产品。

  媒介与媒体的发展

  历史地看,书籍无疑是媒介,不过很少有人把它当成媒体。因为书籍并不定期出版,而按时出版是媒体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媒体要及时影响大众的看法。此外书籍还缺少一个编辑部,书籍突出的是作者,而编辑部是媒体的标配。

  理论上,我们可以说所有的媒体都是媒介,而不能反过来说所有的媒介都是媒体。在中文里,甚至于在国内学术界,很多人是把媒介和媒体混为一谈的。但是,当我们研究媒体的历史时,就会发现两者的概念有很大的区别。

  报刊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确立了媒体的概念。也就是说,媒体应该是一种组织,一种机构,在固定的时间段出版媒体产品。我们可以把媒体称为时间的产物,可是在加拿大历史学家英尼斯的分类中,报纸被视为偏向空间的媒介,即报纸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在领土扩张方面有帝国风采。这涉及东西方不同的时空观念,比如说到地球村时,我们往往会强调距离的缩短,然而,地球村显示出来的更多是时间对空间的压缩,属于用时间消灭空间,是一种袖珍版的全球化,是国家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挤压,也是跨国文化对国内文化的替换。

  广播问世以来并没有动摇报刊的媒体地位,真正颠覆报刊的是电视。有了电视以后,人们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样的媒体形态可以取代电视。

  新媒体的名字虽然好听,但是,严格地说,把它们称为新媒介更合适。因为它们没有传统的媒体特征。新媒介出现以后,我们遇到了和媒体时代完全不同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新旧媒介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了,让人应接不暇。传统媒体的更新周期则显得比较长,从杂志到报纸,再到广播,最后到电视,都用了不短的时间,表现出朝代更替的稳定性。给人的感觉是媒体的更新更多来自于外部,好像是一种历史阶段性的变化。而新媒介的更新则似乎是内部的变革,如同物质的无限分割定律,令人觉得这种层出不穷是无穷尽的,很快就会有新媒介取代旧媒介,比如说,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都没用多久。

  换句话说,电视变成了媒体和新媒介的分水岭,很多人过去都在想象未来的网络视频可以重新承担起电视的功能,似乎电视可以顺利地演变为长视频或短视频。目前的情况不免让我们失望,历史并没有沿着我们所希望的道路走。如同iPad并没有拯救传统的刊物,Kindle也还没有挽救书籍的阅读,我们看不到电视的发展方向,电视的消亡看上去并不像去掉电视机那么简单。

  我们以往把电视作为文字和声画的结合体来看,通常我们很难想象文字视觉化,所以无论报刊把封面照片放大到什么程度,都很难抵御电视的冲击。但今天看,从电视解说词到弹幕,电视文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声音也是如此。读文字和看文字有微妙的不同,我们往往不会把文字传播称为视觉传播。书法可以算一种视觉文字。音乐喷泉可以说是一种视觉声音。因此,我们恐怕不能说电视只是文字和声音的简单叠加,很有可能我们在电视上已经看到了一种新的文字和新的声音,只不过没有意识到罢了。

  比较而言,报刊对读者的影响偏向于间接影响,而电视则属于直接影响,这一点在今天的新闻竞争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同样是看见,电视是直接看见事件现场,甚至是直播,好像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能够看到事情真相。而纸媒则是通过文字的间接描述,所以,需要读者的想象力来还原真相。

  媒体会终结吗?

  当我在这里讨论媒体是否会终结的时候,我并不是说媒体的末日到了,这是两码事。在中文里,终结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结束,二是压轴。从发展的角度看,很少有人会考虑媒体的终结问题,更多的人觉得媒体可以无限地发展下去,不断有新的形态出来,永葆青春。但是,实际上,这种无限进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是,媒体的功能越来越陈旧,媒体似乎已经发展不出新的社会功能了。就某种意义而言,媒体应该是社会功能演变的产物,当媒体出现功能枯竭的现象,可能意味着媒体已然发展到了它的最强点,从此以后,媒体就会走下坡路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并非一开始就有媒体伴随的,换句话说,媒体的历史只占了人类历史很短的一部分。当然,媒体的出现需要人类文明的配合,比如说,科技的发达,还有经济的进步。如今我们很容易把媒体的诞生归功于经济的需要,理由是最早的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有关市场交易的信息。这一点不免让很多人失望了,因为那些把媒体看得很伟大的人们往往会希望媒体的出生是来源于人类的激情。不过,从中国报刊创办的历史来看,倒是比较符合经济的逻辑,因为中国早期的市场经济不够发达,所以,报纸在中国出现得也比较晚。

  有争议的是,中国早期的邸报算不算现代意义上的媒体?首先,当时很少有人可以看到邸报,邸报不是大规模印刷出版的,不属于公开的出版物。它更像是内部流通的文件。其次,现代意义上的媒体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编辑部,而至今为止我们在邸报研究中看不到这种形式的存在。编辑部的含义是有编辑和记者,而这在古代报刊上是看不到的。

  除了经济,战争也经常被用来解释媒体产生的原因,显然,战争大幅增加了社会流通的信息量。这种情况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战争替换为所有的重大灾难,等于说媒体好像是为这些人类社会的重大变故所准备的,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媒体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电视台可能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最后一个还拥有编辑部的媒体,很多人说新媒体也有编辑部,但是,所谓的新媒体更强大的是它的算法革命,是它的市场嗅觉,是它的技术革命。而这些在今天看来,几乎都和媒体编辑部有矛盾,实际上,在传统媒体时代没有争议的把关人理论到了新媒介时代就遇到了颠覆,把关的难度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技术监控似乎正在取代人工监管,人机对话开始在新媒介领域展开。社交媒介抵制设立总编辑的一个理由就是,互联网是一个技术平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做得比总编辑还要好。技术理性似乎正在取代工具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传统媒体做的新媒介基本上都做不过所谓的新媒体,也就是说,这些旧媒体本身似乎不携带新媒介基因,在中国,典型的是央视的新媒体部分也做不过腾讯。新媒体甚至连新闻采访权都没有,但是,它们的信息传播做得生机勃勃。显然,新媒体不可能再回过头来做旧媒体,它只能向前走,不回头,结果是新媒体不大可能拯救传统媒体。今天看,新媒介并不是像洪水猛兽一样把传统媒体吞噬了,而是逐步改变我们的传播习惯。如果说旧媒体是从传播者开始做起,那么,新媒介就是从受众开始做起,看起来新旧媒体走的完全是两种道路,方向相反。

  综上所述,我才会说媒体已经有了终结的迹象,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我们仿佛再也做不出比电视更好的媒体了。听起来这好像是在赞美电视,特别是在很多人讨论电视消亡的时候。电视无疑达到了媒体发展的巅峰,无论是它的影响力,还是它的传播功能。至今为止,电视依然发挥着它的这种影响力,并且没有马上停下来的迹象。

  其二,我们好像已经开发不出新的媒体功能了。换句话说,就是媒体的所有功能都已经被现有的媒体实现了,特别是电视。并且,更加糟糕的是,这些传统的媒体功能已经开始表现出陈旧的特征,比如说信息传播的监视功能,这方面新媒介做得越来越好,大数据和新技术帮助社交媒介变成了一种新的景观平台。又比如说媒体的教育功能,如今的新媒介在知识传播方面更胜一筹,甚至于颠覆了原来的知识定义。

  其三,是社会公众对媒体的需求度在逐步降低。突出表现在我们好像只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才需要媒体,而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新媒介似乎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具体到新闻方面,今天的新媒介正在变成越来越活跃的信息来源,而传统媒体承担更多的好像是对新闻的定义权和解释权。

  媒介也会终结吗?

  如果说媒体到了终结的时候,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媒介会不会也有终结的时刻?这个问题看上去有一点哗众取宠,因为很难想象一个社会可以没有媒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从目前的具体情况入手。例如,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微信的社会影响力超过了大部分的媒体。有意思的是,微信今天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媒介巨无霸,但当前仍然没有迹象表明我们有新的社交产品可以取代微信,这仿佛不符合新媒介的进化规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总会有新的媒介软件替代旧的。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到了这样一个节点,就是可以开始考虑媒介的终结问题?

  很多人喜欢用人性化作为尺度来衡量媒体的进化,其实,我觉得用这个标准来看媒介的进化恐怕更恰当。微信或者说社交媒介看上去已经完成了人类的听说读写一体化,互动的环节已经覆盖了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更重要的是,媒介之间形成了对接,沟通平台和手机载体对接成功。在理论上,人类可能还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媒介形态,但是,从媒介功能的角度看,我们似乎很难想象再制造出新的媒介功能。毕竟人类利用媒介的目标是沟通和交流,不仅仅是消费新的技术产品。

  事实上,中国的今日头条和西方的脸书以及推特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技术途径,就是用机器取代人工,用算法替代人类的把关和判断。这种倾向和以往媒体的努力方向正好是相反的,媒体极力加强人为的元素,而新媒介格外强调技术的客观性。技术和市场似乎在新媒介问题上不谋而合,两者紧密地拥抱彼此,这看起来开启了人机对话的可能性。这两年阿尔法狗不断地战胜人类的围棋世界冠军,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前媒体时代,人类的信息传播可以说都是基于人际传播,那时的传播活动看不到技术的介入,也很少有市场的推动。而在媒体时代,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被压缩,组织传播抬头,传播的整体性加强了。在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后媒体时代,人际传播将会进一步被激活,内容和渠道会有更深的结合,传播越来越碎片化。在媒体的定义上,如今已经很少有分歧了。不过,对于媒介的定义,仍然会有争议,因为有泛媒体的概念,所谓草木皆兵。需要在最后强调的是,我这里探讨的媒介的终结还是在狭义的媒介定义范围以内,而不是广义上的。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本刊学术顾问)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7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