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新媒体 > 正文

媒介融合语境下虚拟现实新闻的兴起

2016-07-21 03:12:59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7月中   作者:龙金晓

摘要:  传统媒体不能将VR新闻仅仅停留在内容制作层面,而要上升到产品化运营高度,在运营中凸显互联网思维。

  VR技术成媒介融合新动能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形象,一个将自然完全变形或转换成人为技术的世界。”①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以下简称“VR”)正是计算机生成的一个可供人体感知的模拟环境,它给予用户沉浸式体验并实现人机互动。“VR之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认为VR技术的特点可概述为 “3I”,即沉浸(Immersion)、互动(Interaction)和想象(Imagination)。②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VR设备雏形就已横空出世。而近几年来,VR技术则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预测,2016年将成为消费级VR年。VR设备有可能继手机移动端后成为新一代网络数字化终端。在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面对VR浪潮采取积极战术,VR技术成为媒介融合的新动能。从2015年开始,《纽约时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机构逐步深度介入VR内容的开发与分发中。2016年,VR眼镜和VR摄像机成为全国两会报道的“新一代神器”。VR技术给传统媒体进行媒介融合和媒介转型提供独特视角和全新可能,也给拟态环境的构建带来新的特点。

  VR技术与拟态环境变化

  拟态环境是媒介构建的信息环境。“媒介即讯息”,构建拟态环境需要媒介技术作为手段。每一次传播方式的革命都将形成不同的拟态环境,每一次媒介技术的更迭都将改变人们感知拟态环境的方式。

  (一)拟态环境的视觉强化

  现代社会成为以影像生产与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拟态环境随之而变。③目前VR技术的变革主要集中用全视角视觉体验打造真假难辨的数字化世界,重现新闻现场。当“现实”不再“虚拟”,身处拟态环境中的“洞穴人”的观看方式将又一次刷新。戴上VR设备,受众在视觉上与现实所处环境产生阻隔并产生视觉空间感,沉浸于新闻现场中。重力感应、陀螺仪、位置追踪等功能装置给受众的观看行为加入了身体的现实维度,受众根据自身意志选择观看新闻的视角和所处新闻现场的位置。因此,VR新闻的影像容量、影像视野上产生了质和量的变化。

  视觉文化经历模仿和复制两个阶段后,数字化技术将其带入虚拟阶段。人类视觉臣服于数字化媒介的虚拟世界,VR技术影响下的拟态环境正呼应了这一点。人们在真实世界和拟态环境中感受无异,身处拟态环境就犹如身处现实世界中。拟态环境“包裹”着人的眼睛、大脑,进一步影响人类活动。

  (二)“场景叙事”的转变

  1.“场景”与作为叙事媒介的VR技术

  叙事是拟态环境的支撑,建构拟态环境的媒介决定了叙事的特性。以往的数字化媒介以平面二维界面作为叙事载体,而VR设备的叙事载体是一个360度立体空间。这就意味着影像叙事中原有的构图规则、景别选择等画面语言逐一失效,VR技术影响下的叙事向带有交互性、沉浸性的场景叙事发展。在这一技术条件下,VR新闻制作者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选择新闻事件的场景来进行叙事。

  场景是一个时空范围(更多是指空间),它是由多个内容相似、相关和连续的镜头组成的叙事片段和镜头集合。VR影像拍摄中,覆盖全视角的多个镜头在同一时间工作,提高了镜头表现场景的效率。相同时间内,VR影像比传统视频容量更大、更能完整地表现场景。当摄像机由单镜头摄录变为VR技术的360度多镜头、多角度摄录时,其所传递给受众的空间维度将有所增加:影像不再只是呈现一个二维画面,而是一个三维场景。VR技术强大的场景表现力和画面语言的失效使得VR叙事向场景叙事发展。

  2.叙事与场景体验

  以往的新闻视频中,拍摄者和后期制作能轻易地控制镜头,较为精确地通过画面语言传播新闻信息。但在VR新闻双向、非线性的叙事架构中,受众可以看到场景中的任意角度。由于镜头组合和传统画面语言的失效,新闻叙事面临这一问题:如何引导受众获得逼真的现场感并有效地进行场景叙事,让受众从“旁观”新闻转变为“体验”甚至“参与”到新闻事件中。

  据英国考文垂大学360沉浸实验室的VR新闻研究显示,VR新闻的平均时长在39秒到6分钟之间,且惯用20~30秒的长镜头表现新闻场景,受众有了更长的时间了解新闻现场并参与到新闻事件中。④同时VR新闻通过全景拍摄接近现实地复原场景,受众可在复原场景中体验新闻现场的宏观感受,也可在其中观察事件细节。因此VR新闻在制作选材上偏向选择颇具深度的主题、影像信息量巨大的新闻事件、具有吸引力的新闻现场并以受众为叙事视角,以此来让受众获得具有现场感的虚拟现实体验。

  (三)传者与受者的“虚拟现实”

  拟态环境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并非镜像式的,而是传者经过选择加工后重构的信息环境。但受者对于传者构建的拟态空间的解码并非传者所能单向控制。VR技术影响下的拟态环境成为赛博空间的同时,上演着传者与受者的相互博弈。

  1.受者:拥有“化身”

  “化身”(Avatar)原意指神变幻为人的模样现身于世。进入数字化网络时代,这一概念演进为“人”在数字虚拟世界的体现。化身亦存在于VR世界以及VR技术构建起的拟态环境中,它让受众意识脱离身体而活动,掩盖受众客观不在场状况。受众在观看VR新闻时,犹如拥有化身成为新闻目击者或事件的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而言,VR新闻让受众产生“共情效应”而非仅仅是“移情效应”。

  电子游戏中受用户控制的游戏角色亦是主体在游戏中的化身。VR新闻通过用户参与和沉浸式体验快感将新闻游戏化。但VR新闻带来的新闻游戏化必将使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严肃性。受众在新闻现场拥有“化身”后,有可能无法分清现实世界和拟态环境造成心理恐惧和认知障碍。VR新闻所带来的沉浸体验快感亦有可能超出人们身心承受范围。

  2.传者:“受者中心”与新闻生产去碎片化

  VR新闻使受众参与到新闻意义的解读与构建,新闻生产中“传者中心”被“受者中心”所取代。新闻生产者将新闻事件某一场景进行360度还原呈现后,受众根据主体意志观察现场、获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新闻生产者将新闻制作权/新闻编辑权的一部分让渡给受众,让受众自己构造新闻的意义空间。VR新闻生产者要在新闻生产中创设用户参与渠道,让受众全身心参与到新闻事件的互动之中。

  以受者为中心,新闻生产者必然要给受众良好的用户体验。现今愈来愈碎片化的网络新闻只能让受众断裂式地获取新闻的细枝末节,更不可能给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VR新闻所强调的沉浸式体验需要相对完整的新闻现场复原作为支撑,因而VR新闻生产是一种高成本、高投入的去碎片化新闻生产模式。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非实时更新和较长的制作周期让VR新闻避免零碎信息传播,对于事件的报道除横向延伸外还包含纵向的深入;第二,VR新闻信息容量更大、叙事更完整、场景表现更全面;第三,VR技术通过视觉阻隔让受众注意力集中在VR新闻中,防止信息呈现的碎片化。

  3.真实抑或谎言

  VR新闻为受众提供无限接近于新闻现场的感官环境,似乎加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新闻生产者不再垄断意义阐释,受众在选择感知新闻事件角度的行为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个体的控制力。传者通过VR技术将意义解读权利交付给受众,实现了又一次的新媒体赋权。

  但VR技术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仿真。它通过仿真让人们在缺席某一场景时能获得临场感和感官快感,消解时间与空间。“仿真产生了一种普遍‘超真实’的幻境。”⑤VR技术多感官、多视角地进行“仿真”,将以往数字化媒介构建的超真实幻境推向新高度:“眼见为实”演进为“体验为实”。这就意味着VR新闻留给主体的私人想象空间大大压缩,受众成为另一个意义上的“单向度的人”。

  作为媒介的VR技术并不是完完全全将现实呈现给大众,而是新闻生产者有选择地进行呈现,这势必造成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偏差。由于VR新闻能给受众带来趋于真实的体验和感官快感,受众更相信媒介所呈现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他们在有意无意中产生媒介依赖,缺乏思考与判断。当受众越依赖于媒介创设的拟态环境时,其思想和行动就越容易受到媒介的操控。传者亦有可能利用VR新闻重构现实,向受者传递“真实的谎言”。

  VR技术给传统媒体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数字化革命下,VR技术是传统媒体进行融合转型的又一契机。但传统媒体需要意识到,传媒产业链中一家独霸的时代已经过去。VR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需要优质内容作为发展支撑,传统媒体正是优质内容生产者的不二人选。而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更需要数字化的包装才能吸引“网络原住民”们的注意。传统媒体在VR浪潮袭来之时要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在科技企业的助力下完成媒介融合和传统媒体转型。

  从最初的“报网融合”到近年来传统媒体推出的新闻客户端,传统媒体一直步履不停地探索媒介融合之路。“新闻业已死”的哀鸣在业内回荡,VR技术的曙光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和科技公司介入传媒业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不能将VR新闻仅仅停留在内容制作层面,而要上升到产品化运营高度,在运营中凸显互联网思维。

  注释:

  ①【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1版

  ②史安斌 张耀钟:《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J],《新闻记者》,2016年第1期

  ③邵培仁:《当“看到”打败“听到”:论景观在传媒时代的特殊地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④《Disrupting the narrative: Telling stories with 360-degree video》,https://www.journalism.co.uk/news/disrupting-the-narrative-telling-stories-with-360-degree-video/s2/a609976/

  ⑤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7月中

编辑:qnjz